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整齐的房屋,平整宽阔的柏油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俨然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这里是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称号的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马镇措麦村。在城市全面推进垃圾分类的背景下,堆龙德庆区马镇措麦村也积极行动起来,下大力气实行垃圾分类,探索从源头分类、分类运输到终端无害化处理的农村垃圾分类模式,形成了户整理、村集中、乡转运的模式,彻底改善了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不久前,措麦村小学、村委会、蓄水池等地盖起了4个占地六、七平方米的仿木色棚子,棚子下整齐地放置着6个垃圾桶,并分为有害、厨余、可回收、其他四分类,这里就是村级开放式生活垃圾分类暂存区。不仅如此,全村户家庭的门前摆放的垃圾桶也“升级”为厨余垃圾、灰土垃圾、其他垃圾三分类垃圾桶。“以前是把不能回收的倒进一个桶里,现在又进一步细分了。”措麦村村民格桑多吉对记者说,“发放垃圾桶的同时,村里的干部还为我们讲解了垃圾分类和文明创建相关知识。现在大家都有了垃圾分类意识,村里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日子过得很舒心。”垃圾分类工作要做好,必须抓好源头治理。在新的分类要求下,措麦村专门召开集中学习会,下组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利用节庆活动积极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我们依然发挥着干部带头作用,重复做、反复做、不断做,村民从模仿到身体力行,习惯也就慢慢改变了。”措麦村第一书记索朗益西告诉记者,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看似是群众家门口的“小事”,但要把这件“小事”做精、做细、做好可不容易。一直以来,垃圾分类工作中都有干部的示范带动,引导全体村民踊跃参与。索朗益西告诉记者,现在村里设有四个开放式生活垃圾分类暂存区。“除寺庙、小学、村委会是由各自负责进行管理外,蓄水池旁的开放式生活垃圾分类暂存区处在公共区域,所以管理起来比较困难,也很考验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索朗益西说道。如何提高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和积极性?为此,措麦村设置了垃圾分类兑换中心,“生意”红火。“在我们村,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来这里进行垃圾兑换,大人们兑换生活用品,孩子们一般喜欢兑换饮料、方便面。”措麦村垃圾分类兑换中心工作人员平措卓玛说。农村垃圾分类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由之路。如今,垃圾分类已成为了措麦村村民的习惯,融入到他们的生产生活中,为建设美丽乡村夯实了基础,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来源:西藏日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rc/23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