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医院电话 https://m-mip.39.net/nk/mipso_8740638.html▲重庆日报第版 1月18日,“云签约”37个高端高质高新项目,总金额.56亿元,领域涵盖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同一天,礼嘉智慧公园智慧馆项目地下结构完工,转入地面建筑施工阶段;▲礼嘉智慧馆项目整体冲出正负零,进入地上主体施工阶段中建八局供图1月16日,两江协同创新区举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驻区大学、大院、大所专家共话创新……今年开局,两江新区的重磅活动几乎都与创新密切相关。▲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张坤琨摄1月15日,在两江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副秘书长、市委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黄朝永对《关于推动两江新区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解读。《意见》给两江新区的第一项任务便是抓创新——要求加快两江新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意见》还提出,两江新区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做大做优科技创新平台,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两江协同创新区规划建设;构建更具吸引力的创新生态;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拿到这份崭新目标清单,两江新区如何抓创新?怎样突破创新面临的技术、资金、人才、经济规模等壁垒?重庆日报记者走进两江新区展开采访。“十四五”第一步迈在坚定创新上▲礼嘉智慧馆效果图 1月19日,两江新区礼嘉智慧智慧馆项目现场,一幅印有“迈好第一步两江新气象”的红色大条幅挂在工地塔吊上,格外引人注目。 工地上,挖掘机来回穿梭,发出阵阵轰鸣,余名建设者奋战在智慧馆现场,场面繁忙而有序。 “要全力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在8个月的时间完成智慧馆的建设,乘势而上推动今年起好步、‘十四五’开好局。”两江产业集团董事长李毅说,不仅《意见》首要任务是抓创新,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也把“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作为今年第一项重点工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智慧馆项目地下结构完工,施工支架已“冒”出地面。根据一旁的效果图显示,智慧馆由多功能厅、贵宾会议厅、签约厅、临时展览空间及配套商业和服务空间组成,将于今年8月完工,建成后可容纳约人,具备承接国家级论坛、峰会的能力。▲1月1日,两江协同创新区一片繁忙景象张锦辉摄 在两江协同创新区的明月湖畔,尽管是寒冬腊月,映入眼帘的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 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联合产业孵化基地、日月同辉创新馆等各大科创平台正在紧张施工。 联合产业孵化基地作为两江协同创新区首个聚集多个高校创新平台的物理载体,占地面积约亩、建筑规模约22万方。这个去年10月中旬才刚刚动工的项目,如今施工现场已经已具雏形,数个工区同时加速施工,多个安装完成的塔吊矗立在偌大的施工现场,显得格外醒目。一批钢筋材料已经运抵现场,为即将全面推进的主体施工做储备。 中建科工联合产业孵化基地项目的测量主管杨山锋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入驻长春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近10所高校的科研实验平台,涵盖40余个科研团队。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长臂挥舞的挖掘机,川流不息的工程车,顶着严寒奋战的工人……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的建设同样如火如荼。 而日月同辉创新馆则已进入了最终冲刺阶段,在施工现场,工人正忙碌着构件校正、管沟及隔墙砌筑、补漆、防火涂料喷涂等作业,该建筑GRC定制化幕墙“外衣”即将完工。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两江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两江协同创新区已引进“大学、大院、大所”累计达30家,建成科技研发平台40余个,引入各类高端人才余人,获批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1家、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10家,获批市级新型高端研发平台14家,占全市82%。三大创新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产业园张坤琨摄 为推动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在两江新区落地,新区正全力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礼嘉智慧公园、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三大创新平台。 上面提到的两江协同创新区,是两江新区科技创新“一号工程”。目前,30家大学、大院、大所正在这里拔地而起。 而这些大学、大院、大所瞄准的是新能源及智能汽车、机器人及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量子信息、空间通信、人工智能、新型材料、生命科学等重庆的优势产业、重点产业。 如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研发云大脑5G多功能无人车,目标识别率大于99%,车辆位置控制精确到厘米级;又如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研发飞秒激光器,已应用于固体放大器种子源、晶圆切割、多光子激发等多个领域;还如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的水环境研发测试基地与智能检测应用测试中心,研发无人船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无人船实时智能检测和分析水体环境……▲两江协同创新区供图 这些大学、大院、大所迅速发挥能量,为重庆智造、重庆创造,增光添彩。一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利用创新链升级产业链的“双链”深度融合新征程,步履铿锵。 礼嘉智慧公园按照“生态+智慧”“一景一科技”的建园理念,与联通、移动、腾讯、阿里、百度、优必选等知名科技企业合作,形成30个体验场景80个体验项目,打造成为永不落幕的智博会。▲礼嘉智慧馆效果图 当前,礼嘉智慧公园正在进行三期智慧馆建设,作为白云湖畔重要的标志性滨水景观建筑,预计年8月完工,建成后可容纳约人,具备承接国家级论坛、峰会的能力。届时,智慧馆也可为“智慧名城”提供更多应用体验场景,为两江新区乃至重庆培育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注入新动能。 作为两江新区另一创新平台,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正积极培育、引进数字经济类企业。截至目前,累计注册数字经济企业超过0家。力争“十四五”末人才资源破万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两江新区如何确保人才供给。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陶世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新区将用“三招”来保障人才供给:其一要发挥“试验田”的体制机制优势,探索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推进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探索吸引国际一流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机制。其二要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健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争创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其三要营造“近悦远来”服务环境,高标准打造两江国际合作中心、欧洲重庆中心、中瑞产业园等国际创新合作载体。建好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立两江英才荟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父母养老等后顾之忧,打通人才流动使用障碍。▲礼嘉智慧公园张坤琨摄 “‘十四五’期间,我们还将实质性推动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人才战略,确保到年,两江新区人才资源总量将突破万,产业人才达到70万,能为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提供坚实支撑。”陶世祥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持续构建引才聚才高地,加速形成高层次人才“强磁场”,两江新区先后印发《关于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两江人才”十条》,积极落实重庆市《进一步加快博士后事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吸引人才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构建人才培育平台、完善人才发展体系,“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环境正为新区高质量发展聚智汇力。(来源:重庆日报)总编:杜术林
副总编:张科主编:付斯颖操梅
编辑:江亚蔓两江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ls/23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