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泻药nbspNo16

如果你有孩子,除了“爸爸妈妈”,孩子以其他的称呼喊你,你会做何反应?

——下面的这些文字,就是这句话发酵起来的,你信吗?

如果我说,这篇文字是创刊以来文字最多的一篇,一共有三千多字,你信吗?

如果诸位看完之后,有任何的疑惑和不满,请你一定要相信,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网龄的中年汉子,说得都是大实话。

不管诸位信或不信,我都说了。

周末送弟弟去唐模听迷笛音乐节,想到了当年的那个也挺喜爱音乐的自己。

初高中的时候,港台欧美各种风,风靡一时。

疯狂的程度与现在的哈韩哈日相比毫不逊色。民间有种说法:大陆追港台,港台追日韩,日韩追欧美。不过,那时的日韩,没什么人理会。大多数同龄人以模仿港台为时尚,小众群体则以欧美为效仿的风格。

那时候的港台音乐,抒的情大部分是爱情,懵懵懂懂地听,似懂非懂地学。现在看来,大部分是为赋新词的无病呻吟,很快餐,与炸鸡腿一样没有营养。

那时候的摇滚很叛逆,不论是港台还是大陆,现在听起来依然带有攻击性,而现在的摇滚,很民谣很温顺,懒散地说着个人的一亩三分地。唱得高兴,听得愉快,没什么烦恼。

那时候的欧美流行音乐只能听带着豁口的“打卡”磁带或CD,据说是海关罚没时销毁的方式。商家从沿海城市论斤称来,一层层中间商过手后,以高于原始价几十倍的价格出售。

到手的欧美磁带CD,有歌词我就查字典,没歌词就听旋律,可惜没坚持下来,不然也不至于是现在的英文水平,字母打散了都认识,合起来都不认识。

港台电影里会经常出现称呼爸爸为老豆的片段,特别喜欢那种自由散漫没有长幼之别的家庭组合,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轻松自然平等和睦,最让人羡慕的,是喊老豆时的那种介于顽皮与无赖之间的天然性情,很真很深。

于是我回家就冲着爸爸喊:以后我叫你老豆好吗?

爸爸的回答简单而富有逻辑:该叫什么就叫我什么。

那时候如果有百度的话,我一定会把搜索的结果给他看看:“老豆”,是广东人称自己父亲的习惯口头用语,甚至当面也这样称呼,如向客人介绍自己的父亲,习惯说“这是我的老豆”。(解释转自百度百科)

没有百度,所以还是得叫爸爸,不过经过我不懈的努力,总算成功了一半,我叫“老爸”。

老豆事件的挫败,并没有打击到我对影音文化的喜爱,但也没有到狂热的地步,一直是不上不下不高不低地雅俗共赏着,来点啥都可以。

多年后,朋友听到喇叭里传出遍及网络和街角的大妈们特别钟情的旋律时,对我提出了一个中肯的建议:可以把你的品位提高点吗?

都是拿来听,偶尔听点不费脑子的,不也挺好么?何况打包下载歌曲也不累呀。一直到云音乐这种介质出现后,情况才有所改观。

初略统计了一下,最近云音乐收藏的首歌曲里,纯音乐竟然占了八成,这是以前打死我都不会碰的种类,现在听来却能让人平心静气,舒缓压力。

其中特别喜欢的是班得瑞“TheSoundsOfSilence”,不需要歌词就可以听出一种怀着伤感的希望,淡然而浓烈的情绪一直伴随到最后一个音符。

还有一首是佐藤直纪“运命”,说不出理所然,就是喜欢那种深入耳根直达内心的震撼。

除此之外还夹杂着几首佛教音乐,其中“藏传大悲咒”是新加的,西藏高原特有的低沉与沧桑是其他版本所没有的。

唯一称得上流行音乐的,是张玮的“HIGH歌”。因为包子欢喜,不仅震耳欲聋地听,还震耳欲聋地嚎,用五音不全的声音。嚎完的间隙还点评:我要把所有的奖杯都给他,我要让所有人都能听到这是最好听的歌!

每当单曲循环耗尽了所有的忍耐力,我毅然决然地按下NEXT之后,包子就会用近似流氓的手段,贴着身晃着我的手臂:“爸爸,我要听那首歌!求求你了爸爸,我要听那首歌。。。”

因为他叫不出来歌名。

从小到大,不同的阶段,包子的“那首歌”代表了不同的歌。包子用不同的方式描述“那首歌”,但没有一种方式是正常的:就是等妈妈时的那首歌、就是你在哪哪哪听的那首歌,后来我们还一起干了啥啥啥、就是…¥¥#%…*…的那首歌。

很多时候,我听不懂包子说的啥,但居然能猜到他说的是哪首歌,简直就是奇迹。

这种情况也经常发生在家人群的聊天中,各种字体包括简体繁体拼音甚至偏旁部首,这些与众不同的沟通方式,培养了我天马星空的想象力和飞一般的理解力。

然而,这种不对等的理解力还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沟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经过多次扼杀无果,依然顽强地生长在群内的各种鸡汤医学养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乐此不疲地被转发,因为群里的人都非常关心下一代,以及下一代的下一代。

被转发的文章品种繁多庞杂,题目标新立异,内容神乎其神。有从未在新闻联播上看到过的“央视已播出”,还有从未在报纸上看到过的“XX日报已刊登”,甚至不乏“震惊中外”“马上就删”等中小学作文水平的文字。

那些花里胡哨的颜色、不一而足的字体、璀璨夺目的边框、五花八门的广告,无一不将控制钮指向了MAX,就像包子五音不全的声音,一样的震耳欲聋,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用编辑器源代码等高新尖炫技做成的排版。

就和当年拍照必须在脸上画两个红蛋蛋,涂上红嘴唇,再点上一个美人痣,才能心安理得地在镜头前摆一个直挺挺的平行线。

耐着性子看完这些让人哭笑不得智商秀下限的文字之后,总能让我联想起小学路上看到的墙上涂鸦——打倒XXX,XXX是个王八蛋。

好吧,世界是圆的。那时候我们玩的,你们能看懂,却不愿意懂,现在你们玩的,我们能看懂,却也看不懂。

鉴于这种情况日趋频繁,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兼之个人的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好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ys/123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