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报纸的25年记忆

一份报纸的25年记忆

年,本报赴西藏采访

作家莫言与报社通讯员交换

年,本报赴青海玉树地震现场

年,“黄河行”系列采访活动

当千载难逢的洪灾袭来、灾区干警护送大众转移时,检察报人在现场;

当汶川大地震产生、灾区干警和大众共同抗震救灾时,检察报人在现场;

藏羚羊被杀,检察报人奔赴可可西里;

原始森林被毁,检察报人走进10万大山;

……

每一次产生,检察报人奔向现场,坚守现场;

检察报人的信心是:在民主法治的进程中,在大大小小的现场,做一个负的发现者和记录者。

●第一次大型系列采访活动

年4月,由中国检察报社发起的“’95执法环境百日行”活动,是本报成立后组织的第一次大型采访活动。

这一年的4月14日,《中国检察报》会同全国法制记协及《法制》《人民公安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税务报》《中国工商报》《中国质量报》等单位,在北京联合举行发布会,宣布“’95执法环境百日行”大型系列采访活动启动。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思卿为活动题名,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梁国庆担负组委会主任。

全部采访活动为期天,参与采访活动的各媒体政法多名,发稿多篇。

●第一次跨省采访

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成功70周年。当年9月,检察社精心策划了“现在动身——访问长征路上的检察院”采访活动,用时50多天。

9月7日上午,活动启动仪式在江西瑞金沙坪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检察委员会原址启动。江西省人民检察院、赣州市人民检察院、瑞金市委领导和瑞金市人民检察院30余名干警参加启动仪式,时任检察社副总王松苗代表报社出席仪式并为授旗。报社本部派出的两位丁海东、柴春元接过红旗,踏上采访征程。他们沿着红军主力北上线路,途经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8个省区,对长征沿线的41个基层检察院进行了深入采访报导,通过笔和镜头,记录历史,描述人物,发掘典型,反应检察干警宏扬长征精神、奋发有为的风采。

●“走黄河·说法治·话成绩”

年9月,为迎接党的十八大成功召开,检察社策划了“走黄河·说法治·话成绩”喜迎十八大大型采访报导活动。活动于9月5日在“黄河源头第一县”——青海省玛多县举行启动仪式。在这次大型采访活动中,报社派出本部及本报驻全国各地站骨干27人分成6组,从玛多县动身,沿河而下,直至黄河入海口——山东省垦利县。途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采访用时2个多月,访问60个基层检察院,用生动的笔触和缤纷的镜头,通过报纸、络、博客、微博等多种媒介情势对黄河沿线的基层院进行报导,展现了我国法治建设获得的巨大成就和检察工作获得的新进展,为党的十八大成功召开营建了积极热烈的氛围。

●第一次赴西藏采访

本报第一次派到西藏采访,是年7月25日。当时,报社组成了一个赴西藏采访团,一行4人,由时任副总万春带队,成员有时任报社编委、摄影美术部主任高洪海,中心副主任赵信和报社驻浙江站原康健。

这次组团赴藏的主要任务是采访报导西藏检察工作和以优秀援藏干部倪惠康为代表的检察机关援藏干部工作情况。

在藏40多天,采访团一行前后深入到拉萨、日喀则、山南、那曲、阿里等地市的10几个县进行采访,跑遍了阿里地区所属的7个县,行程逾万千米,在海拔米至米的高原缺氧地区,克服困难,坚持采访,美满完成了采访任务,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西藏自治区各级检察院的好评。

●第一个由本报推出的检察英模

年11月28日,《中国检察报》1版推出丁毅法、武建中合写的长篇通讯《反腐战士范林悦》,文章用多字的篇幅,生动报导了一名普普通通的检察官、共和国法律尊严的忠实捍卫者、反腐败的坚强战士——山西省大同市城区检察院检察员范林悦的先进事迹。范林悦是本报创刊后推出的第一个检察英模。报导刊登后,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

继报导范林悦先进事迹以后,《检察》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英模报导。王书田、方工、白云、蒋汉生、张章宝、廖兴国、魏艳玲、付玲玲、陈革、尹笑天、钟长鸣、李彬、贾春梅、吴顺海、吴信林、严能礼、吴春妹、吴筱萍、傅延华、白洁、刘帮闹、李美兰、丁树达、罗东宁、龚勇、杨竹芳、喻中升、刘宝瑞、彭文忠、马俊欣、金淑萍等一大批模范人物的动人业绩,通过《检察》的宣扬,走向了社会,走进了老百姓心里。

●第一次全国两会采访

年3月,本报派出时任部副主任王运声、摄影美术部副主任高洪海、郭春滨采访了当年的全国两会。从此,每一年的全国两会,《检察》都派出进行报导。随着从周报逐步发展为,报社参加两会报导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报社年年集中全社优势气力,突出报导两会,前方和后方人数都从一位数增加到两位数。年轻的检察报人在北京的春季里劳碌着,捕捉两会热门,传递法治讯息,记录民主进程,见证代表委员对检察工作的

多年来,《检察》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导中以高质量、高频率的报导标新立异,特别是本报副总带队“泡”例会的做法,遭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局的充分肯定和业内的广泛好评。本报被列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导的重点媒体,报导经验年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局推荐和转发。

●第一次赴地震灾区采访

年5月12日,四川汶川产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在这场灾害眼前,本报组成的采访团,深入什邡、绵竹、彭州等地,不但采写了大量生动感人的抗震救灾故事,更加灾区检察机关送去了检察报人的爱心。

年4月14日,青海玉树产生7.1级地震,本报再次派出奔赴灾区采访,发回了大量及时报导。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周年纪念时,本报均重返灾区,

●第一次在港澳地区连续发回采访报导

年4月,应澳门检察律政学会和香港廉政公署的约请,检察社采访团一行5人,自4月6日开始对澳门和香港进行采访报导。《检察》特辟《港澳游记》专栏,每天刊发一篇采访团发自港澳的文字报导及1幅图片报导,第一次实现在港澳连续发回即时采访报导。采访团前后采访了澳门特区检察院驻各法院办事处,旁听了法庭审理,还采访了澳门监狱、澳门司法警察局、澳门廉政公署,参观了《华侨报》和《澳门》;在香港,采访团前后采访了香港律政司、香港廉政公署。《港澳游记》这组报导以法治的视角向读者直观地介绍了港澳,信息量大,性强,遭到读者欢迎。《澳门》还对本报赴澳采访进行了报导,刊登了采访团的照片。

年11月,本报第二次应邀组团对澳门特区检察院进行采访;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之际,本报第三次应邀赴澳门进行采访;年11月,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四次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在澳门举行,本报再次赴澳门采访报导。每一次采访,《检察》都采写了大量,拓展了报导视野,积累了报导经验,提升了《检察》的影响力。

●第一次基层行大型采访报导

年4月,《检察》策划了第一次基层行大型采访活动——“春风化雨·中国监狱行”。

从4月开始至8月末,数十名翻山涉水、不辞辛苦,从东海之滨到天山脚下,从北国冰城到南粤大地,行迹遍及全国23个省市区,深入40多个监狱进行采访,采写了大批生动、鲜活、感人的报导。

年4月,检察社又组织了“深山·海岛·边疆行”大型采访活动,用时8个月,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真实反应了我国老、少、边、穷地区基层检察院艰苦奋斗、参与当地法治建设及廉政建设的生动业绩。

年10月,检察社正义组织了“正义基层行”系列报道。此举是为落实中宣部等5部门“走基层·转风格·改文风”要求而策划的一次大型报导。该活动为期一年,正义访问了全国12个省市30余家基层检察院。

●第一次采访全国党代会

年11月8日至14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自《检察》创刊以来第一次取得采访全国党代会的机会。本报克服种种困难,紧紧围绕法治话题,抢抓,采写稿件,美满完成了十八大报导任务。









































NAFLD与高危冠状动脉斑块相干
奇异电影捉妖记频现张家界风光张家界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rc/16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