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海电影节”落下帷幕后,电影届也迎来了“first影展”的圆满结束。
小戏也去西宁参加了这场影人们久违的相聚。在7月底的白天只有二十几度的西宁,是对电影爱好者的盛夏来说最惬意的存在。
西宁的天气总是无常,一瞬间就会让整个街道湿润,一座城市真正的模样就会显露出来,粗犷又浪漫,自信又撒野。
我们更参与了不少影展、论坛和露天电影。在西宁一个又一个夜晚里,四处都是浪漫的音符,带有温柔的回声。
夜晚,电影爱好者们和游客们,静静地坐在广场上看着大银幕,在那刻不同的人们感受着同一部作品的魅力,心中默默道声“好久不见,电影”。
今晚伴随着影展落幕,我们在现场目睹了一位又一位演员来到红毯,现场尽管飘起了雨,却也消散不了观众的热情~!
亮点提炼:影人的狂欢,深度的交流
评审团阵容强大
本次竞赛评委会由章明、曹斐、郝蕾、陈可辛、孔劲蕾、赵楠、刘恒组成。
除了竞赛评委会,第十四届FIRST青年电影展·电影市场提案和终审评委阵容同样实力强大。提案评委由李霄峰、林明杰、齐溪、钟伟、祖峰组成。提案评委由蔡尚君、段奕宏、马伊琍、王传君、许月珍组成。
此外,本次First影展还设置有超短片单元,评委由制片人梁静、演员姚晨与导演曾国祥组成,三位评委三种身份,她/他们从各自的专业视角与目光投注出发讲述他们对电影的理解。
“一号人物”集合
黄渤、黄轩、井柏然、文牧野、易烊千玺担任年第14届FIRST影展年度“一号人物”。
他们也前往西宁深度参与了FIRST现场,与电影节的新鲜面孔交流。与影迷,与FIRST,与行业,进行了一场有关电影的深度对话。
正如谢飞主席所说:“无论对观众还是行业,能真正交流才是价值所在。”
这群充满着热爱的人们以电影的名义在FIRST影展现场聚会、见面、拥抱、对话、寒暄,再一次感受着电影的魅力。
大师论坛金句不断
在本次影展的论坛环节,导演曹保平、蔡尚君、高群书、作家/编剧刘恒畅聊了“银幕上的现实与现实主义”,为观众带了很多值得深思的对话。
对于“现实主义跟类型化是矛盾的吗?”的问题,曹保平导演认为:现实主义和类型片完全是两回事,现在还没有形成现实主义的潮流,而高群书认为:现在的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世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就好,不要被概念束缚。
论坛上,曹保平还提出不建议年轻导演拍现实主义,因为当下不是一个特别适合现实主义表达的环境,能做到有强大的感染力、抵达人心很难。
随后的其他论坛中,恒业影业总裁陈辉、麦特文化董事长陈砺志、壹心娱乐创始合伙人陈洁、FIRST影展创始人宋文畅聊了“黎明之前的‘危’与‘机’”;《驴得水》《半个喜剧》导演/编剧刘露、《延边少年》导演魏书钧、《我不是药神》导演/编剧文牧野探讨了“短片是拍长片的必经之路吗?”等多内容。
获奖片单:类型丰佳片多,未来可期
“想选的有好多,今年设置的奖项太少了。”是很多评审的心声。
在经过评委们认真的讨论评定后,8月3日晚上举行了第14届FIRST电影市场颁奖礼举行,荣誉尘埃落定。
最佳演员——《情诗》周青和《罪业搭档》王学兵
今年的“最佳演员”出了双黄蛋——评委会对于周青的颁奖词表示:“以最真诚、最原始的生命力量,在自我与他人之间反复跳转。表演的质感来源于生活,却在平和自然的状态中呈现出惊人的塑造力与突破性。”在对王学兵的颁奖词中,评委会表示,“演员自身生命体验所带来的本真质感,叠加于既有的表演基础之上,凭借充足的经验与过人的悟性,在举手投足之间塑造出人物的独特魅力。
周青说:“我是一个素人,感谢FIRST组委会,感谢我的先生王晓振,他是个非常有才华的电影导演。我还要感谢我的父亲。”
她是非职业演员,也是电影的制片人。
《情诗》主要讲述了在中国,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离开城市去乡下探望他们生病的祖父。在令人感到窒息的汽车里,丈夫(导演本人)把他们夫妻的关系变成了一个电影场景,他们的关系也变得支离破碎。爱情和电影制作在这里交织在一起,为观看者提供了一个“回声”的故事。王学兵唱了一首给孩子写的歌,他说:“我希望每次演戏都像个素人,就像诗里说的,我找到了爱你的秘诀,应该都像第一次。”
电影《罪业搭档》主要讲述了:连续不断的恶性案件笼罩着西北工业重镇阳关市,刑警队长陈汉中和他的同事们日复一日循环往复地行走在茫茫戈壁滩上、破败荒村中、遗弃的工业废墟之间,不断有所获,有所惑。久而久之,他们渐渐意识到,侦破案件的同时亦是侦破各自生活中的谜团。突然间,工作与生活,记忆与现实在某一刻开始交织。
最佳纪录片——《棒!少年》
评委会评价“流畅的剪辑超越线性的时间叙事,与完备的电影技术的高水平融合,在动人又诚挚的成长故事中,彰显了人性的温存与希望。”导演许慧晶感谢了很多人。希望影片的获奖,能让更多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fz/22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