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宫狼毒草藏纸木版佛画

大哉雍和

在北京北二环路的东南角,有一座宫墙黄瓦的建筑群。平日里晨钟暮鼓,香烟缭绕。遇上特殊的日子,比如说农历正月初一或者藏历新年,这里更是人头攒动,香客游人需排长队方可入内。这就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雍和宫。

这座佛教庙宇有着非比寻常的经历和特殊的神秘感。

雍和宫的前世今生

雍和宫的旧址原为明代内官监官房。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l年),康熙皇帝把这些官房分给了皇四子胤禛。当时胤禛是贝勒身份,这里就是“贝勒府”。到了康熙四十八年(公元),胤禛晋升为“和硕雍亲王”,“禛贝勒府”也随之升为“雍亲王府”。康熙六十一年(公元年),康熙皇帝驾崩,他的第四个儿子胤禛继承皇位,改年号为雍正。

雍正皇帝迁入宫中,但对曾经居住过三十余年的府邸有难以割舍的感情,于是将这里改为自己的行宫,正式赐名“雍和宫”,雍和宫的独特历史便由此开始。雍正十三年(年),雍正皇帝驾崩,曾将灵柩在此停放。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屋顶的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由于那位爱新觉罗·弘历诞生在雍王府的东书院,他就是继承雍正皇位的乾隆皇帝。一个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为“龙潜福地”,所以,这里的改成黄瓦红墙,和紫禁城皇宫有着同样规格。一个皇宫之外的地方,出了两个皇上,这可能是世界独一份的特殊之处。

雍和宫早年的牌楼

雍和宫众僧在药师殿前

息灾护摩法会

由于乾隆皇帝对黄教的信赖,乾隆九年(公元年)他下令把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设了一名“领雍和宫事务大臣”掌管,一般这个职位是由亲王中选派的。王府改寺院,还有政府大员管理事务,可以说,雍和宫是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这又是雍和宫不同于一般寺庙的特殊之处。后人有这样的论证,说乾隆把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有几个因素:他有报恩怀念的个人情结。他父亲雍正在此生活了30余年,他要以最完美的形式祭奠父亲;报答他的恩师三世章嘉·若比多吉大活佛;纪念他的出生地。论者引经据典,多以乾隆谈话、御批和诗作为依据,令人信服。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乾隆出于国家、民族大义,兴黄教以联络蒙藏。做为执政和垂政时间最长的皇帝,精心设计改造雍王府的同时,也是他用黄教圣地雍和宫来增进民族交往和团结,确保清王朝江山稳固的政治大手笔。

雍和月夜

净土

雍和宫改庙后两年,乾隆命三世章嘉国师在雍和宫办祈愿大法会,并亲临会场听三世章嘉国师讲经。当六世班禅来京为乾隆70诞辰祝寿时,乾隆皇帝在雍和宫内为六世班禅建了班禅楼和戒台楼,并且从六世班禅听经、受戒。这是雍和宫曾经辉煌的一页史册。

晚清时期,雍和宫失去了往日的光辉。民国以后,没有了皇家寺院性质的雍和宫,不得不打破不公开开放的禁忌,靠微薄的门票维持开销。解放以后,雍和宫走进了一个新时代。政府拨款修缮保护建筑物;寺内推行民主化管理;青壮年喇嘛还参加了社会生产劳动,雍和宫成立的喇嘛肥皂生产合作社有17名喇嘛入社劳动,现在,很少有人知晓这家合作社就是后来著名的北京日用化工厂。十年浩劫,党的宗教政策受到了践踏,雍和宫也受到各方面的冲击。是周总理亲自关怀下,雍和宫的文物和古建才得到保护。

  拨乱反正的新时期以来,雍和宫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今天的雍和宫,既是礼佛的重要宗教圣地,也是国内和北京重要的博物馆和旅游景点。紫红色的大墙里,黄色的琉璃瓦下,古树苍郁,诵经声声,参佛的香客,瞻仰的游人,络绎不绝。每逢重大宗教活动和春节,这里的主要道路还常常要实行交通管制,以保障人们安全有序参拜和游览。

雍和宫的宝藏精粹

雍和宫的建筑可称是皇家和藏地风格的完美结合,有着震撼人心的气魄和独特的感染力。七进院落,六重主殿,多座配殿构成建筑主体。建筑格局是南部开阔,北部紧密;南部平坦,北部层层增高,院深境远,人们拾阶而上,象征着对佛国天境的仰视膜拜。即便不解佛事的游客,也会赞叹大殿的殿脊、檐脊的吻兽和瓦当。这些琉璃瓦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螭吻”在大殿正脊两端张口吞脊,寓意避火保安全。“鸱吻”是殿顶岔脊下端各角的龙头,在守望四方。“嘲风”在岔脊下端那昂首的龙头。殿顶翘起的戗脊上排列的仙人小兽称为戗兽,雍和宫主殿顶上的戗兽为七个,是说明建筑物等级的。不为参佛进香而来的游客,看看这些建筑物的附件,就能为之陶醉。更不用说从每进院落间,透过主殿两侧的通道,往下各院落看去,那比一般古建筑殿堂都要紧凑的雍和宫主殿和配殿配楼间,参差交错的飞檐,在天空的背景下形成高逆光的剪影,美不胜收。常常引得摄影人驻步拍摄,得到一幅幅别处难以得到的艺术结构佳作。“飞廊”也是雍和宫建筑的一大特色,三檐歇山重楼式的“万福阁”,与左右的两层楼“永康阁”、“延绥阁”,有悬空的走廊相连。这种结构布局,不敢说在平原地区的寺庙建筑中独一无二,至少也是罕见。北京城的天气晴好时,傍晚时分,仰视背衬着蓝天白云的这一组建筑物,会有天上宫阙的幻觉。

白檀木弥勒大佛

雍和宫有众多极为珍贵的文物,其艺术鉴赏价值也极高。

万福楼里供奉的木雕弥勒大佛,由一根完整的白檀木雕刻而成,地上高18米,地下埋的还有8米。矗立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佛像,头顶直上楼阁最高一层的藻井。佛堂内是不得拍照的,但为了重点宣传品制作的需要,有时,管理部门在经过研究批准后,也曾组织过摄影专家拍摄。由于佛像太高,万福楼进殿后进深不足以拍出一张完整的图片。许多位摄影家用了各种设备都只能用多张接片而成。说来也怪,十几年前,万福楼要修缮,摄影家高志坚协助拍资料留存。他在佛像对面二层回廊上,脚踩一块脚手板,居然用大广角镜头拍到一张独幅佛像。至今说起此事来,雍和宫的高僧法师和工作时间较久的管理人员还在称奇。

雍和宫唐卡

雍和宫唐卡

在永佑殿西墙上悬挂的《绿度母》唐卡,是乾隆皇帝的母亲钮钴禄氏亲自带着宫女堆绣而成的。绿度母仪态典雅,器宇不凡,周围的仙佛各个神态怡然。前些年,此处唐卡为孝庄皇太后制作的原件。上世纪末,由工艺美术大师指导10位技术纯熟的工人,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做出高端复制品,将原件取下收藏了,据说,专家们认定,就是这个复制品,也具有二级文物的保藏价值。

与这里众多的国家保护级宗教文物和礼器同样珍贵的,还有雍和宫的经书和版画。法轮殿东西墙山壁画前的经架上,那一层层黄布包裹的经书,是三百余部的藏文大藏经。内容可称是具有百科全书的佛学。藏学乃至东方文化的珍贵文化库藏和文化遗产。雍和宫珍藏的余块木质经版和数十幅独版的木版佛画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笔者有机会进入常人难以涉足的经版室,并目睹了印经师拓印佛画全过程。

雍和宫的藏纸经书

我是随中国日报网站去采访木版佛画的印制的。印经室在雍和宫最后面的“绥成楼”东的“东顺山楼”,也作“藏经楼”。这里是非开放区域,不但禁止烟火,还谢绝使用外接电源为摄像机打灯照明。雍和宫的许多僧人和管理处的工作人员,都没有进过这门里。据说,就是印经师进入工作,也要经过批准。一般每月印经师能进去的时间一般不过三、五天。

经版室内

珍藏经版

经版存放

在雍和宫管理处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踏进这个神圣而又有几分神秘的地方。旦贝坚赞印经师双手合十迎接我们。他指着排列整齐的经版架,十分客气地向我们说明:“这里收藏的木制经版,都是极为珍贵的。许多经版是三百年前流传下来的。防火可是头等大事啊!”这些经版的刊刻时间最早的在清代康熙年间,最晚为民国年间。文字是满、汉、藏、蒙、梵中的一种,也有满、汉、藏、蒙四种文字刻在一起的经版。

刻制经版要取秋天伐来的桦木、梨木、桃木,藏区的经版多为桦木,旦贝印经师说,他来自青海藏区,青海和西藏刻经版大多用桦木,因为那里很少有其他可以做经版的树木。他们那里的桦木和华北东北的白桦不一样,是黑桦和红桦,木质好于白桦,也好刻,就是贮存久了会向背面略弯曲。松木因为疖子多,很硬,不好刻,贮存时又有松香油脂溢出,不能做经版。当地僧俗选无疤癤的木料劈成长块,经水煮、熏干后,放在羊粪中沤一冬,取出再经水煮、烘干、刨制,成为双面光滑的木板。依梵文贝叶经的尺寸,做成几寸宽二尺来长的条形版料。刻经文时,僧人要潜心制作,边默诵经咒,边精雕细刻,意在积累着无量功德。为了刊刻得准确,每天也就只刻二、三行版面。刻好的经版校对无误,才能印制。

印制佛画的经版尺寸要大些,一尺多宽,二尺多长。这样的版,对木料选择加工要求更高。刻制时,线条更细,佛画曲线多,刻制起比石料篆刻中的“铁线”还细,难度更大。旦贝印经师在塔尔寺专门学习过刻制经版和印经。年来到雍和宫,就和老印经师叶希桑布两人一起被指定为雍和宫的印经师。自年始,在德高望重的雍和宫上一任住持嘉木扬·图布丹大师的倡议下,经多方配合,对所藏经版进行了整理,由老印经师叶希桑布和旦贝坚赞印经师在后楼藏经阁中腾出了一小块儿地方,就地整理经版。当他们拂去百年浮尘后,发现了很多珍贵的经书木版。

现在,这些经版都整整齐齐地保存在架子上,长宽不等的经版,有序地存放着,常请出印制的经版,旦贝老师不用查看版签就知道在哪里。那些经版有的乌黑发亮,有的黑中透出紫檀色,还有极少的泛出朱砂红色。旦贝老师说经版中三四百年的不在少数。几百年来的反复印制,使木版浸润了墨色,有些还因为是皇家印制的原因,使用朱砂印成红色经文或佛像,所以版色透红或偏红。

我问旦贝老师:“是用什么纸印成经册的?”他答:“是生宣。”我问:“不是有用狼毒花制专用印经纸一说吗?”他赞许地笑了:“施主还知道狼毒草啊?”我告诉他,曾看过有关狼毒藏纸的资料。前几年去香格里拉藏区时,专门请当地人指点看过狼毒花。不开花的狼毒草在草丛中并不起眼。开出花的就显眼了,草长到半人高,花挺上顶着一个个序状筒组成的花球,花球外侧是色的,花心呈粉红或紫红,在草原的野花中比较艳丽。听牧民说狼毒草很诡异的。有说牛羊见了就要吃,吃过后会得病,有危险;有的说伤了的狼毒草枝叶出白浆,牛羊的腿上如果破了,沾上就会溃烂;更有甚者说野兔被草原狼追急了,跑不动了,就会藏到狼毒草丛中,野狼也不敢靠近。旦贝老师听了,眼里流露出一种回忆的眼神:“我的家乡在青海塔尔寺附近,那里也有这样的狼毒草,也有这样的传说。”他还介绍说,过去是用狼毒草的根沤了,择出纤维来做成纸的。因为狼毒花有毒性,那种纸印成的经文,虫不蛀,鼠不咬,韧性好,翻不坏。经书可以保存千年。现在提倡环保,取狼毒花根,要破坏大量植被。佛教更要保护生态,就限量采制了。他在经版架上巡视一番,看到一卷经书,掀开一角,用手捻了一下:“这卷经书就是狼毒草根纸印制的。这纸啊!百十年了,摸上去还和印制人民币的纸感觉一样。”许是说起我见过狼毒草的原因,他批准我摸摸狼毒草藏纸的经书。我喜出望外又诚惶诚恐,只轻轻地捻了一下经书的一角,那是一种坚脆而柔韧的感觉。一触的瞬间,我感动着,因为我是在触摸着厚重的宗教和民俗的历史。

网上下载的狼毒花

雍和宫的木版佛画

藏经室里还有数十块佛画原版。用来印制的木版佛画是供信众奉养和敬奉庄严寺院殿堂的。

中国版画的发展,到了清代,其绘图、雕刻、印刷技艺均已达到高水准。宫廷版画更是雍容大度,镌刻精良。雍和宫木版佛画的藏品,构图充实饱满,刀法流畅细腻,在我国古代佛教题材木版画艺苑中,堪称一绝,这些画多有带皇家特点,应当是宫廷内府刊刻后奉敕给家庙的。

拓印

印制

完成

旦贝坚赞印经师说:“今天,我来印佛画给你们看。”他请出木版,端坐在小板凳上,印台与膝同高,息气凝神,用滚筒蘸上事先兑好的色汁,在画版上滚动着。之后,将纸轻覆于上,再用布包做成的拍子,在上面均匀拍打,然后轻轻将画纸揭起,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版画就这样诞生了。每印好一张佛画,旦贝老师就双手拎画的两个上角,高举过顶,嘴里念念有词,两眼认真审视。那份虔诚,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其中有一幅《无量寿佛》,版面阔大,场面恢宏:无量寿佛端坐于莲花月轮之上,盘发成髻,戴五佛冠,捧长寿甘露宝瓶,神情凝重,慈善端庄。上有阿弥陀佛,左上是尊胜佛母,右上是白伞盖佛母。下面分别为班禅大师和喇嘛仁布钦,白度母和绿度母在无量寿佛左右。画面下部是白财神、黄财神、黑财神。图版纹饰谨密,繁简有序,镌刻精丽有致。篆刻以“铁线”吃功力,一方石印以铁线镌成就令人叫绝,大幅的木刻,线条流畅有力到可以和印章刀法媲美的,当属极品。难怪受到收藏者的追捧呢!

雍和宫木版佛画

雍和宫木版佛画

后来,我有机会再次拜见旦贝印经师,那是在他的寝室里。一个年轻的志愿者,正帮着旦贝老师整理着电子文件。旦贝老师坐在笔记本电脑前面,修订着藏经文字的书法字库。他纯熟地使用着现代化的电子工具,以他多年来刻经版印经书的经验和技能,让字库里的藏文具有和已经刊印了的经书文字一样,更有艺术性。神圣的宗教文化,古老的藏经刻印传统,将通过旦贝老师的工作,以现代化的技术加以保存和光大。对于电脑上的藏文,我虽然一个字母也不认识,但也能感受出那种具有艺术魅力之美,为之震撼。

临别时,旦贝老师执意送我一套他自费在出版社印制的五部经书的合集。这部经书一共印制了册。我却之不恭,只好从命,又一次诚惶诚恐了。

作者:李凡

来源:国学网









































白癜风患者体验活动
白癜风病因都有什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ls/207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