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川乡特色养殖基地
医院影像科医生杨莹为民和县医生现场培训
图为餐具清洗消毒扶贫车间
□文/本报记者王颖
“三年里,我们劲往一处使,早已亲如一家。”谈及三年来的对口帮扶工作,即将结束挂职扶贫工作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副县长杨叶新说:“民和已是我的第二故乡,今年,民和县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退出贫困县序列,我们深感与有荣焉,这三年,没白来。”
无锡市滨湖区、海东市民和县,一个位于太湖之滨、一个深居高原腹地。一东一西,相距千里,却因为一个共同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同心齐力拔穷根,携手浇灌“致富花”。
年,借着东西部扶贫协作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无锡市对口帮扶海东市的东风,无锡市滨湖区与海东市民和县牵起千里之缘。
三年时间里,在滨湖区的倾力支援下,民和县累计到位江苏省财政统筹帮扶资金万元,先后实施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助学助医等21项帮扶项目,落实社会帮扶捐款及捐物折款近万元,累计引进4家江苏企业在民和县投资超2亿元,带动2.7万贫困人口受益。
●巩固脱贫之本,培育致富“源点”
产业扶贫既是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
4月23日,记者在位于中川乡美一村的民和县彩篮养殖专业合作社毛驴养殖基地看到,数百头驴悠闲地进食草料,当地土族老人祁文奎在驴棚内干活。他告诉记者,有了这个驴场,家门口也能打工挣钱,去年在驴场打工就收入了3万元。
年,在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资金扶持下,民和县实施中川乡特色种养业项目,共引进驴头,项目经营企业民和县彩篮养殖装业合作社以7%的资产收益利率给中川乡18个村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名贫困人口实现分红28万元,人均分红元。
中川乡前进村也是受益村之一。村党支部书记朱德林介绍,中川特色种养业项目实施后,前进村涉及分红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54人,年分红资金全部到受益户个人账户,从年开始,每年2万余元的分红资金将由村上统一使用,一半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半用于扶持非高质量脱贫户。
中川乡特色种养业项目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年,民和县先后实施特色种养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奶产品生产及深加工等3个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扶贫项目,辐射带动3个乡镇31个村的户贫困户名贫困人口受益,年以来累计支付贫困户分红资金达.4万元。去年,还有2家东部企业在民和县完成投资2.16亿元,个贫困村2.7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益,创造就业岗位56个,8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在转导乡忠孝村,残疾脱贫户刘明告诉记者,他的家庭小牧场规模正在慢慢扩大,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对以后的好日子充满信心。原来,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扶贫项目投资96万元帮助户残疾人贫困户发展产业养羊,户均净收益上万元。除此之外,项目还安排帮扶资金万元建设了5个扶贫车间,为贫困劳动力创造近个就业岗位。现在,已经建成投产的北山乡扶贫车间吸纳当地员工25人,包括15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北山乡庄子沟村餐具消毒扶贫车间也已建成营业。扶贫车间负责人张小青告诉记者,这里已经解决了2名残疾人、5名贫困劳动力、10名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
为加大就业协作帮扶力度,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扶贫项目还帮助87名贫困劳动力在无锡实现就业,帮助人实现就近就业。并依托电商平台,推进“西货东卖”“土货进城”,加大消费扶贫力度,落实消费扶贫订单金额超过万元,通过电商扶贫、消费扶贫,助力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致富。
●增强造血功能,释放发展“热点”
来自官亭镇梧释村的鲍玉福夫妻是首批30名赴江苏务工队伍中的一员,夫妻俩对赴苏务工充满信心和期待。鲍玉福说,前几年他一直在新疆、西藏等地打工,去年挣了四五万元,但那里气候条件差,身体受不了,所以今年在县人社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带着妻子一块儿去江苏企业做工。
负责劳务组织输送事宜的青海忠盛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牟全忠告诉记者,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民和县首批30名务工人员已前往江苏省一家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务工,月工资在—元,食宿全部由企业承担,今年计划组织输送务工人员2多人。
4月24日下午,医院的核磁共振室,来医院的影像学科带头人杨莹正在进行CT影像诊断能力“传帮带”,4名跟班学习的医护人员认真聆听学习。
年以来,杨莹先后两次“请命”支援民和,在他的倾力帮扶下,医院的核磁共振诊断技术起步,核磁、CT影像诊断能力显著提升,共计检查0余人次,有效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
据了解,滨湖区对口帮扶民和县三年来,先后选派38名教师、医生、农技等专业技术人才为民和县“输血”“造血”。同时,民和县从农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部门先后累计选派33批次名专业技术人员赴滨湖区相关单位“补能充电”。
霍医院手术室的一名护理师,年12月份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跟岗学习。她告诉记者,在无锡一年多的跟班学习,既学到了无锡的先进理念,也学到了他们的精湛业务技能,受益匪浅,对她现在从事的护理工作帮助很大。
人才扶贫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就民和医疗卫生领域的健康扶贫而言,在滨湖区的对口帮扶下,民和县所有乡镇卫生院配备了远程会诊设备,已成功会诊疑难杂症5例,开展影像传输、病例会诊等例。县卫生健康局局长李新让感慨地说:“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始以来,县卫健系统得到的实惠最多,无锡给予了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全方位‘打包’支持,下一步我们要将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带动作用,让东西部扶贫协作散枝展叶、开花结果,为民和老百姓提供优质医疗健康服务。”
●为民解困谋利,纾解发展“痛点”
“原来没有卫生室,腾出自家的两间房子充当卫生室,村民看病抓药也不方便,现在村上新建了卫生室,设有观察室、药房、治疗室、公共卫生室分开的专用房屋,基层卫生室的环境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看着村级卫生室发生的新变化,民和县巴州镇阳山村干了32年村医的冶成德老人感慨着。
针对民和县村级医疗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在滨湖区的大力支持下,民和县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万元,新建、维修了个村级卫生室,在北山、驮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缓解了多户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看病难的问题。
不仅如此,针对困扰贫困群众的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民和县大力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项目。投资0万元实施的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有效解决了全县11个乡镇41个行政村1.05万户4.55万人口(其中贫困人口9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万元实施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道路工程,解决了该县16个乡镇47个贫困村5.1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06万人)的安全出行。
吃上了放心水,走上了安全路,广大贫困群众无不感恩党的好政策。“如今,我们用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结束了挑水吃、驮水吃的苦日子……”吃上甘甜自来水的前河乡丰二村村民喇登伟激动地说。
山水相连,倾情相助。一桩桩暖心帮扶举措、一项项扶贫产业、一个个爱心援助项目,无锡滨湖——海东民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奏响激越鼓点,为民和县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注入强劲动力。
同心共筑小康梦
王颖
跨越时间和山川,东西部扶贫协作把青海与江苏省各地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习近平同志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从单向扶贫到产业对接,从经济援助到社会事业等多领域的深度合作,江苏省南京市、无锡市等地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重要精神,积极主动与我省加强对接,将先进的发展理念、丰富的帮扶资源不断汇集到我省贫困乡村,使我省贫困地区优质的农特产品、富余的劳动力资源得以开发利用,并将真金白银、技术理念、干部人才持续不断输入我省贫困地区,两地并肩作战、携手共进,让贫困群众深切感受到了党的关怀与温暖,激发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年来,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雨花台区、六合区分别与西宁市湟中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源县建立结对帮扶协作关系,投入扶贫协作资金2.29亿元,支持西宁三县文旅融合、产销对接、产业发展等。西宁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南京市对口帮扶西宁市工作组组长贺永顺说:“南京和西宁48个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直接带动的贫困人口近2万人,间接带动贫困人口更多,为我们脱贫攻坚帮扶,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上。”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无锡市滨湖区根据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当地产业特点和发展战略,在项目安排上,重点向深度贫困县、乡、村倾斜,注重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力争把援建项目打造成脱贫增收的富民产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两地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持续加大技术扶贫力度,创新劳务协作模式,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在活力,推动实现“内部造血”,播下了致富“新苗”。
江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发达;青海,地处三江源头,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两地共商协作,共谋发展,积极开展人才交流和引进活动,有力推动了我省贫困地区教育、卫生、旅游等行业队伍建设,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我们看到,在两地双方共同努力下,扶贫协作内容越来越丰富,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帮扶程度也越来越深,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而多方位的合作也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两地变得兄弟情谊更深,互助的心贴得更近,协作的手牵得更紧,我们山水相依,画出同心圆,共筑小康梦!
来源
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