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帆
看世界独家深度报道
尘心帆语
据《解放军报》;
西部战区就中印冲突对外发表声明:
6月15日晚,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
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
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
加勒万河谷地区主权历来属我;
印边防部队出尔反尔;
严重违反两国有关边境问题协定协议;
严重违反中印军长级会谈共识;
我们要求印方严格约束一线部队;
立即停止一切侵权挑衅行动;
与中方相向而行,回到对话会谈解决分歧的正确轨道上来。
6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
就外媒报道的印方有三名军人在边境对峙中死亡,并未得到相关信息;
6月6日,两国边防部队举行两军会晤;
就缓和边境地区局势达成重要共识。
但令人震惊的是,6月15日,印方部队严重违反双方共识;
两次越过边界线,非法活动,对中方人员进行挑衅攻击;
导致双方边防部队发生严重肢体冲突;
对此我们提出强烈抗议和严正交涉;
双方同意继续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双边有关问题。
彼此升级冲突的意愿很低
中印双方都不想开第一枪
中印边界;
双方集结了大量的重炮、飞机、坦克;
但是这场边境冲突,双方都没有开枪;
而是用肢体冲突;
也就是双手、双脚打架的方式进行;
这说明,中印双方都不想开第一枪;
彼此升级冲突的意愿很低;
外交部和西部战区的发言;
都表明了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双边有关问题。
巴基斯坦媒体报道称:
“印度军队的灵魂,已经定格在年!”
印度媒体称,3名军人死亡;
包括2名士兵、一个上校营级别指挥官。
本月,中印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保持密切沟通;
6月5日,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吴江浩同印度外交部东亚司联秘史耐恩举行视频会议;
双方一致认为,要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
不让分歧上升为争端的理念落实到行动;
增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
6月6日下午;
中印两军在摩尔多边境会谈点举行军长级会谈;
双方达成共识,不让分歧上升为争端。
年的中印对峙
必将重演年印军大撤兵
年,一场被世人遗忘的中印冲突;
中国军队仅用半小时,攻占印军非法侵占的高地;
共击毙印军13人,其中军官1人,俘敌8人;
印度陈兵近十万,在中印边界;
米-26重型直升机频频起飞;
步战车和坦克部队大举压境;
但由于害怕;
印军在最后一分钟撤消了攻击令;
中印两国在战争边缘握手言和,并重新开启双边对话。
年的中印对峙;
是复制年的大规模战争?
还是重演年小冲突之后,印度退却,握手言和?
一帆认为;
将复制年;
印度在战争边缘,识趣地匆匆退却告终。
第1个原因:
是印度摆脱不了两线作战的宿命;
印军的第一敌人,永远是宿敌巴基斯坦;
第2个原因:
印度疫情和内乱不断,绝不敢轻启战争;
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破34万、病死例;
是亚洲确诊数量最多的国家;
在全球仅次于美国、巴西与俄罗斯;
4月失业人数创下27.1%的历史记录、超过1.2亿人失业;
疫情快进入高峰,严重冲击国内经济;
第3个原因,是中印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的差距;
在30年岁月里越拉越大。
第4个原因:地理不利印度、有利中国;
从地图上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
首都新德里,离中印边界距离太近;
现代战争,空降部队可朝发夕至;
年,印军被解放军打崩溃,咫尺之遥的新德里,人心惶惶;
解放军后来主动撤退,班师回国。
看北京与中印边界的距离,如此遥远;
让任何一个印度士兵看了,心底发凉;
遥远的攻击距离,目前印军实力不具备。
第5个原因:
解放军70年不败,历史战绩的威慑力,即使面对美军;
年面对印军,更是以摧古拉朽。
印度不想真打,为什么小动作不断?
这是历史积习;
只要国内出现动荡;
印度政府就想制造边界磨檫,转移民众焦点;
另一方面;
中国、我们的首要使命;
是制止“台独”、统一中华、威慑美国人插手;
印度,不是我们的首要目标;
但要制止印度人喜欢在边界占小便宜的坏习惯;
不要想蚕食、别做梦!
引用解放军士兵的誓言:
我们绝不会把领土守小;
印度想蚕食边界,年失败、年失败、年也绝无可能;
中国的上策:
是不战而屈印度之兵。
印军增派大批炮兵部队
T-90、T-72主战坦克也源源增加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印军最近的小动作:
一个多月以来;
印度一直在向北方边境大举增兵;
军列上运载的T-90、T-72主战坦克源源不断;
这是一线王牌装甲部队的典型配置;
(印军一共辆T-90坦克、近辆T-72坦克);
大批主战坦克,被派到中印边境实控线;
甚至从克什米尔前线,调兵到中印边界;
以增强陆军突击兵力;
与此同时;
印度空军增派幻影-、苏-30MKI等主力战斗机;
预警机只有4架,空空导弹的性能不好;
为了加强对地攻击能力;
增派“坦克杀手”的美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为了维持军事补给线;
使用CH-47“支奴干”等大型直升机,建立空中补给线。
印度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陆军;
陆军总兵力达到了万人;
早在年;
印度提出打造一支9万人山地打击军:第17军;
预计要耗费亿美元;
但由于预算没那么多;
年该军被压缩到3.5万,后来又增1.5万编制。
陆军除了第17军之外,还有13个军;
3个是打击军,其余10个都是防守军;
打击军编入装甲师(印军仅3个装甲师);
每一防守军,仅一个装甲旅;
缺乏自行火炮,缺少远程火炮,也缺少自动化指挥系统;
东北部是:第3军、第4军、第33军;
西北部是第2军、第9军、第10军、第11军、第14军、第15军、第16军;
在其他印巴边境部署有第12军;
新德里附近是第1军,中央邦部署第21军。
最精锐的,是部署新德里第1军(打击军);
作为总战略预备队;
印度陆军参谋长纳拉万上将;
不久前,视察位于克什米尔北部的第14集团军;
吹牛“现在非年,有能力击败任何敌人”。
印军打通多条公路
部署烈火导弹,射程达公里
为了保障后勤;
印军打通中印边界的多条公路;
印度国防部命令后勤部队参与修建工作;
靠近中印边界,拉达克首府列城及东部多个地区;
出现大量的挖掘机;
沿途修建基础设施、据点及军事碉堡;
派有大量士兵驻守;
纵横交错的战备公路一直延伸到中印边界;
莫迪政府要求加快修建拉达克的基础设施;
内地通往拉达克,18条铁路线基本完工。
总体上来说;
印度修建的公路、铁路,等级、密度和质量;
不敢恭维;
和“基建狂魔”中国,那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论起铁路、公路质量,中国比印高两个等级。
印度将最先进的烈火-5弹道导弹;
部署到中印边境的阿萨姆邦地区;
最大射程达到公里;
并且在当地修建导弹发射基地;
为了增强存活率,印还修建了多个地下洞库;
从美国采购的"支奴干"重型直升机,调配到附近机场;
印军还出动无人机监视;
将信息传送到指挥中心。
印军有3个师进入指定区域;
部分来自第33军下属的第17山地师;
包括易于山地部署的轻型战车、牵引式榴弹炮等;
印军多个山地作战营率先抵达北方边境;
BMP-2步兵战车也随后增援;
此外,增派大批炮兵部队:
包括毫米口径超轻型美制榴弹炮、大口径迫击炮和山地炮;
俄制“龙卷风”重型火箭炮,也增援中印边界。
解放军不断以行动的语言
亮剑!不战而屈印度之兵
从年以来;
喜欢占小便宜、又不敢真打的印军;
总是小动作不断;
解放军则不断以行动的语言:
亮剑!
不战而屈印度之兵;
自古,狭路相逢勇者胜。
针对印度一直在往边界增兵;
解放军也再次亮剑。
亮剑中;
解放军展示了印军不具备的能力:
第一个:千里机动能力:
央视和《解放军报》报道:
6月初,空降兵某旅;
整建制投送至数千公里外的西北高原;
检验了部队跨区兵力投送新模式;
短短数小时内;
几千名伞兵、数百台装备和战训物资;
就完成数千公里的机动转场;
其中包括空降兵战车梯队;
央视画面中:
涂着荒漠数码迷彩的03式伞兵战车,高原突进,场面震撼。
荒漠数码迷彩;
是我军普遍使用的装备迷彩样式;
荒漠戈壁地区的隐蔽效果很好,能融入环境中。
这一事件引起印军的担忧;
印度国防部为此还组织一线军官召开会议商讨。
第2个:强大精锐的装甲突击能力:
一场实战化训练在海拔米的雪域高原展开;
高原地带的天气是很恶劣的;
在平原地区尚属酷夏,在高原却是雪花纷飞;
主角是第76集团军某旅;
以99式主战坦克、96A式主战坦克为核心的重装合成部队;
还有89式毫米自行榴弹炮、04A步兵战车、红箭-10反坦克导弹等;
长距离输送都是要用火车来装载;
大批99式主战坦克、96A式坦克在荒漠戈壁中列阵;
99式号称“陆战之王”;
采用双层装甲结构、动力强大、射控系统先进、主动对抗能力强、火力猛;
与主战坦克配合的是04A式步战车;
该步战车上有1门毫米口径的线膛炮、1门30毫米口径的机关炮和1挺机枪;火力强大,加上车载步兵;
第3个:山地灵活作战能力和远程火力打击能力;
为了适应高原山地作战;
15式轻型坦克出现在西藏高原;
15式轻型坦克作为我军主战装备,重量达到35吨;
能在高原山地等条件下快速部署;
且能保证机动突击能力如履平地。
作为一款轻型坦克;
15式防护能力与攻击能力均超过了印军主战坦克;
主要目的是摧毁敌方的前沿火力点;
印军一线阵地处于打击范围内。
新型远程火箭炮、战术导弹;
远程火箭弹的射程可达公里以上;
这个射程覆盖印军所有核心目标。
西藏军区某旅;
在海拔多米的陌生地域;
组织了一场实战化演练;
装备有不少是首次列装高原部队。
印军开始后撤
面对解放军的强有力部署
持续一个多月的对峙后;
印军不论是机动速度和一线装备水平;
与中方都有相距;
印度坦克部队指挥官瓦杰·达拉上将坦承:
一旦发生交火;
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达拉上将表示:
很清楚中方在边境线一侧的军事部署;
印度《论坛报》援引军事专家的文章称:
印军在边界对峙中没有任何优势;
中方占领62年控制线后驻军三个旅;
近百处营房在实控区一字排开;
后方还有大量的坦克装甲、自行火炮与直升机;
多处边境机场有大量战机整装待命。
面对解放军的强有力部署;
印军开始后撤;
对峙第36天;
印军驻拉达克东部前线部队突然后撤1公里;
《德干先驱报》消息称;
受高原地形及恶劣气候的影响;
印军驻拉达克一线阵地的士兵和装备全部后撤1公里;
以保证士兵的安全;
但另有消息称;
印军后撤的主要原因是:
避免发生正面冲突,迫不得已后撤;
印军还将设置在边境线一侧一处军事据点拆除;
该地区距离中方据点仅有2公里左右。
回眸
33年前同样一个夏天
回眸:
33年前同样一个夏天;
同样一个海拔米之上的西藏高原;
暴雨挟着冰雹,漫天遍野地砸下来;
桑多洛河谷地区,中印边界的两国军人;
就这样无声对峙在风雨里;
解放军百余官兵,拿着冲锋枪、机枪,暴雨淋透了全身;
冰雹打在脸上疼痛异常,枪管成了水管;
官兵们持枪岿然不动;
一步之遥;
是入侵边界人数更多的数百名印军;
6小时过去了;
风停雨歇,骄阳如火,暴晒大地;
汗水,瞬间取代了雨水;
从一个一个军人脸上淌下来;
我军依然纹丝不动,怒目而视;
印军开始疲劳、士气动摇……
年,印度敢于犯界,和挑起军事冲突一个根本原因——
是中越边界依然对峙不断;
中越均设重兵于边界,年以来冲突不止。
印度错误以为,中国不敢两线作战;
此时在中印边界进行军事蚕食,可坐收渔人之利;
另一个原因,中国正在全力进行经济改革,军费开支少,裁军百万;
和印军进口军事装备相比,解放军空军陆军装备均不占优势。
印度先在年代派了军事代表团,赴越南取经,如何和解放军作战?
年至年;
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通过了加快在中印边界部署军队的计划;
年2月;
印军鹰牌代表希纳斯瓦米·桑搭吉上将,被任命为陆军参谋长;
他上台后;
规划了“棋盘计划”的大规模军事演习;
演练如何将印军快速部署到同中国接壤的实际控制线附近;
同年,印度授予中国自古一直拥有主权的阿鲁纳恰尔(即藏南地区)“邦”的地位;
在年中印战争中,虽然中国取得胜利;
但停火后,中方为了显示和平诚意;
从已夺取的争议地点撤出;
印度辜负中方诚意,卷土重来,重新控制了藏南地区。
中方为此向印提出严正抗议。
年5万印军派往藏南
印军首先开枪,我方反击
年,5万印军,被派往阿鲁纳恰尔“邦”(藏南地区);
与此同时,桑搭吉调遣3个陆军师前往旺敦地附近;
使用米-26直升机将整整一个旅空运到中印边界附近;
随后这个精锐旅从塔格拉山出发,一路行军到达哈东山;
塔格拉山、哈东山,是中印对峙中的军事战略要地;
年,印度战败后,再未回到过曾经失利的克节郎河;
这条河位于塔格拉山与哈东山之间。
印军曾尽力想要控制塔格拉山,这是中印年冲突导火索之一;
由于达旺北部没有较好的防御地形;
印军认为,唯一居高临下的防御线就是哈东山。
位于西藏南部的达旺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后来被印军非法占领。
年,印军情报机构派遣一个小队;
前往克节郎河东北的桑多洛河谷搜集情报;
印军发现,中国军队已在那里构建了半永久性工事。
冲突,就在桑多洛河谷爆发;
年4月,一个连的印军;
悄悄入侵河谷过去双方默认的中方一处制高点;
并修筑了战斗工事;
年5月一天,由西藏山南军分区某团副团长带机动巡逻队,在桑多洛河谷一带巡逻;
这个机动巡逻队有百余人:
一个步兵连加强一个骑兵侦察班;
82迫击炮排(3门火炮);
一个82无座力炮排(4门炮);
一个重机枪排(3挺重机枪)组成。
除了副团长外;
指挥小组还包括一名作战参谋、一名侦察参谋、一名通信参谋和副营长。
到达桑多洛河谷时,已日暮西山;
巡逻队吃过晚饭露宿;
晚9点,夜间执勤士兵发现:
河谷我方高地处有印度人声音,立刻报告指挥员;
副团长迅速指挥侦察参谋带一个侦察组,前往隐蔽侦查;
同时命令部队做好战前准备;
侦察参谋看出印军工事还不完备;
第二天清晨,副团长派一副营长带士兵,前往印入侵高地交涉;
印军蛮横表示,这是印领土,印军不会撤退,并要求中国军人离开;
印军发现中国军队人数不多,开始以武器对淮我军威胁,并骂下流话;
交涉无果,副团长命令副营长撤回;
突然,印军向我方交涉人员射击(印方事后诡辩是因为士兵紧张而走火),当场打伤副营长;
后因受伤过重而牺牲。
击毙印军13人俘敌8人
中印开始大规模各自增兵
印军开枪在前,副团长当即命令发起反攻;
我军采取了迂回包围战术;
迂回到印军后方发起攻击;
仅用半小时,攻占印军非法入侵高地;
共击毙印军13人,其中军官1人,俘敌8人,其余溃逃。
我方牺牲4人,伤11人。
夺取高地后,副团长立刻命令部队进行防御部署;
果然,下午在印军大口径火炮支援下;
约一个加强连印军开始反扑;
但在我军打击下,印军匆匆退回;
印军随后派出战斗机和直升机,进行持续侦察、威胁;
印度开始更大规模向前方增兵;
并将坦克部队派遣到了锡金东北;
印空军至少有5个战斗机中队已部署在前沿。
西藏军区迅速上报成都军区和军委;
中国增援部队也迅速赶到;
精锐的山地步兵部队赶到;
纵深部署大口径火炮和火箭炮、空军战斗机;
并不断从内陆增援精锐部队。
其中包括:
年中印反击战中取得瓦弄大捷的英雄师。
陆军参谋长桑搭吉自认为印军装备大量先进的米-26直升机;
能快速机动地运兵,到西藏纵深作战;
当时桑搭吉企图使用一师兵力围歼桑多洛河谷中国军队;
甚至想将战线推进至雅鲁藏布江一线;
但两次均在最后一分钟被撤消了攻击令。
撤销攻击令的,是当时的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
年,英迪拉·甘地被两个锡克族保镖刺杀后;
仅数小时内,儿子拉吉夫·甘地就被推举为新总理。
拉吉夫·甘地胆寒
主动后撤部队,明智言和
战与和?
印度军方和文官争议不止。
印度曾误判我军在广西云南正和越南军队对峙,无法两线用兵;
但军委指示成都军区迅速增兵前线;
我军精锐增援部队兵贵神速、机动到位;
我军调集的精锐兵力,远远超过年;
印军已失先机,开始倍感战争压力;
英迪拉·甘地要求前苏联给予支援。
由于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前苏联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由于美苏对峙,苏联无力支援印度;
戈尔巴乔夫要求印度与中国进行谈判,和平解决;
同时,苏联还派出特使斡旋;
印度内部的反战派占了上风。
年5月;
印度外长前往赴平壤参加不结盟外长会议期间,停留北京;
印度外长向中国带来拉吉夫·甘地的口信:
不打算继续使边境的局势恶化;
印军开始主动后撤部队;
年12月,拉吉夫访问中国;
年,两国签订“确保实际控制线两侧和平”的协议;
一场边境危机,终以印度理智撤退,和平告终。
原因:两线作战
印度摆脱不了的历史宿命
一帆认为:
年更可能复制年;
印度在战争边缘,识趣地匆匆退却告终。
一个原因,是印度摆脱不了两线作战的宿命;
在中印边界对峙升级之际;
中国的铁兄弟巴基斯坦,出手了!
印巴边境冲突不断。
不管是谁先开火?
印度,在陷于两线紧张的对峙之中;
这是印度的历史宿命;
在未来也不会改变。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独立后;
爆发过三次战争,两次都是起因于克什米尔争端。
半个多世纪来;
印巴大量部队对峙在克什米尔高原;
中印边境对峙,巴基斯坦绝不会置身事外。
中巴唇齿相依半世纪;
关系有多铁?
印巴二次战争,中国都在关键时刻拯救了巴基斯坦。
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坦克损耗很大;
周总理下令给解放军最先进的59式坦克支援巴军;
还有数十架歼六战斗机;
而且是先供货,战后再谈钱;
还派出参谋人员,加入巴总参部;
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
中国提供巴方万美元贷款、一批战机;
印巴战争后期,东巴被印军占领;
东巴军队遭到重创,印军在西巴猛攻军事重镇拉合尔;
为了挽救了危难的巴基斯坦;
中国命令驻西藏部队进入战备状态;
向印度发出外交照会;
谴责印度派遣7士兵越过中锡边界,测量中国领土;
表示中国政府保留采取一切措施的权力。
正是中国的及时出手;
迫使印度放弃以武力攻占巴基斯坦的企图。
年周恩来逝世,巴举国哀悼。
德军在一次、二次大战都失败,根源就是两线作战;
年,印军也将因顾此失彼,不敢轻启战争。
画外音
中国的上策是:不战而屈印军
外交部和西部战区16日都表示:
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双边有关问题。
龙象之争,将是一场漫长的国力较量;
中印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的差距;
在30年岁月里越拉越大;
中印对峙;
印度必将重演年撤退历史。
印度不想真打,为什么小动作不断?
这是历史积习;
只要国内出现动荡;
印度政府就想制造边界磨檫,转移民众焦点;
另一方面;
中国、我们的首要使命;
是制止“台独”、统一中华、威慑美国人插手;
印度,不是我们的首要目标;
但要制止印度人喜欢在边界占小便宜的坏习惯;
不要想蚕食、别做梦!
引用解放军士兵的誓言:
我们绝不会把领土守小;
印度想蚕食边界,年失败、年失败;
年也绝无可能;
中国的上策是:
不战而屈印军。
扬一帆(影视编剧、记者、操盘手、作家)
(原报社副主编,原《南方周末》和《南风窗》特约撰稿人,原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原撰写的台海、财经和国际新闻报道,被新浪、搜狐、腾讯、凤凰网、央视网、新华网和《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联合早报》《东方早报》《南京晨报》《华西都市报》《广州日报》《都市快报》等国内外上百余家报纸和网站,在长达10年时间里广泛转载)
(注:本人持有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记者证、新闻采编人员培训合格证、多次获新闻奖、所采编的监督报道多次获批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ls/21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