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海互联网治理的思路

12月3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网信办召开专题会议整顿新闻网站;昨日新华网刊文《鲁炜邀美国大学生访华,施展“互联网外交”魅力》。

在国内,将新闻网站地方频道纳入清理整顿范围,严格管理;在国外,通过互联网合作寻找信任共识,施展“互联网外交”魅力。自乌镇召开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之后,国家在互联网领域的治理思路越来越清晰。

大限将至

继2日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期开展的整治网络低俗活动后,3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网信办召开专题会议,要求把网站地方频道纳入清理整顿范围,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开设地方频道必须经事前审批。

“其他各类网站不得开办地方频道和驻地方机构从事新闻采编业务,已开办的一律撤销。”新华社在报道此次会议所传递的中央态度不可谓不严厉,而且还给清理整顿列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在明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

大限将至,能够经过审批开办地方频道,从事新闻编采业务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有13家,分别是光明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台湾网、中国西藏网、中国日报网、央视网、中国网、中国青年网、中国广播网、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国际在线。这在11月3日中新网文章《中新网位列“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传播影响力报告”头名》中有所披露,文章还称,“长期以来承担了传统优势媒体向互联网转型的排头兵重任,也是互联网传播环境中最新信息的权威发布者、重大新闻的来源方。”这如同公开权力清单一样,将能够开办地方频道的网站进行了公示。

而为了支持这些网站从事新闻编采业务,此前在10月2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在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包括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在内的一些“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批准的且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一类资质并符合条件的新闻网站”可申请记者证,从事新闻编采业务。在这个通知之前,已经有人民网、新华网等6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试点发放记者证。

而排除在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之外的网站,此次会议所限定的是他们不能从事新闻编采业务,但并没有明确限制他们不能开办地方频道,只是能做运营和服务之类的业务,而这不在此次清理整顿之列。

在中央统一行动之前,已有地方开始“亮剑”。12月1日,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方微博“河南网信”发布的消息,“根据有关规定和网友举报,省互联网信息办决定对未履行审批备案手续、违规开设地方频道的中华通讯社河南频道等5家网站给予关停整改处理。”

新闻雾霾

如此划分网站,其目的有二。

一是当前一些网站通过开办地方频道,从事违法违规的新闻业务,如进行新闻敲诈等。今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多次通报新闻媒体发生的违法违规案件。

就在今年9月23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报的案件中,便有中国经济网在年8月、年5月,转让河南频道的运营权、广告发布权、财务权和采编权的案件,不仅撤销中国经济网河南频道,而且还责令经济日报社全面清理整顿中国经济网各频道、子报子刊、驻地方机构等,对违反规定的立即清理纠正,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二个目的,便是通过整顿以达到净化新闻媒体环境、强化新闻职业伦理,树立新闻道德。12月2日,《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刊发的评论文章《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便是从这个角度对此次整顿行动进行了提前预热。

“新媒体的冲击、转型的挑战、市场的压力……一些媒体人总为道德失范寻找各种理由,总会将操守矮化归因于环境的变化。”《人民日报》通过这样的表述来配合此次整顿新闻网站的节奏。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闻不能成为“速朽”的精神消费品。据此,《人民日报》提出“如果媒体向低俗低头以吸引眼球,提高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点击量,甚至以新闻敲诈的方式拉广告、搞创收,如此牺牲品格和公信力无异于慢性自杀。实质上,新闻职业操守既是道德的命题,也是市场竞争的命题。”

要实现这样的目的,“既需要个人的修养,也需要外力的导引”。《人民日报》所提到的已经在16个省市和机构试点的新闻道德委员会,是一种柔性的“外力”,而此次整顿新闻网站则要展现“外力”的刚性。

而上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在首届中国报业集团高层座谈会所透露的,人大目前正在研究新闻传播立法,则是为这种“外力”提供法律保障,“底线不清、边界不明,媒体不好把握。”11月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央广新闻”释放了这一消息。

互联网外交

自乌镇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之后,国家对互联网领域的治理越来越清晰。在对内施行严格管理的同时,对外则尽可能地施展“互联网外交”的魅力。

2日在美国华盛顿开幕的第七届中美互联网论坛,以“对话与合作”为主题,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美国副国务卿凯瑟琳·诺韦利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昨日新华网刊文《鲁炜邀美国大学生访华,施展“互联网外交”魅力》进行了报道。

而昨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一个整版的幅度刊发了更为详细的报道。“中美互联网领域的合作前景一定比太平洋还要宽广”。这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秉持的互联网局势预判。

《人民日报海外版》不仅在主稿《中方提出中美网络关系五点主张》中借助鲁炜用“疑人偷斧”阐述信任在中美网络关系中的重要性,进而列出解决中美之间“有信心却缺信任”的五点主张:“一、彼此欣赏而不是互相否定;二、互相尊重而不是对立指责;三、共享共治而不是独善其身;四、沟通互信而不是相互猜疑;五、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

而且,在同版的配稿《各界对中美网络合作反响热烈》中称,今年是“中国互联网外交年”。“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在网相连。纵观这一系列关于互联网的涉外活动,给人一个突出的概念——互联网外交。”顺着互联网外交这个新的定义,前日新华网配发评论《让“互联网外交”这道菜越来越硬》。

文章称,“在构建新型的大国关系中,互联网的作用是巨大的,甚至是无法替代的。用的越好,联系的越多,共同的利益点就越多,受益的人就会越多,国与国之间关系就会越紧密。”“在互联网魔术般地改变世界的今天,我们相信,每个国家定会利用互联网特有的魅力,消除摩擦、追求和平、共享共赢,更好地创造和引领人类的未来,‘互联网外交’这道菜也定会在外交盛宴中越来越硬。”

从乌镇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到话深蹲的中美互联网论坛,从6月出席伦敦举行的ICANN高级别政府会议,到9月出席中国—东盟网络空间论坛,作为“中国互联网大管家”、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的鲁炜,已经用其步伐在践行中国的互联网外交了。

听海,听中南海的声音。回复关键字如“”提取往期内容。

欢迎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加入微社区参与讨论。









































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北京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rc/182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