《西藏日报》年1月13日头版
让法治为群众增收致富保驾护航
——来自工布江达县的报道之一
西藏日报记者麦正伟
隆冬时节的工布江达县,从邦杰塘草原到巴松湖畔,从千年秀巴古堡到唐蕃古道上的太昭古城,从广袤的农村到高山牧区,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团结和谐的喜人景象。
“这源于‘依法治县、优势立县、民生稳基’三位一体的‘工布江达县模式’。”工布江达县县委书记张朝阳介绍,工布江达县的依法治县模式,就是以执法为民为目标,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断提升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法治化管理水平,通过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法治,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有效推进全县民主法治化水平不断向纵深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使工布江达县成为依法治县的典范、优势立县的榜样、民生稳基的先锋。“工布江达县模式”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的充分肯定。
工布江达县是林芝地区的西大门,国道横贯全境,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员多,社情复杂。为此,工布江达县转变以往做法,加强依法治理,敢于担当,勇于出手,敢于亮剑。
强制度重宣传
“做任何事情,没有科学合理的制度可不行。”工布江达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侯贵收告诉记者。工布江达县立足实际,及时调整充实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县维稳工作指挥部和各乡镇维稳工作组成员,在县维稳工作指挥部下设1个办公室、10个工作小组,制定年度维稳工作方案、《县委工作督促检查落实制度》、寺庙管理“三办法一决定”等一系列制度方案,明确规范了全县维护稳定各项工作,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强化落实,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始终在法治轨道内规范运行。
年,工布江达县对督查中发现的脱岗漏岗的7名驻寺、驻村干部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体现了令必行、禁必止的决心。
该县还通过驻村、驻寺工作和“双联户”工作,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惠民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到乡村农家牧户,使法律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增强农牧民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观念,在全区率先推行“一村一法律宣传员”制度,在全县80个行政村(居)分别设立法律宣传员,通过专门培训后,义务开展法治宣传,从而使普法宣传达到了两个“广”字的目的,即:法律宣传工作广覆盖和群众广受益,全面提升了农牧民群众的法律知识、法治观念和用法能力,使群众懂得了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诉求,依靠法律手段解决纠纷,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
该县江达乡太昭村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以民族团结为基石、以参与旅游发展为动力,带动了村民团结互助、合法经营、增收致富。村党支部书记扎勇早在年就带头组建了全县第一支农牧民施工队,目前年收入达余万元。扎勇致富不忘群众,热心为困难群众无偿修建房屋、资助贫困学生上学。在他的带领下,太昭村不断推进村务、财务公开,使村“两委”班子服务办事能力不断提升,村民在自觉守法用法中也获得了更多的改革红利,满意度大幅提升。
严依法严打击
工布江达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制定了《县委工作制度汇编》、《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政府治理创新的决定》、《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等制度,针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的意见》、《中共工布江达县委员会关于开展基层组织薄弱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的通知》,通过开展“转观念、正风气、抓落实”大调研和建设“六型”机关等活动,强化了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有效推动了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同时设立政务服务中心,各乡村结合实际设立群众服务站,与县政务服务中心形成了“三级联动”工作格局。各驻村工作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帮助群众协调相关单位办理事务,进一步规范了审批事项程序,增加了农牧民群众监督行政的途径,保证了行政管理为人民服务的目标和行政管理的统一性、连续性、稳定性,提高了行政工作效率,体现了便民利民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实现了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依法行政的6项基本要求。
用铁的手腕依法打击违纪违法行为。工布江达县坚持一手抓依法办事,一手抓依法打击,首先向干部违法现象开刀。年,县公安局拘留了因酗酒打架斗殴的12名公务人员,在干部中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其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侯贵收告诉记者:“近几年,县里对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的人和事,绝不姑息迁就,绝不回避矛盾,坚决用铁的手腕依法打击。严厉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改变了‘法不责众’的错误观念,有效净化了治安环境,维护了群众利益。”
在依法治县工作中,工布江达县既坚持依法办事、依法执法,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被依法处理过的人员进行耐心的帮助教育,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促进了社会和谐,推动社会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
强服务重引导
工布江达县充分利用法律援助工作者、“”法律服务专线等平台,8名县司法局干部义务开展法律援助,提高广大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认知度,认真做好法律援助咨询接待登记工作,将法律援助工作打造成为“窗口工程”、“民心工程”,积极向上级业务部门申请援藏律师援助工作,结束了全县无律师的状况。
年3月,北京京伦律师事务所派出志愿律师到工布江达县,提供为期8个月的法律援助。志愿律师多次协助司法、公安、检法等系统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与司法系统干部进行交流学习,促进了县司法系统业务水平的提升。据了解,截至目前,工布江达县司法部门共代写法律文书28件,提供法律咨询95人次。县法院车载流动法庭坚持有案办案、无案宣法,积极了解社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近几年来,共巡回办案调处婚姻家庭、乡邻矛盾、权属纠纷等案件86件,深入偏远农牧区办案余次,覆盖了全县9个乡镇,累计行程达4.5万余公里,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50万余元。在车载流动法庭办案的同时,干警还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共发放宣传材料余份,受教育群众达1余人。
近年来,随着工布江达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类和项目类矛盾纠纷呈多发态势。如何引导群众合法经营、勤劳致富?工布江达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作为解决农牧区实际困难和问题的主抓手,让群众在社会发展中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充分认识违法敛财的危害性,充分认识合法经营、勤劳致富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据介绍,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农牧特色产业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发展实体经济的决定》3份指导性文件,努力实现“主线产业形成、经济总量跨越,城乡面貌改善、群众收入提高,发展要素激活、内生发展增强”三个目标,引导群众合法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年,巴河镇的一些车主致富心切,存在经营活动中私拉游客的现象。县公安机关和旅游执法部门对此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专项整顿,设卡检查车辆余台次,对不具备营运资格车辆的车主进行说服教育,扣留车辆37台次。通过教育引导,部分车主依法依规取得了营运资格,其他车主则通过开办家庭旅馆、加入巴松错旅游公司等方式,解决了就业增收问题。
工布江达县还十分注重扶持群众建立经济合作组织。在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充分结合实际,积极引导、依法规范,顺应群众的意愿要求,使全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多行业、多领域的良好局面。并积极组织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前往内地参加厦门商品展销会、汶川博览会取经。去年,仅多吉扎森农需土特责任公司的干片松茸等产品在福建销售就达1吨,国外市场销售额达万元。目前,工布江达县已有有效运行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30个,注册资金万元,带动农牧民0余户1万余人。年以来,该县还向非小康村群众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2亿余元,惠及群众户,组织推荐余名农牧民群众参加了农牧技术培训,就业率达65%。
巴河镇邦久村村民多吉,过去因为不懂法律,参与到非法拦截扣留车辆的违法行为中。经过依法教育处理,使他认识到了懂法守法的重要性。他自发组织亲朋邻居学习法律知识,通过对法律知识和国家政策的深入了解,拓宽了依法致富的渠道。年,多吉跑运输合法经营收入现金7万多元。“正是有了党和政府的教育引导,我才没有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才能过上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多吉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新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看白癜风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