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国两会丨两会遇上三八节科技领域的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屠呦呦、陈薇、张弥曼……近年来,在国家激励、引导创新的背景下,一批杰出的女科技工作者不断涌现,逐梦新时代。

“她”身影活跃在科技各领域

来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前,卢传坚收到银屑病患者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

30余年来,卢传坚“死啃”银屑病的科学研究,为患者寻求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经过不懈的努力,她首创“整体证据”研究方法,建立广东省首个银屑病中医诊疗技术标准,主持及参与的研究项目先后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成果奖共13项。

卢传坚

我国女科技工作者占科技工作者总数的40%,她们的身影活跃在科技战线各个领域。

多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窦希萍一直研究如何用科技守护一江碧水。“我们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研究运用了生态航道新技术,以兼顾航道运行和生态保护。”她带领团队首次将全沙数学模型应用于长江口深水航道泥沙回淤研究。这项开创性工作,对长江口工程建设功不可没。

“创新不仅仅是专家教授的事,每个工人在岗位上如果都能发扬创新精神,相信我们的创新型国家能早日建成。”全国人大代表吴娟是中石化胜利油田的一名女采油工。十多年间,她和同事积极开展技术攻关,研发了22项专利、40多项成果,每一项都用在了生产上,创效千万元。她自身也从一名普通采油女工,成长为油田开发战线上一名杰出的技能人才。

“她”成功源自勤奋

多位受访的女科技工作者不约而同表示,打开科学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努力+勤奋,而非性别。

“我现在正忙着申报蒙药经典产品珍宝丸的工艺变更,这样就能实现传统蒙药水丸的机械化、规模化、智能化生产,大幅度提升蒙药生产规模。”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邢界红时刻惦记蒙药的研发工作。

邢界红

作为一名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邢界红把女性的韧劲以及细心淋漓尽致地发挥到科技攻关项目中。她研究起草的蒙药材“雕粪”的质量标准被收录在《内蒙古蒙药材标准》(86版)的修订版中。当时,这个标准的研究起草难度很大,需要确定检测指标,但秃鹫并不常见,粪便采集难度更大。“我想办法联系到西藏药检所的老师,让人帮忙爬上陡峭山峰,一边采集一边拍照。”她回忆道,当时关于秃鹫粪成分的参考文献几乎没有,她就通过大量的实验去摸索、去筛选,最终确定了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按期交上了研究结果,并得到了专家认可。

在科研领域,女科技工作者凭借细腻严谨的思维方式、善于研究合作的性格特征和较强的语言交流能力,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临沂北城小学校长张淑琴牢记总书记嘱托,带领学校创新开展红色研学、沂蒙精神进校园、“读红色经典”专题活动、红色主题运动会等红色教育活动,让红色基因注入血脉代代相传。

“她”积极建言献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和‘创新’出现的频率特别高。作为科研工作者,我倍感振奋。”窦希萍说。作为履职三届的“老代表”,她“以水为题”,建言献策。今年两会,她带来了关于长江岸线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以窦希萍为代表的女科技工作者,不仅扎根于自己的研究战线,还积极为国家的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窦希萍

吴娟

吴娟是科技创新的受益者,她提出的建议也与科技有关。她先后提出加大对推进“两化”融合的投入,建立统一的大数据服务平台,使大数据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动力。

作为一名中医人,卢传坚最为关心的是中医药事业发展。针对中药新药“难产”这一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她履职4年来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rc/23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