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呆了拉萨街巷间的那些艳遇

涂抹在雪域高原上的最美的颜色

文/图赵永琦

西藏的山美水美,但是假如没有蓝天白云之下白红黄黑色彩浓艳的的藏式建筑点缀,山川将为之减色。粉饰一新的布达拉宫

拉萨的雨季过去了,拉萨的游客稀少了,拉萨街头农牧民们成群结队地来了;农忙过后,享受阳光城的温暖和闲暇;也就是这个时候,布达拉宫变成一座散发着淡淡奶香的芳香城堡;红宫、白宫和深黄色的宫殿,焕然一新,远远望去,光影变幻,就如同如椽大笔刚刚绘就的巨幅油画。

用添加了蜂蜜、牛奶、藏红花的灰浆泼洒宫墙粉饰边玛墙

但是这幅巨幅油画不是用笔,而是用碗泼就的。雨季过后,土石筑就的传统藏式建筑外墙需要维护,一般用白色的石灰浆泼洒在外墙上,久而久之形成了风俗:谁家的墙白,神会降临他家。宫殿寺庙等建筑,更会在灰浆之内添加蜂蜜、牛奶、藏红花之类以为供奉。因此此时的布达拉宫到处散发着仿佛婴儿身上发出的怡人的奶香。

拉萨建筑之美也不限于布达拉宫,散落城区各地的老式藏式建筑也各呈现缤纷之美。

不久前,偶然到西藏日报宿舍区散步,在宿舍区的尽头,有一座高楼的后山墙,石头垒砌,高约数丈,气象非凡。这一片区域宁静寂寥,密树蔽日,花木扶疏。从这座高墙折返回来,在一排排平凡的宿舍之间,又有一座藏楼兀然而立,虽已颓败,墙倾窗塌,但筋骨依然傲立。我围绕着转了一圈又一圈,浮想联翩。这座藏楼太美了,毛石垒就的两层楼外墙略略向后向内收敛,厚重而稳固,略成梯形的镶着粗黑边框的窗户醒目粗犷,楼顶四面饰有暗红色的边玛墙,颜色历经风雨依然浓艳。

喜德林寺的老房子

后来得知这些藏式建筑是热振拉章的孑遗。今年三月以来,热振拉章的主体部分正在原来遗址的基础上修复。国家拿出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万元用于拉萨喜德林寺(热振拉章)的保护工作,这也是该文物建筑半个多世纪以来首次大规模修缮保护。维修后的喜德林寺,将以博物馆的形式向大众开放。

此次维修将参照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照片,在保持原有的形状、平面布局、造型、艺术风格基础上进行修缮;对于残损严重危及建筑安全的现有墙体,采用拆除重建的方案,部分出现裂缝的墙体,采用灌浆的方式修补;现存墙体壁画都给予最大程度地按原样保留。

喜德林是拉萨四大林之一,该寺的热振活佛在整个藏区都有非常高的地位和声望。

在近现代史上,喜德林寺多次被毁。年喜德林遭到一次严重破坏。热振呼图克图因革退哲蚌寺堪布之事与哲蚌寺形成冲突,哲蚌寺僧众联络甘丹寺喇嘛攻打摄政府,寺庙建筑受到惨重破坏。年在热振事件中,喜德林遭到焚毁,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以废墟的面目矗立在拉萨的老城区中。

在政教合一的年代,达赖喇嘛从寻访转世灵童到十八岁才亲政,中间这十八年,由一位“摄政”的活佛代行达赖喇嘛的权利。热振活佛就是十三世达赖之后的摄政,在后来与达扎活佛的斗争中败北,被毒死于布宫监狱。热振死后,达扎派人将他的尸体装扮起来,移至喜德林寺中,之后又诬陷热振活佛,激起民愤,烧掠了喜德林寺。于是,它就成了一片被烧毁的废墟。废墟很大,据有关资料显示它占地面积达平方米。廊柱间斑驳的朱漆可以想见当年的华丽;幸存的房檐都是用卯榫结构组合在一起,上面的雕刻也是精工细作、精美绝伦;一幅残存的鎏金壁画还闪烁着星星点点的金色;废墟由低到高依次展开,依然呈现着方正沉稳,霸气十足的气势。

无论如何,热振活佛绛白益西都是西藏近现代史上一位关键人物。在历史上,历代热振活佛不是达赖喇嘛的老师,就是班禅的经师,在藏传佛教体系具有崇高的地位。年,十三世达赖圆寂,24岁的热振活佛通过抽签卜卦从三位大活佛中脱颖而出成为摄政。年轻而缺乏政治经验的热振活佛逐个剪除政敌,在三年后达到了权利的顶峰。在这个时候,因为宗教的原因,他把摄政的职位禅让给了他的老师达扎活佛。

随后就是达扎和热振之间的明争暗斗。

复建中的喜德林寺

年,达扎摄政动用藏军逮捕了热振,镇压了倾向热振的色拉寺和热振寺,毒死了在宗教意义上有崇高威望的热振活佛。又煽动暴民捣毁了热振拉章,就是今天我们正在重修的这座喜德林寺。

热振事件是西藏近现代的一个历史转折点,这大概是新西藏诞生前的一场涅槃之火,烧了喜德林,催生出一个崭新的新西藏。

拉萨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这些故事一定会遗留下它物质的载体,中国古诗词一个重要题材就是凭吊,“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没有了遗迹,不但故事黯然失色,也让我们无从享受“凭吊”这一几千年培养起来的审美情趣。

一个有故事的建筑是美的,一个有着复杂曲折的故事的建筑就更是美不胜收了,木石有大美而不言!原来的热振拉章,现在的喜德林寺,曾经演绎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幕阴谋与爱情,这是一组有灵魂的建筑。

大昭寺八廓街

拉萨八廓街上的玛吉阿米藏餐馆是无数少男少女的圣地,仓央嘉措的诗歌和爱情赋予了这座米黄色的藏式建筑以灵魂。传说让玛吉阿米凄美,历史让喜德林苍凉。

拉萨古老的藏式建筑是旧时代的产物,自然在功能上已经不适应我们时代的要求;但经过岁月的淘洗,它们呈现出一种自然之美:风侵雨蚀后的毛石垒就得碉楼粗粝中透着圆润,石墙上完美不规则地镶嵌着黑色边框狭长呈梯形的窗,屋顶赭红色的边玛墙和屋顶飘扬着的风马旗;完美地融入了西藏的蓝天白云和苍茫山水之间了,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呈现出如诗如画的自然之美。

废弃的藏式老屋

我看藏式建筑大致有如下特点:材质上是粗犷的,色彩上善用大色块强烈对比的鲜艳颜色,结构上多为不对称。

它的地面和屋顶是当地一种特殊材料铺就的,叫阿嘎土。工艺也特别有意思,男男女女许都人排成队列,一边唱歌,一边用木杵合着节奏夯击地面,场面十分感人。打出来的地面不平展,但十分光洁漂亮,呈现出手工工艺之美。

在机器复制时代,老的藏式建筑虽然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居住生活等需要了,但它的审美价值却凸显出来了,这些历史建筑是不可复制的,应该成为我们美不胜收的收藏。

西藏日报社西邻朵森格路,南面是北京东路,北面是林廓北路,东面小昭寺路;这四条路围起来一个方形的区域,是拉萨的一个老城区;应该是城关区吉崩岗街道的一部分。自从我偶然遇见了喜德林寺,对这片区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走进一条条宽窄不一,走向各异的小巷,每每有惊喜的发现。紧邻喜德寺是策门林寺。策门林寺也是拉萨四大林之一。寺院的两个大殿一个是白色,一个是红色,屋顶铜制宝幢、宝瓶、卧鹿闪闪发光。三面合围的僧房现在杂居着居民,破旧家具摆放在夹道,电动车和生活杂物随意放置在墙边道旁,藏族同胞很爱美,一盆盆鲜花摆放在显眼的地方,在秋天明艳的阳光下绽放。一楼一底的僧房的廊柱,历经岁月,大红大绿的漆色依然明艳。

隐藏在社区中的策门林寺寺院屋顶的铜制宝幢、宝瓶、卧鹿

小昭寺在这个区域的东面,这坐始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年)的著名的建筑就不用多说了,虽几经兵燹风雨,在小昭寺里现在还有千年前建筑的遗构,文成公主的种种传说还在口耳相传。

这片老街千百年来总体的格局大致没有太大的变化,整片区域藏式建筑和街道的风情浓艳。这里有唐朝公主奠基建设的小昭寺,有承载了上世纪40年代西藏上层血雨腥风的喜德林寺,也有大名鼎鼎的策门林;我还发现一处古老的藏式建筑,体量不大,十分精美,过去曾是幼儿园,已经废弃了一年多了。向周围的人打听了一下,当地人也说不出来所以然,只是说:是个破庙。

废弃老屋内的木柱

这个区域还有不少藏式大院,现在已成大杂院;稍微宽敞点的地方都摆满了汽车,拥挤而嘈杂。这里已经不适合安放安逸而舒适的生活了,有着方便卫生设施和其他舒适的现代生活设施的建筑更适合安居的要求;但这里古老的街道、雄伟的寺院、古色古香的藏式大院以及许许多多漂亮的老房子,藏式风情浓郁,这些有故事、有灵魂的古老建筑,能给我们带来极大审美享受。

以小昭寺、喜德寺博物馆、策门林寺等为龙头,适当地虚弱这片区域的生活居住功能,疏散人口,能大幅度提高这里居民的生活品质;完善一下公共设施、适度修复修饰老房子,分配给小区民宿、博物馆、茶馆、酒吧等新功能,这里将成为不亚于平遥、丽江的历史文化街区。

有历史、有故事,大巧如拙呈现出手工之美的藏式建筑,就是涂抹在雪域高原画布上的最美的颜色。

本期编辑:朱叶张沁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rc/225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