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机长罗嘎的“告别”飞行“藏族雄鹰”平安落地上航机长罗嘎告别蓝天起飞前,罗噶进行认真地准备。
确认高度、气压、风向、数字地面模型数据,联络塔台,放下起落架、打开机翼……60岁罗噶,动作仍然像教科书一般准确。
波音—,仿佛一只巨大的鸟,稳稳地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的跑道上。罗噶握着操纵杆,半晌没有离开,看着远处拿着鲜花挥舞的人群,最终轻轻呼了一口气。“结束了。飞了43年,要说值得骄傲的,就是我把每架飞机,最终都安全飞到了终点。”
年10月10日下午两点二十分,罗噶穿着制服走出飞机,笔挺的西装上,绣着5颗金星,那是机长的最高荣誉。这位由周恩来总理亲点的新中国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第一位藏族战斗机飞行员、传奇的上航机长,终于圆满结束了自己的飞行生涯。与机组人员合影书写传奇
罗噶的原名叫罗松弹曲,年出生于西藏昌都,上航安全副总监,/大型机机长、教员。作为周恩来总理“亲点”的新中国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中的佼佼者,他一生经历了许多新中国的“第一”与传奇。
年,在周恩来总理和叶剑英副主席指示下,空军决定在四川、青海、西藏、新疆四地招收首批少数民族飞行员。陪同学考试的罗噶,竟从上万名应试者中被挑选出来,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审批入选。
17年从军,罗噶飞过从歼5至歼8,以及米格15、伊尔14、安26等12种机型,从班长、中队长、副大队长,一直成长为我国空军第一位少数民族飞行干部——战术技术研究中心指挥教官。
平日沉默的罗噶,一说起那段日子,就滔滔不绝。战斗机飞行员,在飞行中承受着常人难以想像的压力。“当快速拉升机头上仰,加速度过载到5个G时,可以简单理解成体重为正常的5倍,血液会向下肢流动造成脑部失血,飞行员眼前一片漆黑,出现‘黑视’现象,甚至会丧失意识。更恐怖的是‘红视’,飞机突然减速,血液往身体前部堆积,眼球充血,飞行员眼前一片血红……”罗噶说,“作为教员,我们时常要进行极限试飞,过载甚至会达到接近飞机解体的12个G,一天下来,汗水能把靴子灌满。”
这17年,罗噶经历太多,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参加国防科研各种尖端设备改装试飞,编写各类飞行教材与战术教材,荣获一次二等功、四次三等功,嘉奖无数。
年大年夜,罗噶所在的陆航某团接到任务,迅速奔赴中越边境准备自卫反击战。罗噶每日起飞与越军在空中对峙。“康巴汉子”在上海
“我对上海、对上海航空都有很深的感情”如今的罗噶,已在上海扎根20多年。年,罗噶转业到了正处于发展中的上海航空公司,“那时上航只有3架飞机,一来就把驾驶世界上最先进的波音大型飞机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只提了一个小包飞到上海,就此扎了根。”罗噶笑道。
驾驶民航客机与战斗机完全不同,所有仪表、飞行习惯、飞行要求都不同,甚至测量进制都有着米与英尺的差别。“驾驶战斗机需要勇猛、挑战自我极限,民航机则需要为机上上百名乘客负责。”罗噶又开始像小学生一般重新学,硬是啃下大量专业资料,赴美接受波音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成为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驾驶波音、大型客机飞翔的藏族机长。
年,罗噶驾驶波音从成都起飞,当飞机刚离地,在最需要上升动力时右发动机突然停车,烟雾顿时顺着空调管道进入驾驶舱,飞机倾斜,即将坠毁。罗噶马上用脚强蹬舵,努力控制操纵杆,竟使飞机在超低空飞行了近15分钟,艰难完成平衡转身,安全着陆,上百名乘客安然无恙。
年,罗噶作为机长,成功执飞两岸包机首航任务,“当时飞机还要绕经中国香港。之前还要培训礼仪、对话,但连对方是用汉语还是英语联络都不知道,还有人警告说,客机若偏差1海里就会有军机警戒,但我们完全没有问题。”罗噶笑道。人生新篇章依依不舍
当日,依依不舍的机组同仁、热情的旅客,让平时坚毅、沉着、冷静的康巴汉子的眼眶也湿润了。鲜花、掌声、拥抱、祝福都围绕着他,似乎都在欢迎这位藏族雄鹰平安落地,开启崭新的人生篇章。本文来源:本网编辑综合解放日报网、民航资源网整理报道!
杂志订阅
刊物简介: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党的建设》藏文版《藏地阳光》于年创刊,是全国首家全彩页综合性藏文党刊。《藏地阳光》实时传达党和政府重大方针政策,弘扬民族文化,反映藏区人文精神和发展变化。刊物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精美的画面和生动饱满的内容定将为您酿造一个美好而富有质感的阅读体验。联系鐧界櫕鐤尰闄?鐐规淮鐘剁櫧鐧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ls/12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