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仝道章先生百年诞辰心系祖国的南洋报人

本期导读

今天是回族著名学者仝道章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日。仝道章(—),原籍安徽和县,寄籍江苏南京。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后硕士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英文造诣深厚。20世纪50年代初,始在新加坡任《星洲日报》《南洋商报》等报任编辑、主笔,70年代任《南洋商报》总编辑。后旅居美国,前后历时十七年翻译《古兰经》存世。毕生为爱国图强、中外友好、兴达文化、服务教族做出突出贡献。

本文作者达慧中女士,系仝道章夫人马琳女士的表妹,仝道章先生长作者二十岁。她自言:“虽与仝道章夫妇接触不多,却是他们结婚时的花童,亲自参与了他们的结婚典礼。年以后,与马琳女士书信来往密切。年马琳夫妇回国到兰州探望姑母马敏君女士,笔者亦在兰州工作,与他们夫妇相聚甚欢。”

年作者达慧中(右二)与仝道章(右一)、马琳(左一)夫妇

仝道章先生生于年阴历六月十八,阳历日期为8月2日。适仝道章先生百年诞辰之际,作者依据文献资料及家族记忆,撰写特稿,以襄纪念。

心系祖国的南洋报人仝道章

为纪念仝道章先生百年诞辰而作

达慧中丨文

哈志·闪目氏·仝道章,回族,年阴历六月十八生于安徽当涂县,经名“闪目氏”,笔名“仝一”。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年由台湾赴新加坡,曾担任新加坡《南洋商报》总编辑,在东南亚一带是位享有盛誉的报人。仝道章先生是位虔诚的穆斯林,汉学功底深厚,精通英语。他不是伊斯兰学者,却在他的后半生,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译注《古兰经》的工作中,并成功出版了《古兰经》(中阿文对照详注译本),被称为仝译《古兰经》。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我国有了铁铮翻译的第一部汉译《古兰经》算起,仝道章为汉译《古兰经》的第九人。

仝道章夫妇与姑母在黄河岸边

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

仝道章出生于穆斯林世家,据口传,他们家祖籍原是陕西西安,本姓童。清朝时,为躲避清政府对回民的镇压,举家逃往安徽和县,改姓仝。他的父亲仝青山幼年好习武术,毕业于南京水师学堂,曾在北洋水师中服役,在长江一艘舰艇上任管带,衙门设在长江南岸的安徽当涂县。民国时期,在水上警察总署担任副署长,兼任第三分署署长,军衔四星上将。仝道章出生时,仝老先生中年得子,喜出望外,他所指挥的舰队得此喜讯鸣炮祝贺。仝老先生望子成龙,又重视新学,及到仝道章8岁时,将他送进洋学堂,又请家庭教师专授英语。父亲为管束他,在屋内挂着一把戒尺,上面写着“专打道章”几个字。每当他贪玩时,马氏夫人就向他指指这把戒尺,督促他专心读书。仝道章自幼聪敏好学,并有绘画天赋,因此,他打下深厚的汉学功底,兼有绘画专长。

年抗日战争爆发,由于日军对南京频繁轰炸,在南京上初中的仝道章无法继续学习,只好回到当涂,在一中学借读。其后局势紧张,仝老先生让仝道章带其妹妹一起远赴武汉,投奔堂姐仝道云。此时仝道云和她的夫君都在国民政府机关中任职。仝道章考入武汉国立四中高中,后来又跟随学校经西安迁往四川阆中。国立四中是专门收留流亡学生的学校,一切费用由政府承担。抗战时期,生活极其困难,校服褴褛,脚穿草鞋,吃的黄豆稀饭加盐。他在这种艰难环境中磨练,牢记父亲嘱托,要莫忘国仇家恨,努力学习,将来报效国家。高中毕业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复旦大学新闻系。年日寇长驱直入,重庆国民政府震惊,蒋介石提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知识青年参军。在大后方掀起了大学生参军热潮。仝道章为激励同学们的爱国热情,连夜画出了大幅宣传画和标语,在校内张贴,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参军热潮在复旦大学校园内展开。仝道章也和同学们一起投笔从戎,直接参加了抗战,他在青年军里做宣传工作。

抗战胜利后,复旦大学迁回上海,年他又重新回到学校读书。年完成了学业,获得学士学位。同年与同是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师妹马琳结婚。

年仝道章、马琳夫妇在洛杉矶

年他们由台湾来到新加坡,仝道章开始在新加坡的《星洲日报》担任编辑,他开辟了“每周评论”专栏,对国际时事进行评论。用“仝一”作为笔名,寓意“认主独一”。经过两年的努力,他的名字渐渐为新加坡读者熟知,随后东南亚最大的华文报纸《南洋商报》聘用他为编辑。他在《南洋商报》上开辟了“舆图周刊”,自编、自写、自画。他的国际时事评论图文并茂,论述深刻、公允,读者对他更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rc/236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