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价值最高的,是在2010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大波若波罗蜜经》的初译版本
下一页
【1】【2】
《菩日文献》是具有千年历史的藏文古籍文献,是继《敦煌文献》之后,国内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藏量最多的藏文古籍《菩日文献》于2002年在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菩日村出土,2006年正式成为西藏大学图书馆的镇馆文献经藏文古籍研究人员8年的抢救整理,目前已完成写本的编目、整理和电子录入存档等工作,古籍影印、文本资料集也将公开出版发行
《菩日文献》原本 摄影:杨旭
《菩日文献》共有150多种,近12000页经专家鉴定,其形成年代均在公元13世纪之前,其中部分文献形成于吐蕃时期(唐代)在西藏,吐蕃时期的文献资料非常稀有,随着上世纪初敦煌文献的发现,才使人们对西藏日报广告代理吐蕃晚期至13世纪的文献有所了解《菩日文献》涉及内容广泛,大致分为宗教和世俗文献两部分,宗教文献包括密宗仪轨和佛教典籍,佛教典籍中有些是初译本,还首次发现了10世纪左右在西藏流行的民间宗教的典籍和仪轨世俗文献包括诗词、赞文、人物传记、书札等,为研究西藏宗教和文化的起源变化与发展历史提供了原始的实物佐证
“蝴蝶装”装帧的《菩日文献》 摄影:杨旭
西藏大学藏学典藏室研究员西热桑布说:“《菩日文献》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境内出土的年代最久远,藏量最多的藏文文献,而它的发现却是一个意外2002年,西藏聂拉木县菩日村的当地人在农田里挖出了一堆过于古老的纸片,但没有引起重视,只是将这些在地下躺了六七百年珍贵文献扎成一捆,随西藏日报2015招聘意堆在当地一个经堂的角落我第一次看到文献时,收藏的状况非常差,我就给他们1000多块钱,让他们好好保存进行一些包裹之类的保护文献”
“当时收进西藏大学图书馆的文献非常散乱,而研究员们经过清理之后,发现总共1万2千多页的文献,尚有1万页保存完好学校组织专家鉴赏之后,发现这些由古藏墨、古藏纸写成的文献,形成约在8 到14世纪这些纸片装帧有经折装、蝴蝶装,以及散页装,其中一些神秘的咒语,是西藏地方势力割据格局时期,一些民间教派的仪轨,而这些历史上的教派在以前的文献中鲜有纪录”西热桑布说
治疗白癜风最好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