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ldquo生命线rdquo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正规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50607/4635657.html

  万山磅礴看主峰,风正帆悬启新航。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手足相亲,犹如茶与盐巴”。

  “守望相助,就像酥油糌粑”。

  走进素有“雪域江南”之称的林芝市巴宜区,海拔米高原天高云淡,碧澈如练,蓊郁葱葱,随时感受着团结的力量,随地绽放着和谐的光芒。   在这片藏、汉、回、门巴、珞巴等10多个民族聚居的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一朵朵芳香四溢的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巴宜区委书记米次(一排右三)带四大班子领导参观见学,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本领

巴宜区委书记米次(右二)、区长严世钦(右一)慰问退休干部职工

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

  “西藏刚刚和平解放,你们要好好建设西藏。”唐地村87岁的老党员宗巴,上世纪六十年代两次被毛主席接见,毛主席的话儿牢记在心。50多年来,“好好建设西藏”的接力棒在唐地村代代相传。全村人心思齐、人心思进,率先建成了小康示范村,创新开展“五星党员、十星农户”创建评选,年,唐地村党支部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苦日子变成了好日子,从农奴到主人的宗巴老人把对共产党的无限感恩融入酥油糌粑,逢人便讲这句谚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村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新旧西藏对比展

  幸福的是生活,传承的是理念。区委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引领各级党组织、党务工作者和广大党员群众在落实责任上聚力、在民族团结上强化、在亮明身份上示范,把“讲党恩爱核心、讲团结爱祖国、讲贡献爱家园、讲文明爱生活”植入血脉,党员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善团结、会发展,能致富、保稳定,遇事不糊涂、关键时刻起作用。

  完善激励机制。开展示范社区、示范村镇、示范寺庙、示范家庭和“好媳妇”“好婆婆”“好僧尼”“文明家庭”“最美人物”“身边的典型”等创建评选活动,选树了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西藏自治区“时代楷模”的巴宜区中学原党总支部书记索朗朗杰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坚持每年开展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近3年来,区委选树推荐表彰民族团结模范集体42个、先进个人55名,创建示范单位(寺庙、家庭)16个。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尼池拉康僧人阿扎认为,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只有边疆稳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才能带来人民的幸福。广大僧尼要自觉遵行“四条标准”,增强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切实做到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实现了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制度相得益彰、同频共振。阿扎先后获得西藏自治区“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巴宜区“最美人物”等荣誉表彰。

  加大扶持力度。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万元扶持手工艺品加工、民族特色养殖、特色村寨保护等项目61个。充分发掘和涵养工布、门巴、珞巴等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对工布藏族服饰、米纳羌姆、工布箭舞、工布藏族牛皮船制作工艺等七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林芝镇尼洋文化旅游艺术节”“鲁朗工布牧歌民俗文化旅游节”“布久工布原乡文化旅游节”等“一乡一节”特色主题文化旅游节,全力打造“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构筑巴宜区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园。

  共享发展成果。实施巴宜区户籍农牧民在区乡两级医疗机构就医费用全免政策,执行大病统筹报销制度;于年3月打造巴宜区就业创业示范街,带动未就业大学生、精准扶贫户共79人就业创业;投入万元用于改善学校软硬件设施;提高城市低保标准至元每月、农村低保标准至元每年;累计投入资金万元建成了集宿舍楼、多功能活动室、浴室、医疗卫生楼等为一体的巴宜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实现衣、食、住、行和就医全保障……

党员群众举行纪念“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升国旗仪式

  栉风沐雨砥砺行,春华秋实满庭芳。回顾成绩,巴宜区委书记米次深有感触:“我们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精神,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有力推动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没有木头,支不起帐房;没有邻居,过不好日子

  

  见到解放军第六医学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顾群,医院二楼内科诊疗室,作为著名中医针灸专家的她看起来外表羸弱,却是群众盛赞的“最美格桑花”。

  年以来,她7年10次进藏,最长一次9个多月。

  顾群没有想到,进藏之初就坐了“冷板凳”。她和藏医布谷分在一个诊室,群众习惯于藏医诊疗,中医那套感觉就像“木头刻的大狮子,貌似凶恶不可畏”。布谷医生忙得团团转,她只能打打下手,“整整量了10多天的血压”。

  转机出现,布谷医生去拉萨采购药品,无耐之下,一名肩周炎患者尝试就医,几次针灸下来,胳膊灵活自如。

  布用线缝,木用胶粘,心用诚连。一传十、十传面,当年,顾群就接诊病人多人次,许多还从拉萨、日喀则和山南市等几百公里外慕名而来。

  年以来,像顾群一样的专家医疗队,解放军第六医学中心共派出13批55人,义诊专家9批84人,医院培训医务工作者人次,援助医疗药品器械价值多万元,健康扶贫人次,减免农牧民群众医疗费达.38万元。

  受援藏“上瘾”的顾群影响,她在读博士学位的女儿董盛楠特意选择了“西藏艺术历史专业”,还多次进藏探访民情,拍摄的戏曲电影《藏戏》一举获得“第三届中国戏曲微电影特别奖”。

  比感情还要珍贵的是生命。解放军第六医学中心援藏医疗专家、年年满60周岁的口腔科主任医师周明,在高原巡诊期间突发脑溢血,经全力抢救才迈出了“鬼门关”。

  进了一次“鬼门关”,仍无法割舍对高原的眷恋。退休后的周明、顾群等医生专家,再次向党组织递交了进藏巡诊的申请。

把《党章》内外于心、外化于行

  春风里朵朵红花吐芬芳,阳光下棵棵幼苗长成材。年创办的巴宜区小学、年创办的八一镇永久村鱼水小学、年创办尼西八一爱民学校都是因军而建、因军而生,学校办在了孩子的家门口,国防绿温暖着孩子的心田,伴随着他们成长的五星红旗,为“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注入了不竭动力,他们发自内心地对伟大祖国充满着热爱。

  流逝的是时光,沉甸的是真情。在解放军第六医学中心和广东省东莞市援藏医疗队的对口帮扶下,巴宜区医疗卫生领域的大量空白被填补,创造了多项首次,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医院从最初的门诊部,发展成为拥有6个职能临床科室、多项医疗服务项目的初医院。

  医疗队伍带不走,教师队伍同样也扎下了根。年以来,广东省教育厅先后选派“组团式”援藏教师79人到巴宜区中学开展教学工作,并联络协调韶关学院、东莞等支教志愿者到巴宜区各小学幼儿园人次,组织选派巴宜区中小学教师到广东等地参加各类跟岗培训68人次,全面助推了巴宜区教育教学事业加快发展。年,巴宜区中学荣获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表彰。

白玛岗街道“爱心康乐老年文艺队”在基层慰问演出。李玉领摄

  作为从内地进藏的创业人,林芝润鑫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自觉承担起非公企业社会责任,真金白银反哺驻地群众,累计带动就业近千人,扶贫分红与捐赠达0余万元。年,企业获得“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称号。

  “没有木头,支不起帐房;没有邻居,过不好日子。”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各族人民的特殊无私关怀,让6.4万巴宜人民找到了根、溯到了源,“感党恩、听党话、听党走”“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内生动力在各族人民骨子里迸发,涌现出的一批批榜样模范,不仅是道德高地的铸造者,更是民族团结的护卫者。

  八一镇巴吉村群众、“双联户”户长格桑旺久,不论藏族、汉族还是其他民族他都一视同仁,当作朋友、视为亲人。甘肃临夏的钱学正与他联户单位的群众阿妞结婚后,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生活比较困难,格桑旺久动员村里党员帮助钱学正办起养殖场,使他们过上了好日子。格桑旺久先后被评选为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年9月,格桑旺久作为13名全国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之一,在北京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鲜花虽然静静开在草原,它的香气还是飘向四方

  “中央政策凝结藏汉一家亲,广东援助构建林芝新农村”。走进巴宜区布久乡仲果村,村口的一副对联显得尤为醒目。与仲果小康示范村同步建设发展的,还有魏剑荣和藏族姑娘查果长达30年的爱情故事。

  年,四川小伙儿魏剑荣来到林芝,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藏族姑娘查果,两个人开始一段艰难的爱情长跑。

  查果第一次把魏剑荣带回村子跟父母和邻居见面,引来父母的坚决反对和邻居们的异样眼光。父母的反对、村民的质疑,没有阻挡住查果和魏剑荣爱情的脚步。年,他们正式结婚。

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为改变父母和邻居的看法,魏剑荣和查果下决心用行动来获得他们的认可。多年来,魏剑荣和查果辗转四川、西藏各地,打工、办学、创业,把所有的积蓄都用来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村民的生活难题、谋划仲果村的未来。

年,为让村里的适龄儿童能够顺利入学,并且方便群众接送,魏剑荣和查果通过变卖内地的房产、各方集资等先后投入多万元,在仲果村创办了巴宜区第一个村级幼儿园。

  这座整洁漂亮、设施完备的幼儿园一开园,就迎来多名孩子。一时间,孩子们的读书声、唱歌声、玩耍声不断地在村庄回响,群众纷纷由先前的质疑变为了认同和赞扬。

  仲果村党支部书记拉巴才旺说:“魏剑荣为我们修建了学校,解决了5个村孩子的上学问题,全村都感受到了藏汉感情一家亲的浓厚情谊。”

  “鲜花虽然静静开在草原,它的香气还是飘向四方”。30多年过去,魏剑荣和查果同甘苦、共患难,奋斗了青春,更收获了喜悦,在广袤的高原大地上谱写出一曲动人的民族团结之歌。

  孩子留在了西藏拉萨工作、事业扎根在西藏林芝,今年66岁的青海省东乡族人马进海,年进藏创业,从采购员、开商店到经营加油站、宾馆和饭店,仅名下的伊光宾馆、伊光餐厅,就招聘了藏、汉、回、门巴族等6个民族的近40名工作人员,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民族大家庭。

  28岁进藏的青海西宁人杨明会,与林芝镇达则村群众德吉在年相识并结婚,有文化、又热心的他,被群众推荐参加村医培训,不但成为群众依赖的村医,还在2名藏族党员的培养介绍下,于9年光荣地加入党组织。20年的交流交往交融,杨明会不但会说一口流利的藏语,还于年全票被群众推选为达则村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

《欢乐全家福》映衬新时代幸福生活

村子团结力量大,家庭团结幸福多

  同样,在巴宜区被传为佳话的还有林芝市蔬菜种植大户陈千,湖北土家族的他于0年到林芝打工创业,如今已在布久乡甲日卡村、朵当村等承包土地亩。创业中结识了藏族姑娘洛松卓玛,因为爱情、扎根林芝,陈千不仅用种植蔬菜技术带富了周边3个村庄70多名群众,还认真学习西藏民族民俗文化,耗费7年心血编写了.2万字的全套11册的《经幡——谁在横空舞》丛书。年12月,陈千以卓越的贡献和作为,被光荣当选为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截至目前,巴宜区共有民族通婚家庭户,这些家庭虽然民族不同、风俗不同,但都父慈子孝、婆媳和谐、兄弟情深、夫妻恩爱,真正以家庭的幸福和谐促进了各民族的大团结、大融合。

  民族融合激发了发展动力,汇聚了发展合力,巴宜区“一带一园六基地”的发展愿景稳步构建,年,巴宜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1.68亿元,同比增长12%,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元,同比增长13.8%,所有村庄人均收入均过万元。

  “生命线”蕴染“西藏江南”,心手相牵换来八方情满。年,巴宜区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年,巴宜区顺利通过国家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成为西藏首批全面脱贫摘帽的县(区)之一;年,巴宜区委获得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表彰。

来源:西藏日报

供稿人:区委宣传部李玉领

编辑:薛琳

审核:杨志宏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ls/232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