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重磅文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

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和社会理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梦圆。经济日报近日连续推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探索与实践”系列重磅文章——《小康大道》《减贫伟业》《筑梦时代》,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

小康大道

有一种期待跨越千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和社会理想。

有一份约定接力百年。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梦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迈出关键一步,14亿多中国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百年征程,初心如磐,探索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

小康,一个源自《诗经》的古老词汇,却深深嵌入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在当代中国人的心里激发出强烈的认同。

西藏山南市加查县冷达乡共康村的名字,寓意取自“感谢共产党,同步奔小康”。在这个由雅鲁藏布江畔近名贫困群众易地搬迁组成的新村里,有卫生院、幼儿园,有超市、有茶馆、有餐馆,村民全部参加医保;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年,全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年全村人均收入1.1万元,与年相比近乎翻番,还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共康村这样的故事,在中国有很多。

物质的匮乏,是千百年来横亘在梦想和现实之间的一道天堑。新中国成立前,有80%的中国人经常处于饥饿状态。20世纪末,中国历史上几千年都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到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曾感慨:中国发展道路与西方有着根本差异,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新的“现代化模式”的崛起。

“这个小康社会,叫作中国式的现代化。”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用“小康”这个古老词汇来描绘发展目标,激发起全社会的共鸣。从此,翻两番、奔小康,成为激励人心的奋进指南;从小康生活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小康”的内涵不断丰富,一步步融入改革开放的鲜活实践。

胡波摄(中经视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几十年间,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无论是量的增长,还是质的飞跃,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世界惊叹:中国已是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元;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高铁飞驰,巨轮远航,到处天堑变通途;深海探测、C大飞机、天眼射电望远镜、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海天之间书写着国家日益强大的自信和底气。

每个中国人都感受到生活中那些悄然发生的变化:从凭票供应到消费升级,从温饱不足到财富积累。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保体系、教育体系、医疗体系,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岁。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直接体现。这些年,城乡居民家庭财富不断增长,说明我国发展战略方向是有利于提高生产力和人民财富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战略举措很好统筹了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关系,老百姓真真切切地从发展中得到了实惠。

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目标

年11月15日,在党的十八大后首场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连用了10个“更”字来描述人民的期盼。“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全面小康必须是全面进步的小康。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完善全面小康的制度保障。

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分的法律保障。民法典的出台,是我国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始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人民享有更加广泛的权利,享有更加平等的机会,共享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公平正义的彰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推动实现文化繁荣,树立全面小康的精神支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文化部门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丰富优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此同时,我国通过“互联网+”战略,不断改造提升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的推进和文化消费的增长,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元文化需求,更有助于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民族精神力量。

全力保障改善民生,体现全面小康的根本要求。

新疆伽师县有水了!千百年来,当地群众喝涝坝水、地下水,遇上地震时,水是红的、浑浊的,只能沉淀后再煮了泡茶去掉苦咸味。伽师县群众找水的努力从未停止。在党中央的关怀下,一场围绕水源、环保、资金、工期的攻坚战展开。最终,跨越3个县,从上百公里外引来了慕士塔格峰冰川雪水作为稳定优质水源。多少代人喝上安全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蔡增乐摄(中经视觉)

切实保护绿水青山,保证全面小康的鲜明底色。

在广东肇庆,夏阳正艳、榕树正浓,砚阳湖碧波荡漾、岸芷汀兰、白鹭翔集,焕发出岭南新水乡的勃勃生机。几年前,这里有个大小不一的鱼塘,还散布着一些猪圈。平日里臭气熏天,到雨季更是污水横流。如今,这里水质改善了,多年不见的白鹭又飞回来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宜居生态,绿色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小康”正在成为现实,碳达峰、碳中和又提上了日程。

继往开来,续写华章,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凸显冲刺宏伟目标的紧迫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必须全力以赴去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聚焦最突出的短板,在最薄弱环节上用力,打响了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8年来,他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8年来,广大党员干部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与“贫魔穷根”进行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决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

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如今,我国现行标准下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位于云南大山深处的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农民住上了明亮宽敞的安居房,成为“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最好注脚;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发展起特色产业,游客络绎不绝,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到1.8万元。

发展未有穷期,奋进永不言止。随着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中华民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华雪根摄(中经视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针对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现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出台,赋予了浙江重大的历史使命——先行先试、作出示范,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

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正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绘就一幅共同富裕的新画卷。

减贫伟业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中国减贫有多难

大山入云,层峦叠嶂,一个个小山村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这里是位于云贵高原深处的云南省镇雄县。

镇雄位于乌蒙山腹地,全县山区占比高达98.8%,地质灾害频发,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在这样的深山区,减贫最好的办法就是易地搬迁。仅在“十三五”期间,镇雄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就多达户人。

时间向前推几十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甚至改革开放前夕,中国农村贫困程度深得多、贫困面广得多,减贫难度更是艰巨得多。

“讨饭的比买饭的都多!”上世纪70年代末,时任农林部部长杨立功同志到“三西”考察,在一条街上就见到多个要饭的,不禁痛心地说。

定西、河西、西海固,分属甘肃、宁夏两省区,地理位置相邻,统称“三西”,是中国最穷的地区之一。“三西”贫穷不是因为老百姓懒惰,而是自然条件过于恶劣,靠天吃饭的问题长期未能解决。

走在“三西”千山万壑间,满眼是层层叠叠的黄土坡,不时还能看到坍塌废弃的窑洞。这里严重缺水。“春天播下玉米,如果能下点雨,保住了苗,秋后就能有收成;如果没保住苗,下一年就没饭吃。”宁夏西海固驼巷村村民张彩霞说。

那时吃不饱饭的人在全国农村有很多。年改革开放前夕,按我国当时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元属于贫困户的标准,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超过2.5亿,占农村总人口的3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启动了农村改革,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消除农村贫困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年到年,短短几年时间,按当时的贫困线标准,农村超过50%的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专项扶贫,成立了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拨付专项资金,利用扶贫贷款,动员各界力量,先后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两个10年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取得举世瞩目的扶贫成绩。

张晓亮摄(中经视觉)

然而,虽然经过数十年的扶贫,到“十一五”末期,我国仍有1.5亿人没有脱贫。这些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石山区、深山区、极端干旱山区、高寒阴湿地区。这些地区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比较差,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即便到了年初,脱贫攻坚仍有不少硬仗要打。当时,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年底,全国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还有52个,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贫困村还有个。这些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深度贫困地区,是多年没有啃下的“硬骨头”。另据各地初步摸底,已脱贫的多万建档立卡人口中,近万人存在返贫风险。在边缘人口中,有近万人存在致贫风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十分繁重。此外,全国已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近0万贫困人口,还有同步搬迁的农户,与完成搬迁建设任务相比,做好后续扶持工作任务更加艰巨。

顶层设计有多重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确保到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为减贫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力的制度支撑。然而,面对贫中之贫、坚中之坚,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打响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在这场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的攻坚战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逐渐完善。

年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的序幕。

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进一步就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六个精准”的要求,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在当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年,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刘振军摄(中经视觉)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坚持看真贫,坚持了解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的实际情况,面对面同贫困群众聊家常、算细账。

事实充分证明,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开发式扶贫方针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特征。在脱贫攻坚的壮阔实践中,我国逐渐形成了以“七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

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在这场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发出决战决胜的总攻号令——

“到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一鼓作气,尽锐出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中国减贫有多拼

云南省镇雄县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同时,紧抓教育扶贫,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年以来,镇雄县与云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合作办学,3年多的时间里,镇雄县教育水平迅速提升。

镇雄的巨变,折射了党和政府为消除贫困所作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我国仍然面临严峻的贫困形势,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减贫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响了脱贫攻坚战,明确提出:到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限期脱贫就必须解决精准问题。为摸清情况,年,全国组织80多万人,进村入户开展贫困识别。

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国共识别贫困村12.8万个、贫困户万个、贫困人口万,基本摸清了我国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信息,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之后又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补录贫困人口,剔除识别不准人口,为中央制定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实行最严格考核制度和保证脱贫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摸清了情况,下一步就是如何帮扶了。从年开始,国家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到年,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截至年底,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

陶明摄(新华社)

贫困人群如何脱贫呢?办法是: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年新春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年初疫情暴发后,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受阻。因为疫情,贫困地区农畜牧产品卖不出去,农用物资运不进来,生产和消费下降,影响产业扶贫增收。因为疫情,扶贫项目停工,易地扶贫搬迁配套、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道路等项目开工不足,不能按计划推进。因为疫情,帮扶工作受到影响,一些疫情严重的地区,挂职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暂时无法到岗。

脱贫攻坚时间确实很紧迫,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也比较明显,但是,完成任务的决心和信心不会因为疫情影响而动摇。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为帮助贫困户尽快恢复生产,国务院扶贫办和银保监会出台了扶贫小额信贷的优惠政策。对受到疫情影响不能按时还款的贫困户,允许延长半年,不做不良贷款记录。国务院扶贫办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帮助贫困户就业增收的措施,要求安全有序组织贫困劳动力返程返岗就业,促进就地就近就业。财政部对当时剩下的52个贫困县和挂牌督战的个村,在资金分配的时候予以倾斜,同时加快资金到位。经过举国上下的努力,到年8月31日,52个挂牌督战县年已外出务工.41万人,是上年外出务工人数的.94%;中西部22个省份个扶贫龙头企业,已复工个,复工率达98%。

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奋力拼搏、艰辛付出,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壮歌。据统计,脱贫攻坚以来,多名党员、干部为减贫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

中国减贫有多伟大

年5月,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传来喜报:该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

不仅是毛南族,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又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党向历史、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字字铿锵;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如磐石。不管路途多远、条件多难,共产党说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

带领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战胜贫困、实现小康,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中国人民从此走上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现行标准下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都有了保障。

——贫困地区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大电网覆盖范围内贫困村通动力电比例达到%,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5万个、安置住房万套,多万人“挪穷窝”,搬入了新家园。

黄国安摄(新华社)

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中国脱贫攻坚的规模之广、难度之大、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中国脱贫攻坚的决心之坚、力度之大、成果之丰,前所未有!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这个成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

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展望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筑梦时代

小康生活什么样?每个人感受不一样。“好日子让人不忍变老!”这是山东省高青县雍翠园小区居民张道安老人的感慨。老人早年先后做过蔬菜、鱼虾、百货生意。前些年,吃穿早已不是问题,还把两个孩子送进了大学校门。此后,他告别老旧平房,搬进宽敞楼房。如今,他每天保持着两样习惯,到附近生态园健步走,再就是琢磨书法。他在书房门口挂了三个字:“知乐斋”,以表心志。今天,人们从切身感受中表述生活的变化,千言万语最后都指向一个方向:小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领导人民经历持续奋斗,从物质基础到公共服务,从文化生活到精神面貌,让中华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康”这两个古老的汉字在神州大地上写出了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新篇章。从“解决温饱”到“衣食无忧”——物质基础让民生改善更加稳固温饱曾经是我们的追求。“人人俱饱暖”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的目标。蓦然回首,“温饱”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建成全面小康,消费升级正在成为新课题。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认为,从消费结构来看,温饱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衣食无忧的生活获得有力保障。恩格尔系数连年下降,按照联合国基于恩格尔系数的生活水平划分,我国已进入到富足的区间。人均衣着类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也持续下降。这些表明,我国居民消费已经超过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水准。从消费满足层次看,在生存型消费得到全面保障的基础上,人们开始把收入用于发展型消费。家电、小家电全面普及,汽车快速进入普通家庭,人均住房面积持续提高,物质消费远远超过小康标准。人们用于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增速持续提高。“买买买”成为经久不息的热门话题之一。电商购物节是这些年兴起的“新节日”。刚刚过去的“6·18”电商购物节再度展现了国内消费的活力。京东平台“6·18”购物节累计下单金额超亿元,创下新纪录;苏宁易购“6·18”开局1小时,全屋家装、智能家居产品销售同比增长%……“买买买”背后是居民收入的增加。增加农民收入在很长一个时期,都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新世纪以来,中央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居民收入虽然有波动,但始终是一条向上的曲线。这条曲线让人们感受到了幸福感,也体会到了“小康的滋味”。支撑“买买买”的当然还有物质基础条件的改善。快递物流的发展就是人们可以直观感受到的变化。在过去的30多年里,快递服务从无到有,业务规模连创新高,快递业务量从年的万件增至年的.6亿件。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快递服务遍布城乡并开始向村一级延伸。“十二五”期间,我国启动了“快递下乡”工程。截至年底,快递网点已覆盖3万多个乡镇,覆盖率达到97%,基本实现了“乡乡有网点”。

熊琦摄(新华社)

物畅其流,人畅其行。“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说走就走!”这样的流行语正是当下人们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提到生活便利化,人们感受最直观的,就是越来越便利的出行。在城市交通枢纽,刷脸进站、无感支付、电子客票,一系列“黑科技”方便了群众出行。在农村,公路运输网基本形成,“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成为过去,“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则是现在。说走就走,考量的不仅仅是交通发展水平,更映射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人们有经济实力,是出行的前提;基础设施完善,才能保证出行质量;合理的假期结构,才有旅行的可能;高速的经济运转,才有更多的商务出行。富裕起来的群众,在辛勤工作之余,有条件享受发展红利和劳动成果。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不仅缩短了省际、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人们还能“沿着高速看中国”,感受城乡山川之间的自然之美。有健康才有小康——民生保障网织密编牢小康路上,我们提出“一个都不能少”。而病患者、残疾者等特殊社会群体最容易“掉队”。民生保障网络带着情感的温度,保障了社会每个成员都能享受小康成果,让全面小康惠及每一个人。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也越来越完善,民生保障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领域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社保难题。新农保、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即时结算……人们感受着民生保障的温度,体会到保障制度的便利。社保的公平性、适应流动性、可持续性显著提升。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阀,对全面小康具有决定性意义。从年中央推进“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到9年着力推进全民医保、农民养老保险和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保体系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党持之以恒回应人民关切的不懈努力。社保覆盖范围从国有企业向多种所有制组织、从企业职工向灵活就业人员、从城镇居民向农村居民扩展。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实现了,民生保障也更温暖。我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基本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如今,城乡老年人享有养老金,全民医保目标基本实现,社会救助制度实现应兜尽兜、应救尽救。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事业也在全面发展。贫病曾经紧密相连,拖垮了许多家庭。今天,医疗保障制度努力让百姓病有所医,看病能报销,大病得补偿。“要是以前,手里没钱,一些病只能硬扛。如今有了医保,能及时得到治疗。”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樟山镇卫生院,68岁的当地农民胡春丽感慨道。“乡镇卫生院治疗费用低,医保报销比例高,为农民节约了不少钱。”樟山镇卫生院院长彭建平说,“以前,群众要看病,宁愿多走路,医院。这对群众而言是不便,对我们来说是尴尬。”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乡镇卫生院提高了诊疗水平,来看病买药的群众多起来。“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配置。截至目前,超过80%的居民在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很多大病在县里就能得到有效治疗,基本实现了每个乡镇建有1所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个村卫生室,每千名村民配有1名乡村医生。飞速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正为14亿多人民带来更多福祉。经济日报记者赵晶摄“安得广厦千万间”是中国人世世代代的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梦变成了美丽的现实。这些年,保障性住房加快建设,危改、棚改齐头并进。如今,百姓住有所居,“忧居”变“宜居”。“客厅、厨房、卧室分得清楚,住得舒服。”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勐董镇国门新村,一栋栋特色民居绿树掩映,干净整洁。说起居住条件的变化,村民李明很有感触。“原来的老寨受地形限制,多户人家挤在一个小山包,住房简陋、拥挤不堪,居住环境差。如今,搬迁安置到新村后,大家实现了安居,庭院鸟语花香、室内宽敞明亮,村里路灯全覆盖、垃圾全收集。”向着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我国不断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租、售、改、补等多种方式齐发力。“十三五”期间,保障性租赁住房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截至年底,共有多万名困难群众住进公租房,累计2多万名困难群众领取了租赁补贴,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有效改善。在乡村,年,经住建部核验,全国.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十三五”期间,还支持.4万户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改造危房,加速补齐农村住房短板。从“富口袋”到“富脑袋”——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更好满足全面小康,既是看得见的物质条件变化,更有国民素质与社会文明的提升。全面小康,就是经济与文化并举、富裕与文明同在。从物质生活到精神世界,从“富口袋”到“富脑袋”,老百姓说,全面小康看得见,更能感受到。30多年前,一张“大眼睛”照片成为希望工程的“名片”,照片上那个叫苏明娟的小女孩一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震撼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如今,苏明娟早已顺利完成学业,成了一名金融从业者。她还成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将爱与希望传递下去。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提升基础教育上实现跨越。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赋予普通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到本世纪初,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得以实现。到6年“两免一补”政策施行,教育公平的模样逐渐清晰,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上大学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如今,高等教育的变化也颇让人感慨。从上世纪80年代初参加高考时“个人里只有4个人能读到大学”,到今天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教育时代,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高校的大门。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让更多农家子弟踏入高等学府,更多农民家庭由此受益。如果说教育改变了很多家庭的外在命运,那么文化则改变了人们的内心世界。近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工作人员正修复蔡宅。修缮完工后,将展陈双林镇人文发展史及蔡氏家族发展史,为群众提供文化公益活动。双林镇宣传文化中心主任沈晓娟介绍,双林镇推出了“文化惠民服务卡”活动,为文化建设积极分子、文体示范户等提供文体艺术辅导、文体活动策划等服务。双林镇,有戏曲、舞龙、书法、美术等群众业余文体团队15支,还在村级组织组建了25个文体俱乐部。国家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各地鼓励和吸引全社会参与文化创造和文化供给,变群众被动接受为人民自主选择,让群众除了能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看演出,还能懂艺术、学非遗、练绝活、组团队、搞演出。从城市到农村,从企业到社区,文化惠民的美好画卷正在各地徐徐展开,一场场展览、一本本图书、一台台节目丰富了百姓精神生活,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有力支撑。文化是事业也是产业。我国文化产业有许多值得骄傲的数据:世界图书出版数量第一、电视剧制播数量第一、电影银幕数量第一。近年来,一个新动向是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搭上数字化快车,视频直播、视听载体、手机出版等基于互联网的文化新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郝源摄(新华社)

小康,曾经是人们千百年来的梦想。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生动的现实。我们来到这个新起点,凝结着过去多少代人顽强的奋斗;我们站上这个新起点,将要开启奋斗的新征程。从全面小康到全面现代化我们走在大路上幸福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来源/经济日报(记者齐平林火灿李哲黄俊毅熊丽乔金亮魏永刚)

监制/王智

编辑/闫伟奇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rc/239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