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叛乱平息后,拉萨有线广播站恢复无线广播,并改呼号为“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同时坚持有线广播
4、形象化的传播方式面对西藏经济、文化极为落后和语言隔阂的现状,西藏新闻传媒努力进行了形象化传播的尝试为增强效果,摄影记者陈宗烈刊发了不少反映平叛和民主改革、祖国新面貌的图片,如反映广大农奴生活的 《拴在田头的小农奴》、《乞食》、《负重的奴隶》、《九十高龄仍在打酥油的老女奴》、《与狗争食的藏族儿童》,表现农奴翻身得解放的《焚烧文契》、《翻身女农奴》、《翻身农奴开收割机》、《跑马射箭》等,在干部、群众和部队中享有盛誉在广播电视尚处于空白或很不发达的情况下,新闻纪录片在西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藏西藏日报电子版族摄影师泽仁、扎西旺堆、计美邓珠、次登随十八军进藏,用摄影机记录了西藏一个阶段难忘的历史画面,拍摄了《解放西藏大军行》、《光明照耀着西藏》等重要的纪录片1952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驻西藏摄影站成立1956年,在西藏自治区筹委会成立期间,他们以中央新闻报道组的身份,拍摄了中央代表团团长陈毅元帅在八一农场种苹果、会见达赖等珍贵的镜头在签订和遵守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的8年时间里,相继完成了《战胜怒江》、《康藏、青藏公路修建和通车》、《达赖喇嘛、班禅大师参观祖国各地》、《庆祝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中央代表团在西藏》等重要文献纪录片1954—1956年,他们还以10天一部的速度,拍摄了反映西藏新旧社会变化、农牧民生活、藏族妇女、儿西藏日报藏文数字报童风貌等方面的《新闻简报》60年代初,又尝试制作了《西藏新闻》杂志片,共12期70多个题材摄影、图片在传媒中的出现,无疑增加了宣传的直观效果,受到西藏大众的真心欢迎实际上,它们是西藏新闻传媒“地方化”、“民族化”的先声
1953年7月,进藏独立支队宣传部(1956年改为西藏工委宣传部)在征得噶厦政府的同意后,筹建拉萨有线广播站1953年10月1日,西藏第一座有线广播站——拉萨有线广播站正式播音,呼号是“拉萨有线广播站”,以《歌唱祖国》为开始曲,结束曲是《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当时仅有75瓦扩大机和1千瓦柴油机各一部, 只高音喇叭每周一、三、五上午10:30—12:00用藏语播音在拉萨有线广播站建立之后,又相继在日喀则、江孜、昌都等地建立了有线广播站1954年,广播站从印度购进西藏日报电子一台扩大机,广播喇叭增至16只1956年,西藏自治区筹委会成立后,广播站的播音时间由原来的每周三次增加到每天三次,拉萨有线广播站已经发展成为正规的广播站其时的拉萨有线广播站与当时的报纸一样,具有统一战线的性质一些有特殊身份的爱国青年(如西藏噶厦政府首席噶伦然巴家的小姐然巴·央金卓嘎,噶伦阿沛·阿旺晋美的女儿阿沛·白玛,大贵族察绒的女儿察绒·顿珠卓玛等就是广播站的播音员)参加了广播站工作广播主要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对藏政策,介绍祖国建设的新面貌和对拉萨各界群众进行反帝爱国教育这就是西藏有线广播的开端,也是西藏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始
2、强烈的统战色彩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省级报之中,惟有《西藏日报》社是以统战的模西藏日报式建立起来的在西藏和平解放,原西藏地方政府还在行使行政权利,政治形势十分复杂的特殊情况下,为了团结更广大的爱国人士,稳定西藏的形势,顺利建 立民族自治机制,《西藏日报》社领导机构的组成便 由工委、达赖、班禅和昌都解放委员会四方构成报 纸特别注明为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机关报,而筹委会的主任就是达赖喇嘛1953年10月建立的拉萨有线广播站,也吸收了一批具有爱国思想的藏族贵族青年参加工作报纸和电台的统战性质,不仅是当时政治形势的产物,同时还决定了其宣传重点必然是反帝、爱国和民族团结的“慎重推进”政策这使它将自己与祖国内地报纸的宣传内容和格调显著地区别开来
作者:周德仓(西藏民族学院语文系 陕西咸阳 )
摘要:从1956年《西藏西藏日报电子版日报》正式创刊到1961年5月报社与新华社西藏分社合二为一,以及西藏人民广播事业初步建成,标志着西藏当代新闻传播业基本建立起自己的框架,完成了它的确立,表现出突出的政治地位、强烈的统战色彩、藏汉双璧的办报格局、形象化的传播方式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优势诸方面特点,并对此后西藏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拉萨人民广播电台”(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的建立
“拉萨人民广播电台”的正式建立,以及基本广播设施的兴建和有线广播向基层的延伸,标志着西藏当代广播事业的确立,西藏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和现代化的当代新闻传播事业格局
西藏当代新闻传播事业基本品质的形成西藏当代新闻事业在它的确立时期,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形态和较为漫长2015年西藏日报的历史阶段,这是由西藏此时社会、政治的特殊历史形态所决定的此时的西藏广播传媒,除在传播载体上与报纸相区别外,内容基本一致由于条件限制,能够收听到广播的毕竟为少数,报纸无疑是当时西藏的主导传媒,它的发展形态集中代表了整个西藏新闻传播业的状况
就广播而言,西藏在1953年、1959年分别建立了有线、无线广播在20世纪60年代初,伴随着工作机构和基础设施的初步建立,中央和全国的人力支援,西藏广播将覆盖面由拉萨扩展到西藏若干重要城镇至此,西藏当代新闻事业确立的使命就算是基本完成了
3、“藏汉双璧”的办报格局在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直接指导下,《西藏日报》在办报之初就将自己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报纸区别开来它既不同于历史上创办的藏文报纸,如西藏日报2015招聘1907年在藏创办的《西藏白话报》——内容全部使用藏文;也不同于“藏汉对照”的模式,如国民政府蒙藏事务院1913年创办的《藏文白话报》——藏汉文对照;同时也有别于《青海藏文报》——汉藏文同报不同版,而是针对西藏地区藏族占全西藏人口95%的实际情况,创办了藏、汉两种文字《西藏日报》,一名双报,同日创刊,既满足了广大藏族同胞的需要,也为进藏的汉族干 部战士和国家工作人员提供了方便“藏汉双璧”的办报模式,不仅符合西藏的社会发展实际,是中国新闻事业的独创,而且确立了此后西藏新闻业发展 的基本模式
1959年1月1日,鉴于政治斗争形势严峻,西藏工委决定将《西藏日报》报头下刊挂的“自治区筹委会机关报”字样取消,原四方面副总编辑中,除工委派出西藏日报在线阅读的正副总编辑予以保留外,其余自然免职由于达赖叛逃国外,《西藏日报》便换下了其题写的藏文报头,由原来的“统战报纸”确定为中共西藏工委的机关报,并重新建立了一支较为齐整的专业队伍,1961 年5月,随着新华社西藏分社和《西藏日报》合署编委会的成立,以及下属各机构的设置,至此,《西藏日报》才终于建立了自己明确的办报格局
西藏当代新闻传播业的确立
在复杂的政治、社会背景下,西藏当代新闻事业是在经历了较为漫长的酝酿期和转型阶段之后,才正式确立起来的1956年《西藏日报》的创办和1959年拉萨人民广播电台的建立,仅仅是西藏当代新闻传播事业历史性的开始,但还不是它真正的确立这也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主旨所在
由于复杂因素的综合制约,西藏当代新闻西藏日报藏文传播在确立阶段就形成了独特的品质:
《西藏日报》的创办,经过了一个较长的萌芽期1951年7月26日,十八军进藏先遣支队在进军途中创办了《新闻简讯》同年8月28日,西北进藏部队(即十八军独立支队)在进军西藏之初创办了《草原新闻》1951年10月26日和12月1日,这两支部队分别进入拉萨1951年11月12日(一说为1952年1月1日),在原《新闻简讯》的基础上,以新华社名义出版油印报纸 《新华电讯》(12月,改为由西藏工委宣传部领导)1952年10月1日,《新华电讯》改为《新闻简讯》,仍归西藏工委宣传部领导《西藏日报》就是在《新闻简讯》的基础上创办的
在“大收缩”阶段,《西藏日报》对江孜市区头人本根却珠迫害旺杰平措事件的报道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1957年9月15日,江孜市区头人本根却珠以未交人役税为借口,毒打江西藏日报2015招聘孜干训队学员旺杰平措,激起群众公愤西藏日报立即发表消息和评论,从1957年10月11日到1958年2月中旬进行连续报道,揭露反动分子违反筹委会关于吸收藏族干部的决议,破坏爱国进步事业的罪行,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就此通过了《关于免去西藏参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员人役税的决议》和《关于重判本根却珠毒打学员旺杰平措案件的决定》《西藏日报》的宣传报道,支持了爱国进步的力量,进一步宣传了中央“六年不改”的方针,提高了党报在群众的威望这一阶段的宣传报道具有“过渡期”的特点一方面要坚决宣传中央“六年不改”的基本方针,另一方面又要对西藏上层反动集团的阴谋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有策略地谴责和揭露
[校对 梁成秀]
一、西藏第一西藏日报数字份省(区)级报纸——《西藏日报》的创办
由于原始落后的经济文化状态、极端专制的封建农奴制度的长期统治、国外帝国主义的干涉、相对封闭孤立的地理环境,西藏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新闻传播现象,但并未形成传统西藏当代新闻事业的帷幕是在人民解放军的进军途中拉开的从1951年7月26日十八军在进军途中创办《新闻简讯》,到1956年4月22日《西藏日报》的创办,整整经历了6年的时间这是一个并不短暂的酝酿期
根据中央和毛主席指示,中共西藏工委便积极开始了“西藏日报”的筹备工作在西藏工委宣传部的领导下,由中央派来的总编辑庄坤主持了有西藏地方政府、班禅堪布厅和西藏军区编审委员会著名人士参加的专题会议,决定仿照自治区筹委会组织机构模式,组建由西藏地方政府、班西藏日报藏文数字报禅堪布厅、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和中央进藏工作人员等四方人员构成的报社领导机构庄坤任总编辑,严蒙(原新华总社)为副总编辑,西藏地方政府派出噶雪·顿珠才让,班禅堪布厅派出德夏·顿珠多吉担任副总编辑,藏族诗人察珠·阿旺洛桑,江金·索南杰布任副总编辑(昌都解放委员会未派人赴职)格西·曲吉扎巴(蒙古族学者),马俊明(回族学者),刘立千、祝维汉(汉族藏文专家)等人为编委在报社成员中,还有中下层僧俗官员,以及擅长藏文书法的西藏政府仲译(文书),精通汉藏两种文字,在藏区学习佛经多年的汉族学者、还俗僧侣,包括在进藏前后中共自己培养的一批藏语文新闻干部汉文版除随十八军及西北独立支队进藏的军队、地方新闻干部外,主要选自中央与其他省市自治区的西藏日报数字新闻单位,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四川、西康、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级报社,以及中央新闻电影纪录厂、中国新闻社等单位的新闻干部,新分配来的大学新闻系的毕业生,办报阵容相当可观报纸的性质确定为既是党报,又是筹委会机关报,并在报头下加印“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机关报”字样藏汉文分开出版,对开四版,日报藏文版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中上层人士和寺院僧尼,汉文版对象主要是进藏工作人员和驻藏人民解放军关于报纸的名称,初步议定的就有十余个,最终在《西藏日报》、《太阳报》、《雪域报》、《镜报》、《西藏镜报》等名称中选定因《西藏镜报》与印度噶伦堡的反动藏文报纸重名,经江金·索南杰布提议取消1956年,庄坤总编辑到罗布林卡向西藏日报广告代理达赖喇嘛·丹增嘉措汇报讨论情况,达赖喇嘛在详细询问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报纸名称后说:“既然大部分省报和省市自治区名称一样,我们就叫‘西藏日报’吧!可以吗?”《西藏日报》的名称就这样确定了下来达赖喇嘛还为藏文报题写了报名,汉文报则暂用《鲁迅日记》中的手书集字
1、突出的政治地位作为省级报纸,《西藏日报》的创建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的关注中央就报纸的创办做出正式决定,毛泽东主席还就报纸的模式更是做出具体的指示报纸虽为自治区筹委会的机关报,但领导核心则是中共西藏工委工委书记之一直接领导报社的工作,报社总编辑可列席工委例会在西藏政治形势很不明朗的情况下,《西藏日报》实际就成为中央对藏政策的代言人和最重要的宣传西藏日报藏文电子版阵地平叛改革以后,报纸由原来的统战报纸转变为中国共产党西藏工委机关报,其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广播所扮演的角色与《西藏日报》基本相同由于西藏的新闻传媒拥有突出的政治地位,故虽为地方传媒,但却具有辐射全国和世界的影响力自此以往,西藏的当代新闻传媒就很自觉地承担起崇高的政治使命,并积淀为一种稳定的传统,贯穿于西藏20世纪中后期新闻传播事业的整个过程
西藏当代新闻传播事业的确立
但即使1956年《西藏日报》正式建立以后,也并不能判定西藏当代新闻事业就完成了它的确立因为它实际上是在经历了一个阶段的磨合、充实、调整和稳定之后,才真正确立下来就报纸而言,《西藏日报》在建社之初可谓“兵强马壮”,气势如虹,其规模和机构足以将报纸西藏日报社电话办成一种具有相当规模的省级大报报社建立了一个统战性质的行政领导机构为改进藏文版的工作,1956年12月初,西藏工委委托工委委员平措旺阶到报社领导藏文报工作1957年3月11日,西藏工委提任察珠·阿旺罗桑、江金·索朗杰布为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副总编辑;噶雪·顿珠、德娃夏在继续担任副总编辑职务的同时,分别兼任藏编部副主任、新闻训练班副主任;成立西藏日报社藏文编辑部,列成普拉为藏编部主任,噶雪·顿珠(兼)、格西曲扎、祝维翰、马俊明、金鉴为副主任汉文编辑部还派王鉴、陈拓、倪扶汉等到编审委员会工作报社管理机构主要设汉文编辑部、行政经理部和藏文编辑部三个部门汉编部下设记者组、时事组、政法文教组、农牧组、副刊组、经济组和校对组等藏文编辑部西藏日报电子报的工作由西藏军区成立的编审委员会负责从1955年秋季开始,中央宣传部陆续从全国各地选调新闻干部进藏1956年9月,西藏日报还在木汝林卡举办新闻训练班,学员达一百余人在此阶段,《西藏日报》员工达到150余人,无论是机构的完整性和规模,还是人员阵容数量和素质的齐整,都达到了创刊以来的鼎盛时期
西藏的当代新闻传播事业以1956年4月22日《西藏日报》的正式创办为标志拉开了帷幕,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经过平叛和民主改革,报社的机构和人员恢复到报纸创办之初的规模,报纸的性质和内容发生了质变,成为一种比较规范的省级综合报纸,同时,西藏广播事业也基本建立起来这标志着西藏当代新闻传播事业格局的基本确立毫无疑问,西藏的当代新闻传播事业起步较晚,但起点西藏日报并不低,同时呈现出复杂而独特的状态
与新闻传播业整体发展状态的变化相适应,报纸和广播宣传报道内容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在这一时期,在宣传内容上,以《西藏日报》为代表的新闻传播媒介典型地体现出阶段性:
在大发展阶段,创刊之初,《西藏日报》宣传的核心内容是“十七条协议”和中央“慎重推进”的方针,着重于重大和基本政策的介绍,带有政治启蒙的性质故以转载新华社电讯稿和知识性文章居多,涉及西藏地方的报道极少
在平叛改革阶段,宣传的重点是:为坚决平息西藏叛乱创设浓烈的舆论氛围;宣传西藏自治区筹委会代行地方政权的意义和作用;科学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平叛政策;正面组织民主改革宣传等
[审稿 张力凤]
5、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优势在西藏日报数字当时极端落后的条件下,如果没有中央的有力支持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仅仅靠西藏地方是绝对不可能建立起新闻传播事业的中央不仅从国家和地方新闻单位选派了大量新闻干部和业务骨干,以此为核心建立了领导机构和较为齐整的业务队伍,而且在机器设备方面也提供了直接支持印刷设备是随十八军进藏时用牦牛驮运进来的,北京中央民族印刷厂赶制了藏文铜模,上海方面供应了印刷机、汽油发电机和其他器材,重庆、成都调拨了机器和纸张,西南军区政治部印刷厂先后调来关来发、刘永秀等20余名技术骨干进藏支援西藏的广播大楼和发射台也是由中央拨专款建设的中央和一些省市派来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和干部指导、支援西藏建立广播事业,还在祖国内地培养了西藏最初西藏日报在线阅读的广播技术人才西藏新闻传播事业的创建,是以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最基本前提的
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前,只有少数贵族拥有一些交、直流电子管收音机,英国人福特在西藏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曾在西藏的拉萨、昌都、那曲、阿里、亚东等地方创办过小型电台这就是西藏使用无线电广播的开始
西藏当代新闻事业的开端
让我们在回顾报纸发展的轨迹中说明上述看法
1956年4月22日,《西藏日报》藏汉文版与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同年同月同日诞生它是西藏第一张正式的省级日报,是世界上最大的藏文报纸,也是西藏第一份当代报纸,标志着西藏当代报业的诞生,也是西藏当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开端这一天,无疑就成为西藏当代新闻传播事业诞生的标志和纪念日
《西藏日报》的创办需要良好的西藏日报电子报历史机遇1954年12月,川藏、青藏两条公路正式通车,使在藏办报具备了基本的物质基础1955年3月9日,国务院第七次会议通过《关于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决定》,《新闻简讯》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1956年2月18日,西藏工委常委会做出关于在《新闻简讯》的基础上创办“西藏日报”的决定:1、性质自治区筹委会机关报,但方针、政策、干部日常工作由工委直接领导;2、原则上同意出日报,藏汉每日各出一张;3、决定报社增加藏族副总编辑三人(达赖、班禅、昌都各出一人,每一副总编辑可带三个藏族干部);4、决定(西藏军区)编审委员会与报社编辑委员会合并,除现有双方委员原则上不动外,另外再吸收三方若干官员与社会名流参加;、报社成立党组,受工委直接领导,党组名西藏日报藏文版单由组织部提出;6、报社成立后,按中央规定,总编辑可列席工委例会,报社工作由工委书记之一直接领导”1956年3月7日,西藏工委正式任命“西藏日报”社的领导班子成员:庄坤为党组书记、“西藏日报”总编辑,严蒙为党组成员、副总编辑,郗平、马逸峰、谢显维为党组成员,“西藏日报”社正式成立西藏工委1955年2月向中央呈递报告,初定“西藏日报”效法《青海藏文报》,藏汉合璧(一至三版为藏文,第四版为汉文),对开四版3月4日,中央同意创办“西藏日报”,并就编辑方针和报社体制做出明确指示:“关于对报社的领导,应按照中央关于改进报纸工作决议的规定,即由工委书记之一直接领导,并委托宣传部协助管理日常业务同时,不采取社长制,而采取总编制,设总编辑和西藏日报数字平台副总编辑所需干部由中央宣传部负责配备”“工委亦应尽可能地从当地选拔报纸工作人员”1955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张经武就在西藏创办报纸事请示毛泽东主席,毛主席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办报,首先应办少数民族文字的报”“西藏与青海不同,不要藏汉两文合版,要办藏文报报纸用什么名字和怎样办好,应同西藏地方商量,由他们决定,我们不要包办”
但报社尚未完成它的调整,1957年下半年就开始进行“大收缩”,使报社仅仅能最低限度地维持对开两版报纸的出版,进入了最为困难的阶段1957年春,中共西藏工委根据中共中央1956年9月4日关于西藏工作指示中确定的 “六年不改、适当收缩”方针,决定在全区大力紧缩机构,大量压缩精简在藏工作人员(主要是汉族工作人员)西西藏日报电子版王力藏日报社将全社1/3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汉族)精简,将刚刚创办起来的新闻训练班合并到西藏干校,从6月份开始,一批批汉族工作人员包括总编辑庄坤、副总编严蒙陆续内调西藏工委组织部遂将报社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在总编辑、党组下成立办公室,总管报纸编辑、行政、印刷等工作至1957年8月底,报社的收缩工作基本结束,人员由原来的150多人骤减至20—30人,版面也由对开四版压缩为对开两版工委宣传部副部长方弛辛兼任总编辑,实际是由编辑部三位副主任(郗平、马逸峰、郭辛可)轮流主持工作,负责出版两张藏、汉文报纸编辑部下设的业务组和记者站撤销殆尽,仅余时事组编辑4人,记者5人,通联2人,摄影兼美编2人,藏文报编辑2人全部新闻业务人员只有“大发展”时期的1/10左右还必须开西藏日报网展“反右”政治运动,种菜植树,民兵打靶,修筑防御工事但报社工作人员以高度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感,一身而兼数职,艰难地维持着报纸的出版
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拉萨人民广播电台无线电广播被迫中断广播电台的数名职工冒着枪林弹雨,在居民楼房顶上架设广播线路,安装喇叭,在地堡里播出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和命令,宣传对参叛人员的政策,报道平叛情况有线广播以转播无线广播节目为主,广播站和广播电台为同一组织领导机构7月,西藏电台领导小组和电台基建办公室分别成立由中央投资援建的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大楼 (即603工程)和自定的602发射台也同时破土动工9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14个兄弟省市广播电台先后派出56名编西藏日报广告代理辑、技术人员和干部援助建台11月7日,第一台15千瓦短波发射机以4035千周频率正式启用广播同年,购买500瓦有线广播扩大机50部,使昌都、日喀则、那曲、山南、林芝、江孜、亚东等地的有线广播站也先后建立起来1961年6月,西藏电台编委会成立10月,西藏电台广播大楼和发射台交付使用
如果我们认真地回顾西藏当代新闻事业确立期(1956—1961)的历史轨迹,就会发现它与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的历史步伐有着深刻的一致在特殊的政治、社会、文化、历史和地理背景下,西藏当代新闻事业的确立经历了较长的酝酿和创建、转型之后,才最终完成了为自己定位的使命在这一发展时期,已经初步显示出整体西藏新闻传播业的基本走向,使它不仅成为西藏新闻传播业的源头,同时还扮演了奠基者的角色它不西藏日报数字报仅是一个伟大的开始,还是巨大、悠远的投影
1958年12月28日,拉萨有线广播站从拉萨市邮电局借用一部3.5千瓦的短波发射机,进行无线电广播试播并获成功翌年元旦,广播站使用9490千周,以“拉萨人民广播电台”的呼号,每天用藏汉语播音8小时除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各地新闻联播》、《国际生活》节目外,还自办《地方新闻》、《国内国际新闻》、《科学常识》和文艺节目这就是西藏人民无线广播事业的开端
我们在此把1956—1961年的6年作为西藏当代新闻传播事业的确立期
北京哪里能治好白癜风小儿手上突然发现有几个白点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