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八月是西藏最好的季节,但平均海拔米的阿里地区平均气温只有10℃。信心满满前往阿里慰问和督导的李振军虽然预先有心理准备和防范措施,但仍出现了高反症状。面对严重的生理心理不适应,李振军不顾中心领导“一旦坚持不了就中途返回”的嘱托,跟着寄生虫防治所工作人员深入普兰、札达、噶尔县开展工作。在9天时间里,他们奔袭近公里路程,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年6月20日,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会上,中国-中东欧国家公共卫生合作机制宣布成立,该机制将有力促进中国疾控中心与中东欧国家级公共卫生对口机构的未来合作。论坛期间,中心王宇主任和立陶宛传染病与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SauliusCaplinskas博士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捷克共和国总理博胡斯拉夫·索博特卡、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及中东欧相关国家部长的见证下签署了机构间合作谅解备忘录。该备忘录提出了重点加强高致病性传染病(如埃博拉、寨卡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和禽流感等)的防控、传染病监测、研究与健康促进、公共卫生应急反应技术支持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合作拟促进两机构在以上所述领域的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建设,信息交流,经验、知识和技术共享
年,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助理、博士生导师李振军,积极响应党和政府援藏号召,参加了由中组部、团中央组织的第16批博士服务团,开展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
按他自己的话说:“我来西藏,就是同西藏疾控战线上的同志们一起奋斗、同甘共苦,多作贡献的。”
41岁的李振军,到藏后任西藏自治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副巡视员兼西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为尽快熟悉自治区疾控中心业务,上任伊始,他就深入各业务所(科)走访、调研,与干部职工促膝交谈,了解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李博士。李博士的称谓既是大家对他渊博学识的赞赏,也是与他没有距离感的体现。
李振军摸清“家底”后,积极向自治区疾控中心党委和领导班子建议,明确了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业务工作规范化管理、BSL-3实验室认证认可、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提升、慢性病示范村建设、中心实验室大楼建设、负压P2实验室建设等。
为推动实验室尽快投入使用,李振军积极协调所需核心设备,指导建立了四级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及时修订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技术文件,添加了相关风险评估、废弃物消毒、垃圾转运等程序文件,并且不仅自己亲自上阵讲课,还邀请了知名专家授课。
在项目评审和认可过程中,他每天都加班加点,整理评审材料,小到一份实验室人员的岗位职责文件,大到32万字的生物安全体系材料,他都一丝不苟。在李振军的带领下,年7月,中国合格评定认可委对我区BLS-3实验室进行了评审;9月12日,颁布合格证书,这成为我国海拔最高的BLS-3实验室,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自治区“反生物恐怖”提供了基本保障。
为了为防控结核病、艾滋病、包虫病提供技术支撑,在李振军的建议下,经自治区疾控中心党委会研究,全区第一个BLS-2实验室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西藏是包虫病的重灾区,但全区包虫病存在底数不清的问题。李振军积极配合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疾控中心,向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疾控中心反馈现实情况。最终确定由17个对口援藏省份派出名专家于今年8月进藏开展培训,对7市地70个县人开展包虫病流调工作。这是西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将惠及万人口。在包虫病流调启动会议上,李振军作为专家介绍了西藏自治区包虫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及基本知识,积极向各级领导呼吁重视包虫病、防治包虫病,利用政府力量让全社会共同防治包虫病,让更多的西藏老百姓远离包虫带来的危害和痛苦。
在确定三期培训时间、培训任务后,李振军立即请示自治区疾控中心主要领导,着手解决专家的生活问题。凌晨五点的李振军在安排完第一批进藏培训专家的食宿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仅补了两个小时的觉,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了流调工作启动仪式的现场。经过部署,专家们一批又一批地前往项目县开展现场工作。
为使培训落到实处,也为给前来培训授课的专家营造一个好氛围,疾控中心计划组织人手去阿里慰问督导,考虑到李振军的工作强度,领导打算让他休息一段时间,好好感受下即将到来的雪顿节,可李振军笑着说:“没事,你们的任务也不轻松呀!”就这样,他在雪顿节前一天踏上了前往阿里的路程。
短短一年时间,李振军完成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推动了西藏自治区首家慢性病示范区的建设和申报工作;推动了中国疾控中心在西藏工作站的建设和智力援藏;为了推动全区细菌性传染病防控有所突破,他从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引进了细菌性可预防疾病实验室检测网络;申请成为西藏大学医学院的一名硕士导师,想为西藏卫生事业培养更多留在西藏、扎根雪域高原的高素质人才……
(编辑:政研中心根据西藏日报相关内容整理)
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呗↓↓↓
皮肤病医院白癜风最好治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