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央意志谁将领袖中国

解读中央意志:谁将领袖中国?

文沈夏珠

在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权力一直居于社会秩序结构的核心地位,是统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力量。由于政治权力的强势地位,使得中国历史上的“官—民”关系保留着“奴隶主—奴隶”、“封建主—农奴”关系的烙印,政治权力是“官”的专属,只有“官”才有过政治生活的权利;“民”是政治权力“专制”的对象,在政治生活中处于“奴”的地位,是政治生活的“看客”。从这个意义上讲,鲁迅批判中国国民的“奴性”以及在国家大事面前表现出的“看客”心态并不是中国文化内生的秉性,而是政治权力长期驯化的结果。因此,要改造由政治所型塑的国民性就不能止于从文化入手,更应该从政治入手——这正是全体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也即完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而将中国人从“政治奴”到“政治人”的政治身份转变内化为政治性格的根本转变。

在中国共产党所主导的政治建设进程中,在群众的传统“看客”心态不能短期内有效改变的情势下,党的首要任务是要让广大“看客”成为真正的政治观众或政治角色(这样才能形成党与社会的共识与合力)。一个合格的政治观众,必然是懂得欣赏政治大戏真正内容的观众,而不是一个津津乐道于“片场花絮”、“幕后真相”的清谈客。即便是新一届党中央铁腕掀起的这场反腐风暴,也只是在为正在上演的这场大戏所做的政治清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是新一届党中央要执导的大戏。作为一名中国人,如果不了解这部大戏的真正主题思想与内容逻辑,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观众,更不可能在政治舞台中合格地扮演自己的政治角色。

本刊将刊载解读中央精神的系列文章,志在为世人阐释中国正在上演的这部伟大历史剧目的行动逻辑。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在十八大上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正是其所指的“执政骨干队伍”的领导力量,而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产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更是这个执政骨干队伍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年11月15日在北京举行。会后形成的公报十分简洁,中央各领导机构的组成人员名单几乎是其全部内容(详见下图)。这样一份基本上由“姓名”构成的、通俗易读的公报,事实上蕴涵着解读不尽的政治信息。

比较显见的是,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换届,在常委会层面的最大机制转换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由十六届、十七届的“九人制”,恢复到十五届的“七人制”。新任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不再进入常委会。这一变化的重要意义并不单纯意味着因为人数的减少而有利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集中决策,避免因人员过多而抬高决策博弈成本。我们应该认识到,十八届中常委的“七人制”与十五届中常委的“七人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不是一种简单、机械的回归,而是一种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发展。

十五届党中央的“七人制”常委中,不包括中央政法委书记,时任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为政治局委员,同现任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政治地位相同,这是本届“七人制”常委会与十五届“七人制”常委会相同的地方。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政法委系统的某个领导干部犯了错误才撤销中央政法委书记的常委席位,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因为中央政法委书记作为排名最后一位(第九位)的中常委,如果中央要对常委会进行机制性的转换,即由“九人制”恢复到“七人制”,首先被去除的常委席位就应该是中央政法委书记。本届中央政法委书记的政治地位不可能由前任的功过而决定。这一变化的实质意义在于,中央加强了对武装力量(包括军队、武警、公安、民兵组织等)的集体和集中领导,为随后成立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清扫了体制性障碍。由是观之,我们在理解本次中常委机制转换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于狐疑“中央政法委书记”这个中常委席位的缺失上,而应该认识到这是由“九人制”到“七人制”转换的必然结果,是党中央整体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的必然选择,绝非是为了打击某一腐败分子的意气用事。

在十六届一中全会上,在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被擢升为政治局常委的同时,还增加了一位分管意识形态的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由此,中常委由十五届的“七人制”发展为十六届的“九人制”),本届中常委恢复“七人制”,去除了中央政法委书记的常委席位,却保留了十六届新增的、十七届延续的分管意识形态的常委席位。除中央政法委书记外,另行去除的却是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都设立的“国家副主席的常委席位”,这是十分重大的变化。它所隐含的重要意义在于,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央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稳定的“储君”、“储相”机制(年,在十四届一中全会上,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年仅50岁的胡锦涛同志直接由中央委员跃升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直至年,当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时,他已经在中常委的位置上足足工作了十年,中央高层培养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接班人的意图明显。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将中央有意识地培养总书记、总理接班人的机制理解为“储君”、“储相”机制。当然,我们必须指出,党的总书记和国务院总理与封建社会的“君”、“相”有着本质的不同,本文使用此概念完全是为了表达的方便)。

新恢复的“七人制”中常委制度表明,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总理的更迭为标志,在新一任总书记、总理执政的第一个五年间,将不再涉及总书记、总理的接班人问题。这一机制变化,将极大地有利于新当选的总书记、总理在事实上全面接管党政最高事权,如果在产生新任总书记、总理的同时辅以候任总书记、总理的,必然会导致中常委层面的过度分权。在既往的“九人制”中常委中,国家副主席的政治地位十分显要,他不仅进入中常委,而且进入中央的常设办事机构——书记处,当他以中常委的身份介入书记处工作后,就在法理与事实层面上具备全面掌管中央党务工作的可能,在此情况下,总书记就有可能蜕化为党的“虚位元首”。本届国家副主席不仅不进常委班子,也不进书记处,从而根除了国家副主席过度分担党权的可能,在事实层面上取消了将国家副主席作为国家主席候任人选来培养的机制(基于我国的政治体制,国家主席的候任人选事实上也是总书记的候任人选)。从这个意义上讲,十七届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政治上的名节与智慧不止体现在即时退出全部党政军职务、向继任者彻底移交权力上,而且体现在通过机制改革为继任者剪切制肘上,通俗地讲,就是“既不做太上皇、也不立皇太子”。也许在十八届党政主要领导执政的第二个五年里将涉及总书记、总理的接班人问题,但到那时的选择与决定就属于十八届党中央自己的选择与决定,而不是由十七届党中央来隔代钦点。由是可知,十八届恢复“七人制”中常委制度、重新定位国家副主席的政治地位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义,甚至可以这样讲:我党建党90余年来,终于获致了成熟的中央最高领导权力的结构与承继机制。

去除了中央政法委书记、国家副主席的常委席位后,七名常委中包括国家级的四大班子首要领导(总书记习近平、总理李克强、人大委员长张德江、政协主席俞正声),外加分管组织与宣传工作的常委刘云山、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和副总理张高丽。在“七人制”不变的前提下,如若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解决“储君”、“储相”问题,现任中常委最起码要有两名常委退出中央而为新进常委腾挪出空间。

根据“七上八下”的不成文规定(意思是说,67岁具备进入中常委的年龄条件,而68岁就属于超龄了,不但不能进入中常委,而且要退出中央委员会),一届任期5年,由此推算,中常委的最高退休年龄应该是72岁。本届常委中的俞正声当选中常委时恰逢67岁,是现任常委中最为年长的一位。这就意味着,现任的七位常委中,只有习近平书记(年6月生)、李克强总理(年7月生)两位“50后”可以进入十九届中常委,其他五位常委都是“40后”(按照年龄从大到小排序:年4月生的俞正声、年11月生的张德江和同年同月生的张高丽、年7月生的刘云山、年7月生的王岐山),其中最年轻的“40后”王岐山届时(年召开十九大时)也已经年满69岁(不符合“七上八下”的规则,如果破例续任,其退休年龄将达至74岁)。因此,从年龄上讲,“40后”的五位常委都不具备进入下届常委会的条件,本届中常委中极有可能只有习近平、李克强二人续任十九届中央常委。

如果年龄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铁律,那么,哪些人最有可能接任这五位卸任者呢?因此,在前述推测(五位“40后”常委在十九大上卸任)变为现实的前提下,继任者最有可能在现任的政治局委员中产生。之于这些政治局委员而言,在基本条件同样具备的情况下,年龄也将是选任接班人的重要刚性约束。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年龄结构分布

(按年龄由大到小排序)

“40后”

(11位)

俞正声年4月生

刘延东年11月生

李建国年4月生

马凯年6月生

张德江年11月生

张高丽年11月生

范长龙年5月生

刘云山年7月生

孟建柱年7月生

郭金龙年7月生

王岐山年7月生

“50后”

许其亮年3月生

孙春兰年5月生

栗战书年8月生

李源潮年11月生

刘奇葆年1月生

张春贤年5月生

习近平年6月生

韩正年4月生

汪洋年3月生

李克强年7月生

王沪宁年10月生

赵乐际年3月生

“60后”

胡春华年4月生

孙政才年9月生

纵观现任25名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年龄结构:

“40后”有11名,他们分别是(按年龄由大到小排名):俞正声、刘延东、李建国、马凯、张德江、张高丽、范长龙、刘云山、孟建柱、郭金龙、王岐山;

“50后”有12名,他们分别是(按年龄由大到小排名):许其亮、孙春兰、栗战书、李源潮、刘奇葆、张春贤、习近平、韩正、汪洋、李克强、王沪宁、赵乐际;

“60后”有2名,他们分别是(按年龄由大到小排名):孙政才、胡春华。

从习近平、李克强作为十七届、十八届连续两届政治局常委中仅有的两名“50”后而言,十九大上将要确定的总书记、总理接班人必然要在“60”后中产生,将“资历”、“年龄”两个条件结合起来看,孙政才、胡春华人必然成为最佳人选。如果二者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顺利进入中常委(分工暂时无法推测),正常的情况下,他们将作为继任的总书记和总理执政—年(中共二十大、二十一大)。如此,孙政才、胡春华有可能复制习近平、李克强三届中常委的政治履历。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都是十六届中央委员,在十七届一中全会上直接由中央委员跃升为政治局常委的,因此,虽然孙政才、胡春华两位“60后”政治局委员具有入常的条件,但并不能排除中央从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另行遴选出一位或两位“60后”直接进入中常委的可能性。因为,从法理上讲,只要是中央委员,就具备了候任中常委的条件(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总书记),从中央委员直接升至中常委不存在任何“破格”的因素。根据前例,具有这种可能性的中央委员,最有可能存在于现任的“60后”地方党政大员中。

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年龄、资历基本情况简表

(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

姓名

现任职务

出生年月

中央任职经历

主要地方任职经历

1

周本顺

河北省委书记

年2月

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中央政法委秘书长

2

郭庚茂

河南省委书记

年12月

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河南省省长

3

姜异康

山东省委书记

年1月

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重庆市委副书记、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正部长级)。

4

袁纯清

山西省委书记

年3月

十六届中央侯补委员,

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陕西省省长

5

李鸿忠

湖北省委书记

年8月

十六、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深圳市委书记、

湖北省省长

6

徐守盛

湖南省委书记

年1月

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甘肃省省长

7

夏宝龙

浙江省委书记

年12月

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天津市常务副市长、浙江省省长

8

罗志军

江苏省委书记

年11月

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南京市委书记、

江苏省省长

9

王珉

辽宁省委书记

年3月

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苏州市委书记、

吉林省省长、省委书记

10

王儒林

吉林省委书记

年4月

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吉林省省长

11

王宪魁

黑龙江省委书记

年7月

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甘肃省委副书记、江西省委副书记、黑龙江省省长

12

强卫

江西省委书记

年3月

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北京市委副书记、青海省委书记

13

胡春华

广东省委书记

年4月

第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河北省省长、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

14

尤权

福建省委书记

年1月

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

15

王三运

甘肃省委书记

年12月

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贵州团省委书记、贵阳市委书记、福建省委副书记、安徽省省长

16

骆惠宁

青海省委书记

年10月

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安徽省委宣传部部长、

青海省省长

17

王东明

四川省委书记

年7月

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辽宁省委组织部部长、中组部副部长、中编办主任

18

秦光荣

云南省委书记

年12月

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长沙市委书记、云南省政法委书记、云南省省长

19

赵正永

陕西省委书记

年3月

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安徽省政法委书记、陕西省政法委书记、陕西省省长

20

赵克志

贵州省委书记

年12月

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山东省副省长、江苏省常务副省长、贵州省省长

21

张宝顺

安徽省委书记

年2月

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山西省省长、省委书记

22

罗保铭

海南省委书记

年10月

十五、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天津团市委书记、天津市委宣传部长、海南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副书记、省长

23

彭清华

广西自治区

年4月

十七、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中组部干部一局局长、部务委员、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主任

24

王君

内蒙古自治区

年3月

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江西省副省长、国家安监总局局长、山西省省长

25

陈全国

西藏自治区

年11月

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河南省省长

26

李建华

宁夏自治区

年9月

十八届中央委员

曾任中组部干部一局局长、四川省委组织部部长、中组部副部长、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

27

张春贤

新疆自治区

年5月

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曾任交通部部长、湖南省委书记

28

郭金龙

北京市

年7月

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曾任四川省委副书记、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安徽省委书记、北京市市长

29

韩正

上海市

年4月

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曾任上海团市委书记、上海市市长

30

孙春兰

天津市

年5月

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曾任辽宁省总工会主席、辽宁省委副书记兼大连市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福建省委书记

31

孙政才

重庆市

年9月

第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曾任北京市委秘书长、农业部部长、吉林省委书记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现任的31名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委一把手中,除了孙政才、胡春华二位“60后”外,其他29人都是清一色的“50后”(详见《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年龄、资历基本情况简表》)。这就意味着,在现任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委一把手中,不存在孙政才、胡春华的竞争者,中央不可能选择“50后”的人做同是“50后”的习近平、李克强的接班人。

当我们将视野扩展到整个名中央委员,除了孙政才、胡春华外,另有7名“60后”的中央委员拥有成为未来中国的党政领袖的资格与可能(详见《“60后”十八届中央委员年龄、资历基本情况简表》)。他们分别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贵州省省长陈敏尔、新疆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河北省省长张庆伟、福建省省长苏树林、重庆市委副书记张国清、黑龙江省省长陆昊。

相比较而言,考虑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根据通例,少数民族领导在民族自治地区只能任行政首长,而不能担任党委一把手。在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如此),新疆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直接进入中常委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另外,黑龙江省省长陆昊在十九大召开时(年)年仅50岁,如果此时入常,则意味着他有可能复制胡锦涛同志的中常委生涯(在中常委干满四届,任期20年)——本人认为这种可能性较小,单就年龄而言,他在二十大时进入中常委更符合惯例和机制。在此,本人则更愿意按照十七届中央委员选任习近平、李克强进入中常委同样的逻辑来推测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的选择,也就是说他们更有可能选择两个年之前出生的(可以干满三届中常委,第一届接受培养,第二、第三届担任党政领袖)、年龄差距在5岁以内的人进入中常委(可以同进退),培养他们成为中国未来的党政领袖。所以,陆昊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进入中常委的可能性很小,原因只在于他还太年轻(这种年轻不仅是实际年龄上的,也是政治资历上的,在他之前的两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春华、周强的政治资历都比他丰厚甚多)。再则,重庆市委副书记张国清尚在“副部级”岗位上,要赶在十九大之前完任两省省委书记(或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岗位的可能性较小——表面上看,他与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只有一步之遥,但他们的实际差距巨大,这个差距不仅是市委副书记与市委书记的差距,而且是副部级领导与副国级领导、中央委员与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差距。

如此说来,《“60后”十八届中央委员年龄、资历基本情况简表》所列的七位“60后”中央委员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贵州省省长陈敏尔、河北省省长张庆伟、福建省省长苏树林具备复制习近平、李克强组合政治运势的较大可能性。比较如上四人,周强同志的资历最为丰厚,他已经完成了共青团中央书记第一书记、湖南省省长、湖南省委书记的惊艳履历,现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属副国级领导(与政治局委员同级)。贵州省省长陈敏尔次之,他曾任职浙江省常务副省长、现任贵州省省长,如果换岗至某一大省或发达省份任省委书记,资历完全合格。再次为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因河南省为7千多万人口的大省——河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工作过的地方,中央将张庆伟同志直接从中国商飞董事长调任河北省省长,有其深意。福建的人口只及河北省人口的一半,从这个意义上讲,福建省省长的资历理应在河北省省长之后。另外,苏树林同志醒目的大庆油田、中石油、中石化的任职经历,不免令人联想起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风暴,“石油系”正处于这场风暴的中心。当然,我们不能妄测一位领导干部的清白与否,而应该相信党中央、中纪委明察秋毫的能力,对于党和国家而言,多一位能够出淤泥而不染的杰出领导自然比多一位同流合污的领导幸运得多,我们不能用有色眼镜去审视与腐败分子共事过的领导干部。

分析至此,最有可能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成为“储君”或“储相”、并在此后十五年复制“习近平—李克强”党政领袖组合的人选就在孙政才、胡春华、周强、陈敏尔、张庆伟、苏树林这六人之中。前三者的政治资历已经完满,即便再行轮岗也是国家事业所需,而非为完成其个人成长履历所需。但是,之于后三者而言,在十九大之前能否完任两省省委书记(或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是其能否进入中常委的关键(习近平入常前曾任福建省省长、浙江省委书记、上海市委书记,李克强入常前曾任河南省省长、河南省省委书记、辽宁省委书记)。

通过对现任省委书记、自治区党委书记、直辖市市委书记年龄的考察发现,在—年间,至少有6个省的省委书记到龄退休(正部级领导岗位65岁退休,他们分别是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辽宁省委书记王珉、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从而为现任的省长、自治区主席、直辖市市长腾挪了政治上升空间,陈敏尔、张庆伟、苏树林恰正在省长岗位上,必然会成为接任这些省委书记岗位的热门人选。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政治观察者,必须密切







































北京哪家医院皮肤科治白癜风好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fz/161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