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杨学诤端午佳节话习俗

作家在线·散文

  

  杨学诤,汉族,云南省昆明市作家协会会员。年生于云南姚安,先后经历了求学、参军和工作三部曲。年开始文学创作,有作品在《拉萨晚报》、《西藏日报》、

《昆明铁道报》、《楚雄日报》、《人民铁道报》、《边疆文学》、《春城晚报》等报刊发表,并获奖多次。著有散文集《小站情思》,纪实文学《成昆铁路》(暂定名)。现供职于昆明铁路局广通工电段。

端午佳节话习俗

杨学诤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承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不仅保留了挂菖蒲、焚艾草、喝雄黄酒等习俗,后来又加入通过吃粽子、划龙舟等来纪念屈原的活动,又加深了节日的人文内涵。

  古人常把“五”写成“午”,故初五便称为“端午节”,五月又称午月。由于“端”的意思为“始”,“午”是指五月内第一个“午日”,所以才有端午或端五的叫法。这个时候正当炎夏来临,天气渐热,蚊虫滋生,疾病开始流行,故称此月为“恶月”。古人为了防止热毒和疾病,便借节日的机会,集中地开展一些除害灭病的活动。如清人李静山的《端阳》诗写道:“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门上挂桑椹,菖蒲,插艾蹧,与喝雄黄酒,都是为杀菌驱毒。在古代科技水平和医学知识十分低下的情况下,当也是一种防病健身的追求。现在医学高度发达,这些土办法也就没人再沿用了。至于高悬黄纸帖,则纯粹是一种巫术活动,用于辟邪。诗人感叹道,你把驱邪的灵符高挂在门外,恐怕连账主都不敢上门来了。

  包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粽子最初主要用于祭祖、敬神和馈赠亲友。赛龙舟是一种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水乡民间的竞技活动,起初是民间流行的一种“送瘟疫”的巫术仪式,后来还与投汩罗江自杀殉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扯上了关系,就连吃粽子也是因担心沉于水底的大诗人耐不住饥饿,便把煮熟的糯米饭或蒸粽糕撒入江中。又借龙舟驱走江中鱼虾,传说这是此后赛龙舟的起源。此说既然流传开来,则五月节俗的龙舟竞渡便获得了全新的寓意。而端午节,也就演化为纪念屈原的专题节日。纪念伟大诗人举动当然比带有迷信色彩的巫朮活动更有社会进步意义。因此,五月节便以赛龙舟、吃粽子、煮酒、插艾等为主要活动项目。纪念屈原排到节俗首位,而煮酒、插艾之类则仍属避邪防病内容。实际上,赛龙舟是在南方的农闲时节让青年男子展示体魄,怀春少女寻找自己心上人的机会,所以赛龙舟既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端午民间娱乐活动,也是一项传统体育活动。

  如今,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端午节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







































北京白癜风正规医院
合肥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fz/202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