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重走长征路之不朽的雕像

甘肃省会宁县三军会师纪念塔

重走长征路之----不朽的雕像(组章)

作者狄赫丹‖朗诵王庆华‖音频合成吴阳

作者十年前驾车行驶在西部的山路上,翻过雪山,跨越激流,追踪长征的历史……

十年前,我历时3个半月重走长征路,那些沿途采访过的老红军至今令人难忘。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眼前再次浮现出他们鲜活的身影。

——题记

王泉媛

那是谁,四爬雪山三过草地?

那是谁,七次遇难九死一生?

老山界下,您抬着陈洪师长的担架躲过敌人的飞机。

苗岭山地,您掩护着战友逃脱国民党兵的追击。

听啊,祁连山下的枪声还是那么密集,大漠戈壁上西路军妇女独立团长的英姿就是您!

面对马匪骑兵的凶残,您率领名剪掉长发的女红军,拚死杀敌宁死不屈。

长征路上您丢失了爱情,可您把生命嫁给了长征!

多少年过去,荣耀隐在身后,荣光深埋心底。

经历过这样的人生,活着才有底气。

得知我来自太行,您流露遗憾的语气:可惜呀,我没走到抗日根据地。

听您平静的讲述,我的心里早已呼啸着暴风骤雨。

告别时一声轻唤:“王妈妈,我多想拥抱您……”

您慈祥的脸上绽放出笑意:“重走长征路,安全要第一!”

我想告诉后世的人们,您是随中央红军转移的30位女红军之一,一生历尽磨难信仰坚定不移——这就是您!

西路军妇女独立团团长、

老红军王泉媛

钟明

在《十送红军》的唢呐声中,19岁的您告别了自己的家乡于都。

在漫漫的二万五千里的征途,您参加大小战役无数。

娄山关战役、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仿在眼前,今天讲来依然备受鼓舞。

在渡河东征时的山西临县三交镇,一个红军战士冲锋时扑倒在地,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头颅;战友们含泪为他挖好了坟墓;在坟墓的边上昏迷了三天三夜的您在枪声中奇迹般地复苏。

睁开眼睛,听到家乡《十送红军》的歌声,窑洞外面,看到宝塔山尖的黎明。

一个战士,怎安忍病榻上的安宁,耳畔早已吹响了抗击日寇的军号声!

老红军钟明

夏精才

一个15岁的小“干人”,扔下肩头的柴火挑子光着屁股参加了红军。

那个小红军在过草地时,饿得吃过“大粪”!

小红军毕生难忘牵着马尾巴才走出大草地,那是比今天坐小轿车还舒服的前进。

雨雪纷飞的艰难大沼泽和藏族头人的偷袭滋扰,都没有动摇跟着红军走的决心。

一起参加红军的30名战友,走出草地只剩下2人。

想起战友,您的眼角有了泪痕。

东渡黄河您跟随部队来到山西抗日前线。

黄土坡战役、雁门关决战,“戴斗笠的八路”令日寇闻风丧胆!

您转战晋西北,足迹遍布忻县、临县、神池、岢岚。

您说,如果身体允许,还想回到战斗过的土地上看看。

看看乡亲们的笑脸,看看乡亲们今天的日子甜不甜!

老红军夏精才

袁林

战旗卷如画,军号声声响。

17岁的司号员永远站在高岗上。

年11月,瑞金叶坪谢家祠堂,您光荣地参加了“苏一大”会议,这是对年轻的红军战士最高的奖赏。

长征途中的“袁破坏”,瓦解敌人军心丧;晋西北的抗战前线,与敌人“阵前换信”胆气壮。

新中国成立以后返故里,奉命重新上井冈。组建井冈管理局,接待领袖情难忘。

重新见到总司令,当年的小号手心情怎能不激荡;接待领袖毛泽东,小兵已成了“老井冈”。领袖抒怀赋诗词,小号兵至今背诵莫能忘:“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峥嵘岁月常回忆,冲锋号角犹在耳畔响。

作者正在采访老红军袁林

钟发镇

当年那个娃娃红军,穿着草鞋走长征。

什么样的河都可以趟,什么样的山都可以登。

饿了,只能嚼嚼少得可怜的生米;渴了,就仰头接喝天上落下的雨。

泸定桥下涛声急,手抓铁索爬过去;夹金山上大雪飞,掉队不停追部队。

河西走廊,电报嘀嘀响不停,生死搏杀,鲜血染红古浪城。

紧要关头译密电,炮火中爬出将电文呈给军长李先念……

西部荒原硝烟散去,坚强的英灵们顶天立地。

您在安静中回忆往事,那冲锋的呐喊犹在耳旁。历史顺着河流无声地流淌,像家中老屋异常安详。

今日再忆长征事,为的是日后续写新篇章。

老红军钟发镇

作者简介

狄赫丹,记者,作者,行者。

游历过广大藏区;感受过西南、西北少数民族风情;重走过红军长征路。

出版有《行走西藏》、《红飘带之旅》、《走笔上党》等著作。

高级编辑,山西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长治日报社。

平台主播

王庆华,山西长治某高校教师,长治市朗协副主席,酷爱朗诵,音色甜美,深受大家喜爱!

款款青衣暖暖斜阳

你来就是欢畅!

投稿信箱:

qq.







































白癜风遮盖
小孩得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jj/145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