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

白癜风精细化 http://m.39.net/news/a_9342188.html

八年级历史

说明:本次考试用时80分钟,选择题60分,综合题38分,卷面分2分,满分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涂于答题卡中,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理清发展线索,提炼关键词,是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与以下“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历程年代标尺”方框③对应的关键词是()

A.井冈烽火B.当家作主C.开天辟地D.社会主义

2、年我国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0%,为建国后的最高峰。直至年,经济建设费才略微超过了国防费。材料中国防费用增高的原因是()

A.援助朝鲜B.对抗苏联C.“一五计划”D.研制武器

3、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A.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B.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D.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4、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年的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年的.4公斤增长为.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5、“土地革命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材料中的“主要成就”是指()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D.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6、下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西藏和平解放

C.“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D.“一五计划”的实施

7、右图为“—年国家某重点工业基地示意图”。观察地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①我国由农业弱国发展为工业强国

②该工业基地位于我国东北

③该基地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④“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⑤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

8、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9、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取代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共同纲领》。宪法的颁布实施,为全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明确的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材料主要说明()

A.《共同纲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里程碑意义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法律

10、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年产值的2.3倍。到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11、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

A.扩大了农民生产自主权B.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健全了农村的基层组织D.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12、在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中,私营企业在年集体消亡,这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原因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B.全国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D.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

13、“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年未有文章使用,年有85篇,年有15篇,而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年“大跃进”快速推进④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4、王斌同学在讨论中引用了下列材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十万斤,一颗白菜重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他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得出“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出现的浮夸风现象”的判断,并进而得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的结论。你对王斌同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是()

A.引用真实的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正确的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B.引用真实的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与形成的判断不一致、得出的结论错误

C.引用材料不存在、无依据发表评论、形成的判断错误、得出的结论错误

D.引用材料有力论证了所形成的正确判断、但得出的结论错误

15、“拄棍当舟渡,风雨每辞家,怀中拥抱兰考,口里啖狂沙,一己沉疴不顾,三百荒丘尽踏,劳瘁任交加,心血化甘露,浇灌泡桐花,真公仆,好榜样,铁生涯……”这首发表于《诗刊》上的《水调歌头》歌颂的是()

A.邱少云B.王进喜C.邓稼先D.焦裕禄

16、—年,安徽省宁国县人口自然变动呈多峰型增长。能够正确反映该县这一时期人口变动的选项是()

A.B.

C.D.

17、“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18、右图是年5月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这一文章的发表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因为该文章的发表:

A.深刻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B.开创了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C.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D.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

1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土地改革的推行B.遵义会议的召开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三大改造的完成

2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加紧了全面的立法工作,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

A.社会生活中有无法律并不重要B.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

C.要集中不要民主D.需要靠道德的力量来维持

21、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A.农业合作社B.农业集体化C.人民公社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对两次“分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B.都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C.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农民都有生产自主权

23、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烙印。在新中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③“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④“打倒走资派”“造反有理”

A.②①④③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

24、年4月,智利总统皮涅拉在中国访问期间,考察了被称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还有什么是这个城市制造不出来的!”这个城市是()

A.南京B.上海C.深圳D.青岛

25、阅读下图《年和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

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26、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A.开放五口通商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经济特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7、张敏同学学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课后,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留有①②对应的内容用于考考其他同学,四位同学提供的答案如下,正确的是()

A.李同学:①马克思主义②毛泽东思想

B.钱同学:①邓小平理论②毛泽东思想

C.孙同学:①邓小平理论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赵同学:①马克思主义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8、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友人时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主张()

A.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D.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29、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年的是()

A.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学三个代表

C.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D.中国梦一带一路两个一百年

30、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A.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D.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答卷

初二历史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31小题11分,32小题14分,33题13分,共38分)

31.应对大变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的报告

材料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摘自毛泽东《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材料三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奋进,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摘编自阳奎兴《深刻理解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推翻‘三座大山’”和“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分别指什么?(2分)

(2)新中国成立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变局。请概括材料二中“党”的总任务。(2分)

(3)哪一次会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自此,我们党引领人民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要求至少答出两点)(2分)

32.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六年聚焦“三农”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宣传画斗地主分田地大会

材料二建国后农村政策调整示意图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小岗村生产队收入对比表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户多人

32元

20户人

300斤

多元

(1)材料一宣传画中“大会”的出现与建国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1分)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发展方面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是什么?(2分)

B阶段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有何变化?(2分)

(3)材料三中早稻、花生高产“卫星”真的是“一件大喜事”吗?请说明理由(3分)

(4)据材料四,概述小岗村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政策有关?(2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2分)

33.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广东团审议时强调指出,广东得改革开放之先机,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最根本的还要靠改革开放。(13分)

材料一:年4月,广东省负责人向中央回报工作时,希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邓小平当即果断指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二: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下竞争力报告NO.13之巨手:托起城市中国新版图》。蓝皮书指出最具综合竞争力城市的排名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专家解释说,深圳是全国城市中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除经济发展外,深圳亦能兼顾环保。香港经济竞争力整体强健,但“守成有余,创新不足”。

——央广网北京年5约15日报道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最先拥有“自主权”的城市有哪几个?(3分)中国最终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开放格局?(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深圳成为最具综合竞争力城市的原因有哪些?(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年—年间广东经济有什么变化?(2分)

材料一和材料三有何联系?(2分)

(4)联系材料、结合实际,请你谈谈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汕头政府、人民应如何做,使得汕头能够发展得像深圳一样好?(2分)

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BABBB6—10DBDCC11—15BAAAD

16—20ABACB21—25DAACD26—30DCADD

二、材料题(共3题,31小题11分,32小题14分,33题13分,共38分)

31、(11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2分)

(2)总任务:实现国家工业化;三大改造。(2分)

(3)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奇迹: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兴起;城市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一个1分)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領导;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没为中心,努カ发展经济;増強国家綜合国力;维护国家统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乂道路等。(2分)(答到两点即可給2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32、(14分)

(1)事件:土地改革(1分);意义: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分)

(2)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分)

变化:土地由农民个人所有变为集体所有。(2分)

(3)不是。理由:夸大农业产量,是“浮夸风”的一种体现,忽视客观发展规

律,片面追求高速度,阻碍农业发展,导致国家出现三年经济困难时期。(3分)

(4)变化:人均口粮和分配收入急剧增加。(1分)

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5)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2分)(言之有理即可)

33、(13分)

(1)城市:深圳、珠海和汕头。(3分)

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2分)

(2)原因:①深圳是全国城市中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

②发展经济同时兼顾环保

(2分;一点1分)

(3)变化:广东经济增长速度由年(改革开放前)远远落后于全国到年(改革开放后)迅速追上并超过全国增长速度。(2分)

联系:材料三广东经济的发得益于材料一的改革开放策(2分)

(4)言之有理即可(2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ls/23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