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吗今日寒露,入冬前最可怕的季节来了

今天4时33分,迎来寒露节气。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意味着全国大部地区热冷交替季节的来临,天气将由凉爽向寒冷过渡。

正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秋意熟透,你那里冷吗?

全国大部有雨,注意防寒保暖

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大部、青海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西藏中东部、西南地区大部、湖北西部、江淮东部、江南中东部、广东中东部、台湾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浙江东部、福建东部、广东东南部、台湾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来看我市未来几天天气情况:

寒露简历

中文名称:寒露

外文名称:ColdDw

代表寓意:气温比白露时更低

气候特点:气温下降,露水更凉

风俗活动:赏菊、登高

风俗食物:饮菊花酒

三   候:鸿雁来宾、雀入水为蛤、菊有黄华

养   生:润肺生津、健脾益胃

寒露三候

  

鸿雁来宾:寒露之日,“鸿雁来宾”。鸿雁白露节气已经开始南飞了,此时是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雀入大水为蛤:后五日“雀入大水为蛤”,鸟雀入大海化为蛤蜊,飞物化为潜物,古人对感知寒风严肃的一种说法。

  

菊有黄华:再五日,“菊有黄华”,华是花,草木皆因阳气开花,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

以上节选自《微读节气》(朱伟著)

寒露习俗,传统风雅

登高

  

寒露时节,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是秋意渐浓,蝉噤荷残。这个节气往往与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相遇。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有这个重要习俗——邀约亲朋,登高望远。

赏菊

  

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的月份。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它的踪迹。古书记载:“九月九日,采菊花与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登高山、赏菊花,成了这个节令的雅事。

秋钓边

  

在我国南方,寒露时节告别炎热,阳光和煦,正是出游、赏花、吃螃蟹、钓鱼的好时节。由于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斗蛐蛐儿

  

秋风起,斗蛐蛐儿。白露、秋分和寒露,是北京、杭州等地市民斗蛐蛐儿的高潮期。蛐蛐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蛐蛐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吃花糕

  

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等。

寒露养生四部曲

俗话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进入寒露后,就不能再“秋冻”了,夜晚温度将会降得更低,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暖。不要赤膊,以防凉气侵入体内;最重要的是脚部,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记住,“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可是一条很好的养身之道。

此外,秋季腹泻多发,还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寒露时节养生保健,“防燥”至关重要。对付“燥气”,喝白开水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患者,但对于健康人来说,要想完全抵御“燥气”带来的负面效应,最好在白开水中加些盐或蜂蜜。

为防“燥气”,这个时节的饮食应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宜多吃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以及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豆类及豆制品,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山药等以增强体质。有条件的,还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寒露过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心脑血管病、中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也容易复发。在这“多事之秋”,应合理安排日常起居,尤其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更是至关重要。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可多睡1小时,缓解秋乏。注意劳逸结合。特别是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居室及其周围可种植一些适宜的绿叶花卉,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寒露时节,到公园、湖滨、郊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但晨练要注意躲避早雾,避免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最好选择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

秋风肃杀,面对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引起忧郁、伤感的心绪。用什么方法可以化解悲秋呢?登高就是不错的方法。秋游登高远眺,高喊几声呼出胸中浊气,不仅陶冶情操,还可以借此抛开工作烦恼,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缓解压力,放松自己,或多穿颜色艳丽的衣服,对抑制悲伤的情绪大有好处。

红色:能够刺激身体兴奋、产生温暖感,增加心率及脑电波的活动;

橙色:能让人产生活力,诱发食欲,是暖色系中的代表色彩;

黄色:能让人产生轻快,透明,辉煌,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印象,是所有色相中最能发光的颜色。

预防感冒,可以这样做1常搓大椎穴提升阳气防感冒

深秋感冒多发,要养成习惯,出门前用手掌搓热大椎穴。大椎属督脉,督脉总领一身阳气,搓热大椎可以提升阳气,使阳气固卫体表,收缩毛孔,防止感冒。

2每天中午弹中指,强心护心

寒露以后,气血流注心包经,这时抓紧锻炼,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冬天手脚冰凉的状况会得到改善。

方法是:每天中午弹中指——用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遍,可以疏通心包经,增强心阳。增强心阳起到强心护心的作用。

在这突然转冷的时节,适宜艾灸!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自然界中的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大幅减退,阴气渐生,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可通过艾灸养生的方式保养体内阳气。

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寒露养生秘方”

“冷空气浴”

寒露节气最便宜的养生方法

吃对七种豆1大豆(黄豆)2红豆3绿豆4黑豆5豌豆6豇豆7蚕豆

注意了!

寒露饮食养生5个关键词

润燥●平补●增甘●温热●胡桃柿子

滋阴餐,润肺燥

从寒露时节起算真正入秋了,外界气候中“燥气”大盛,我们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物。

比如一餐中主食可以加一些糯米、芝麻、乳制品,蔬菜多以萝卜、莲藕、番茄为主,肉食可以选择鸭肉,养生汤则可选择白菜蜜枣煲猪肺、淮山北芪煲瘦肉等,外加雪梨、银耳、百合、蜂蜜制作的甜品,这样一餐就有很好的滋补肺脏的效果。

少吃点苦,多点甜蜜

寒露开始,饮食要遵循减苦增甘的原则,比如水果中的梨,蔬菜中的胡萝卜、藕等。尤其是胡萝卜对于缓解秋季眼睛干燥和皮肤瘙痒大有好处。红枣也是这个时候的时令养生佳品,放入炒锅,炒至微黑,健脾作用更强。若加入大麦茶一起泡水喝,对脾胃不好,消化不良的人大有帮助。

温热食物最相宜

天气越来越凉,要多吃温热的食物,尤其是早上,一碗热热的五谷粥是最佳选择,唤醒你的消化系统,让你一整天都精神饱满。

来源:人民日报







































枸杞的养生功效与食用价值
枸杞的养生功效与食用价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rc/125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