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南国文学走进西藏征文心藏灵境,

西散南国文学

审核

李景

编辑

妙妙

图片

网络

心藏灵境,雪域之巅

作者

张诗晨

当你的灵魂疲惫不堪时,一定要去趟西藏,在圣山青石间寻找真正的自我,西藏对于世人而言,不仅仅是片阔美神秘的土地,更是来自缥缈圣境的召唤,在繁忙劳碌的世俗中,唯一所向往的心灵归属,我曾无数次想象着自己站在布达拉宫的台阶上,仰望着清晨的第一缕朝阳,它透过屋檐和石壁,在我的眉心轻柔的点缀了一颗璨金的宝石,犹如赋予了我新的生命。曾无数次恍惚间来到大昭寺外的八廓街上,听着墙内青石地板上传来清缓的脚步声,朝着我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悠悠梵音在我的耳边轻抚而过,带走了万千执念的思绪。如若说感知会透过肉身,将你指引到疗愈的源泉,如此便毫无疑问,让我更加能够笃定,西藏便是我跨越千山所追寻的心之所向。一个人若是不曾拥有心灵寄托,她便只剩被掏空了五脏的躯壳,任凭毒日焚灼,听由厉风掠夺,即便四肢被秃鹰叼啄,双目被酸雨蚀腐,也只会木讷的折跪屈服,并随之抛弃曙光,彻底堕入深渊的无边无尽。生命的由始,初源于宇宙的呐喊,当我初见“冠绝藏南的”羊卓雍措,遥望那令人惊叹的清澈湛蓝时,便像是与空中的繁星一同自转般,领悟到了大自然对世界的良苦用心,明明是时光挥洒出的画作,却令我错觉自己探入了一片星际桃源,在这里,时间仿佛也悄悄的静止,不忍打扰湖屏山雪处,那纯净无暇的蓝白相间。

若说地球是太空中,最为纯净湛蓝的星,那西藏,便是这世间最洁白无瑕的冰。

在这片土地上,拥有着太多的自然奇迹,赋予了太多的生命朝气,唤醒了太多干枯的灵魂,抚慰了太多悲伤的记忆。西藏,就像是一个治愈万物的医者,肩负着疗愈扶伤的使命,她低调谦和,温婉神秘,只静静伫立,不摇不摆,不声不语,便令人神驰向往。若是非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她,我想那既是空,再多一个字,便是空灵,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字可以比拟。然而此空非彼空,并非空空如也,是令人愁忧皆空,心中无恼,无怒,亦无怖。你背着凡尘琐事蹒跚而来,却卸下自僝自僽轻巧离去,或许这便是西藏送给有缘人的馈赠之礼,她用自己辽阔的天地,圣洁的霞披,拥抱着每一位跋山涉水,踏足西藏的人。

对于很多人而言,西藏就像是一个摇曳今生的梦,即使它近在咫尺,却仍虚幻般恍若隔世。于年少时,我也曾有一个遥不可及的梦,那便是攀登珠峰,珠穆朗玛峰,这座万年前从海底隆起而成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着神秘而致命的吸引,皑皑雪山上,屹立的不只是睥睨万物的米山峰,还有超越极限,无畏挑战的成就和喜悦,我曾翻阅各种资料,希望对珠峰的地势与环境更加了解,也期盼于有生之年,至少可以在珠峰大本营,印上一步辉煌的足迹。如今随着科技和经济推动,攀登珠峰,已不再是天方夜谭般的奇迹,但风险和极寒,仍旧不断挑战着攀登者的生命和极限,在一位登顶珠峰的挑战者孙义全的采访中曾经提到,珠峰受季风影响每年会发生两次方向的变化,并带来飓风,暴风雪等极度恶劣天气。只有到了每年的五月份,两股力量彼此角力,相互制衡,珠峰才会迎来一年中难得的几天平稳天气,这就是登山者口中的“窗口期”。登山者们只能在一年中这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才可有机会尝试攀登珠峰,每年“窗口期”的长短,都是来自大自然的安排,登山者们能做的只有静静等待。为了避免冰川融化和结构变化带来的危险,登山者通常凌晨出发,在太阳出来之前,通过昆布冰川线这段危险的路段,在真正开启登顶挑战前,各方攀岩者还要经过营地之间的几次拉练,目的是熟悉路线,熟悉各个营地。

登顶珠峰,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毅力,还有足够的运气和时机,这是一场锁系着生命企契约的奔赴,不是游戏,亦不是一趟寻常的探险之旅。试问有多少人,可以无畏艰险的走向未知的险境,又有多少人,能够幸运的站在珠峰之巅,圆满自己的半生所愿。心灵和躯体,总有一个要活的自在,然而躯体总有一天会在繁花醉世间腐朽,但心灵的力量,却可以在某一个无畏的瞬间,永世长存,即便不能攀登珠峰,只在这西藏的山湖雪原,烟波浩渺间,亦可以摒弃杂念和纷扰,倾听间来自纯净心念的召唤。

或许珠穆朗玛峰,在我逝去的岁月中,似一幅巍峨缥缈的壁画,那念青唐古拉山,便是我念念不忘的一首美奂绝词,在念青唐古拉主峰西北山麓,依偎着寓意“天湖”的纳木措。在当地牧羊人和狩猎者的民歌传说中,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措不仅是西藏最引人注目的神山圣湖,还曾是一对生死相依的夫妇,他们轻偎低傍在这天地间,为世人带来了一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目酣神醉的天工画卷。我多想亲眼瞧一瞧,这巍山镜水间缠绵了千古的旷世情缘,我多想听一听,这碧云微风间缱绻了万年的花好月圆。

然而生命中,却不尽是花好月圆,锦绣良辰,还有阴晴圆缺,自古难全。当我们深陷泥泞,挣脱着禁锢思绪的鞭绳时,总有一群追逐灵魂的人,在虔诚的雪山脚下,久久不愿离去。就像曾入围十大优秀华语电影的一部藏地纪录片《冈仁波齐》中所呈现的,藏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冈仁波齐朝圣,这只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人生和背影,为了去冈仁波齐,11个人,公里,海拔多米,一年时间,只为了步行一条朝圣之路。或许很多人观影后都会表示不解,他们为何愿花上一年时间,不畏艰辛的奔赴这趟朝圣之行?这究竟有什么意义?是啊,身处喧嚣的我们,整日为着工作和琐事奔波,计划着只有把时间花在盈利上,才不算是白白冤枉,我们的身躯扛着功名利达,似乎只能用金钱数字为自己标码,但太多人不曾反思,我们在供养自己的身体同时,也在不断消耗自己的内心。指挥我们的大脑已悄悄独断专权,心中渴望的呐喊早已被淹没在无尽的欲望中,久久未闻其音。

我常常听闻这样一种说法,去往西藏的途中,往往灵魂受着洗礼,肉体却饱受折磨,的确,西藏这片高海拔低氧气的雪域,确实令很多为之向往的人望而退步,即便怀揣着满心的憧憬,也会被长途跋涉中,疲惫难眠和痛苦缺氧带来的无尽折磨,而丧失了愉悦和斗志。这样的残酷现实,隔绝了许多人踏足西藏的脚步,然而还有更多无畏的身躯,包裹着坚定的灵魂,我曾多次计划自驾川藏,从巴蜀文化的发源地四川成都起航,途经有“海外仙山,蓬莱圣地”之称的康定吃一碗热腾腾的面,驱散一路上的疲乏与困倦,到世界高城理塘瞻仰神圣的白塔和格聂神山,在山间的玛尼堆上放上一枚石块,祈愿这世间祥和,万物为安,在绿茵如毡,牦牛成群的邦达草原上追寻日落,仰望云端,与有“西藏江南”美誉的林芝来,来一段不期而遇的邂逅之缘,最后我将在这无可比拟的日光城中,为这段终身难忘的心灵跋涉,标注一枚特殊的印记。

愿这迷途世间常燃一盏长明的烛灯,并盼它不会燃尽,如此我与西藏的缘分,定不会就此离别,便心生感激。

作者简介张诗晨笔名:Zc签约小说家,擅长推理,悬疑,玄幻,散文,诗歌。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辽源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刊于《西部散文选刊》《关东文学》《关东周末》等。

投稿邮箱

西散南国文学社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南国散文》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nr/240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