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图片观看纪录片全集(三集)
“地球第三极”,涌动着跨越喜马拉雅的活力
——评三集纪录片《跨越喜马拉雅》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做好西藏工作的“十个必须”,其中包括“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西藏发展论坛”致贺信强调,希望西藏抓住发展机遇,建设美丽幸福西藏,繁荣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政策,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描绘新时代西藏发展新画卷。
著名歌手韩红与年轻的藏族歌手索朗云丹,联袂为纪录片创作、演唱了主题曲《向南方》。
近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尼泊尔历史性访问一周年之际,三集纪录片《跨越喜马拉雅》正式在央视推出,引发了热烈反响。纪录片聚焦贸易交流的“西藏故事”,讲述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建设的重要意义。本片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联合出品,西藏自治区商务厅、北京发现之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制作。该纪录片制作耗时18个月,摄制组行程4万余公里,深入西藏7个地市,远赴多国进行采访。
西藏有一张名片,被称为“地球第三极”。这里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与很多人想象不同,有一群创业者从来不缺乏冒险的勇气,让这片雪域高原,涌动着一股跨越喜马拉雅的韧劲。无数人一次次奋力翻越伟大而险峻的喜马拉雅,为的是勇闯商业的世界极地。循着记录片中“贸易”相关的故事线索,便可以看到西藏地域元素融于一个个小故事,展现出在国际化、现代化道路上奔跑着的“活力西藏”。
个体,是跨越喜马拉雅最活跃的因素。在该纪录片中,创业者以个人奋斗为小切口,带给这片雪域热土巨大的变化。如今的他们,具有新时代独特的精神特质:
——他们,敢于闯世界。来到西藏发现商机,然后把商业文明带回各自家乡。土生土长的拉萨人索朗德吉,经过20年的闯荡,成为西藏南亚风格美容美发业“一姐”,而尼泊尔的比玛娜和西塔姐妹俩曾是她的员工。有了经验后,这对姐妹回到家乡开店创业,赚钱买房置业、供孩子读书。她们,最终成为当地独立女性的代表。
——他们,敢于重铸西藏速度。48小时内,跨越公里,这是一颗西藏松茸从海拔四千多米原产地青冈树下,到日本生鲜市场的紧张旅程。每一个“松茸季”里,林芝的少女央金和奶奶在清晨进入茂密山林采摘;加工商云登嘉措彻夜分拣、清洗、打包;快递员陈明静早上5点出发,唯恐赶不上第一班飞机;日本批发商王京英凌晨4点半开始工作……分秒必争的背后,他们,是西藏速度的最佳诠释。
——他们,敢于聚焦西藏“新”。在海拔米的拉萨,一座世界海拔最高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正在陆续投入运营,全部建成可以扩容至万台服务器。适宜的温度、充足的能源以及广阔的土地空间,中国居于领先的数字经济,给了王俊团队广阔的想像空间:依托西藏的地缘优势,以尼泊尔作为市场前沿,志向南亚。他们,用代码串联起喜马拉雅山脉的两边。
是什么给予了雪域高原上的创业者们如此巨大勇气?
密码就在于,西藏的高水平的开放。这片热土为每个人的奋斗提供了基础保障。过去一年,西藏开放度正在发生巨变:樟木口岸恢复货运功能,里孜口岸开放,阿里昆莎机场临时开放,吉隆边境经济合作区筹建和陈塘、日屋口岸开放积极推进;拉萨综合保税区申报顺利;执行各类援尼项目12个,中尼友谊工业园等5个项目签署合作协议;外国人进藏旅游服务管理便利化积极推进;新增10条国际国内航线;喜马拉雅航空公司完成股权调整,开通北京至加德满都航线。
有人说,喜马拉雅山是相互交流的天然屏障。但自古以来,山,如同一座桥梁,联结着各国。交往,因而生生不息:陆上丝绸之路可经西藏到达印度洋沿岸;多年前,中国高僧法显、尼泊尔高僧佛驮跋陀罗互访对方国家,合作翻译了流传至今的佛教经典;元代时,尼泊尔著名工艺家阿尼哥率工匠来华,主持修建了北京妙应寺白塔等宏伟建筑。
交往,当今更加频繁。有学界观点认为,西藏与南亚各国具有很大的经济发展互补空间。事实亦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依托对外通道、边贸市场和边境口岸,已逐步形成面向南亚多国多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西藏自治区进出口总额由年的0.29亿元扩大到年的59.19亿元,增长.1倍,年均增长14.6%。目前,西藏自治区与71个国家或地区有贸易往来。
如今,西藏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凸显。开放,让个体的活力被进一步激发。年,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值29.33亿元,增长21.6%;边民互市贸易总值2.20亿元,增长.5%。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rc/23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