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同饮一江水共话澜湄情

买入价:中缅.00,卖出价:中缅.00买入价:美缅.00,卖出价:美缅.00·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报社广告招商09-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澜湄六国因水结缘。”极少有人走过“三江源”地带,作为中国及东南亚国家极其重要的水源地,其区位的特殊性造就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政治、生态、经济、宗教、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的交织与勾连。“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宏大的概念将在此次近万里的采访活动中得到一次具体的验证。

视频:“澜湄万里行”活动启动仪式

“澜湄行”启动——万里采访第一步

10月12日,“同饮一江水、共话澜湄情”澜湄万里行中外媒体采访活动启动典礼在中国青海省省会西宁市举行,“澜湄行”启动,缅甸金凤凰中文报社记者也受邀全程参与此次采访。

本次活动由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党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澜湄合作机制,讲述澜湄流域故事,共同打造澜湄流域新的人文交流平台,向世界展示澜湄流域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人文交流、民生改善等丰硕成果。”中国青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青海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宋江涛说。

据了解,澜沧江-湄公河是流经亚洲六国的国际大河,干流全长约公里,流域面积约81万平方公里,素有“东方多瑙河”美誉。其起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流经西藏、云南两省区,出中国国境后被称为湄公河,并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

本次采访为期16天,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新社等中国媒体,缅甸金凤凰中文报、新加坡联合早报、越南之声、高棉日报等海外媒体及青海日报、青海广播电视台等青海省内媒体参与此次活动。接下来的时间里,所有记者将组成车队先后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昆明市等地采访。

前来围观的市民不少,颇有点节庆的意味。这边领导讲话致辞,隔壁广场舞跳的兴起,记者们拍照的拍照,录像的录像,每个人都对此次活动充满期待。因为疫情原因,原定跨东南亚多国,沿澜沧江—湄公河一线直接到越南九龙江(湄公河越南境内名称)入海口的采访路线将近两个月现在调整为青、藏、滇三省区的中国境内段。

出西宁——色调、传说、高压线

“所有车辆请注意,我们走西关大街,经万达走通海路”。从老市中心出发,将近十点,车队对讲机提示散落在市区的车队行进路线,以求统一组队,连成一列,随行的副驾驶说,直播应该很壮观。

副驾驶对我们两个外媒记者介绍着西宁,五年来,西宁的高楼大厦如雨点般遍洒这条东西狭长的河谷,老市中心向新市中心的迁移也是这五年以来的事,城区植被相对周边山脊茂密,小叶杨和柳树做为西宁的主体树种,为城市增添几分自然色调,黄色的杨树林体会着整个西宁的秋意。

过第一个收费站,旁边是扎麻隆凤凰山,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分别出土文物,此时这里建起了寺庙道场,九天玄女的金像矗立一旁,中国神话体系的混乱使得这个西王母宫的神秘色彩更浓一分。

沿路满山小叶杨树由密及疏,色调由黄色渐成暗灰色,过了日月山就基本上难觅树木踪迹,青海或者说中国的农耕与游牧文明的分界就在此,过了此山,黄土高原就在身后,青藏高原就闯进视域。介绍员说日月山有文成公主的一段传说,山上两塔,日塔和月塔是当年文成公主一面摔破的镜子所变。

高压线铁塔密密麻麻的错落于山峁上,草甸取代了杨树林和灌木丛。与西宁相匹配的电力能源系统在最近几年间相继建立,随行员说,青海就是最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其变化可谓天翻地覆,直接的节点就是玉树地震。它也做为青海发展的契机,同大时代接轨的里程碑式事件。

高原之舟——牦牛的象征意义

本次采访的第一站是玉树,一个州三十多万人口,以前是藏族的一个中心区域,青海唯一的康巴藏族聚居区,青海这边大多是安多藏族,两者语言有所差别。

“当地牧民生产靠牦牛,生活靠牦牛,生态基础还是牦牛,又因为牦牛的独特性,那时候我们就知道,牦牛就是牧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只要打好牦牛牌、念好牦牛经、算好牦牛账,不仅能够把牦牛产业发展起来,还能实实在在地帮助牧民走上脱贫路”。当地经济发展严格划定生态红线,政府每年都会补贴牧民,鼓励保护高原生态,生态保护与当地的扶贫政策挂钩。“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里空间极其辽阔,格外苍凉,一只藏原羚一闪而过,不知跑往何处。

三江源——生态预警和发展模式的较量

靠近三江源核心区地带,受高原冻土层的热缩冷胀影响,道路时常有凸起或凹陷,这个在全世界都无法解决的道路设施问题今天终于见识到,摇摇晃晃,有点过山车的意思,高原上常驻有科学探测站,不少专家时刻在监测,研究冻土问题。

视频:车队到达千湖盛景景区

越靠近核心区,时不时有藏野驴和藏原羚入眼,它们秋冬季节都栖息于山沟,所以现在见到都极为幸运,阳光打在星罗棋布的湖泊上,闪闪发亮,三江源的千湖盛景在八九十年代消失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奇迹般地伴随着无数野生动物出现而布满高原。

黄河源头——澜湄行的最高点

到达星星海,黄河源头已不远,路程走完2/3。下午六点多,阳光依然晃眼,强光让人睁不不开眼,匈牙利报女记者问我有没有带墨镜,我说没有,她说这很容易导致白内障,而且年轻人得这病的人越来越多,高原地区更是如此,我惊出一身汗。

视频:车队到达黄河源头巴颜克拉山脉

再到停歇站,太阳已经隐在山后,打开车门,绝冷无比,冷风凌厉,这是到目前为止,这辈子最冷的时刻,彻骨的寒。巴颜克拉山脚下,马上就到此次旅程最高点,多米(具体是米),管理员说下车前穿好风衣,别跑,尽量慢走,过了前面的山,没有高原反应,之后就再无高反的机会。

回到车上,随行员说起了去年,也就是年1月份的那场雪灾,他给我看了照片,银装素裹,甚是好看。据他所说,雪灾发生时刚好是电影《流浪地球》上映的那一年,两者的场景十分像。这场七十年一遇的雪灾冻死了不少牦牛,但对于当地来说,因为办了合作社备足了充足的草料,同时又上了保险而得以即时止损,整体的损失并不大。如今这里办的是生态畜牧业,政府盖了固定房,迁徙放牧的模式有了一定改变,部分合作社把牛羊群集中让村里的贫困户统一放养,每年发给固定工资,年底固定分红。其实除了畜牧业,挖虫草也是本地居民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学生每年都会有一个虫草假,收入来源颇为可观。

共玉高速(青海境内,共和至玉树的高速路),从玉树地震时开始修,到今年,刚好竣工通车,整整十年,听说修这条路浩繁巨大,生态问题是修路时最烧脑的。对于青藏高原的生态之脆弱,保护成本之大,我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直到今天才听同行的人说,修路时,所有草皮都是割下来运往其他地方填补培育,还得人工浇水。他给我举了个例子,说这里的草,车一压过,基本上第二年就不会再长,长好至少需要五六年时间,公路旁的高压电塔所需钢材都是经由骡马驼运,生怕造成永久性破坏。

入夜,天逐渐黑的浓稠,远处山峁上星星点点点灯光,稀疏程度恰恰说明这里的“大荒”程度。银河逐渐清晰起来,无月的晚上赶上这等景色,实在是上天庇佑。车外温度已将至四五度,探出头仰望银河实在有些吃不消,这片的银河、这儿的风景只属于居住在这荒原上的牧民,外地人仅有可遇不可求的缘分。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ys/223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