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逼40度的室外高温之下,你会选择离开舒心的家吗?
7月,安康市江口镇渐渐迎来了最严酷的季节,九天之上最耀眼的火球正肆无忌惮地朝着三秦大地投出不怀好意的微笑,看得见的每一荫凉处都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如果这个时候有人拉着你在这烈火骄阳中玩耍,你绝对不会感到喜悦,甚至会狠狠地将他们上骂一顿。而一道满是汗渍的身影就这样出现在人群中,从以高温为背景的正午经过。
“去西藏是五年前的一个想法,这个暑假打算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这是第一天。”他叫宋世凯,6月28日开启了自己,或者说无数人梦中的进藏骑行,而早在半个世纪前,他此行的终点,那个四面闭塞的边陲一隅,震惊了世界!要真细说起来,那是足以代代相传的故事,不仅仅因为这里是世界的屋脊。
一个月后,宋世凯完成了这一趟寄托亲人、朋友深切目光的行程,给了自己梦想一个交代。瘦得让人不敢想象,黑得“面目全非”是这一趟他留给大家的印象,而他所走过的这条路,也是斧凿刀刻一般拓印在了那段岁月修路工人的面庞,承载着的的更是一个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期望——火车苦跨越世界屋脊。
(新中国日记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标准
1.符合国家大政方针,正确舆论导向
2.内容真实,新闻性强,时效性强,主题鲜明,富于创新,语言文字生动,制作精良,感染力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3.倡导短新闻,在同等条件下,短小精炼的作品优先
消息要求新闻要素完整,时效性强,角度新颖,内容充实,信息量大,结构清晰,语言文字精炼,报道准确
作品赏析
《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
概要:新华社年7月1日播发的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青藏铁路建成这一题材有多家新闻媒体的众多记者采写,惟独这篇消息拔得头彩,实属难得可贵。
分析:
1.这是一篇消息报道,所以细节、具体过程、故事性等元素相对次之,重点在于主要内容和本质意义。
从内容上分析:其以青藏铁路的建成为大背景,从到年几十年间的施工,解决了千年冻土、生态保护、高原病等难题,最终完工,实现了国家经济促进、文化交流等大战略。
从消息的形式上分析:倒金字塔式结构,叙事的表达方式、简洁概括的语言特点
2.部分细节的延伸
作者相关知识的运用:
△“扎西德勒”词语的运用:藏族人表示欢迎、祝福吉祥
△孙中山先生的梦想:恰逢孙中山诞辰周年
△拉萨大昭寺僧人次仁:接待国家政要,讲述西藏历史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保罗泰鲁的话:借其话语中的“抑”,以达到主题的“仰”
作者的政治素养:
文中涵盖的一些有关时局的细节,通过这些延伸来论证作者对于时局的把握、历史纵深的了解使得稿子更加完善。提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纪念日、反驳了“灭绝藏文化”的观点、反驳破坏高原环境论、提到了未来铁路的扩建与多次运用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发言。
外媒报道欣赏
△俄罗斯:有利于振兴西部
本报莫斯科7月2日电(记者韩显阳)中国青藏铁路7月1日顺利通车后,俄媒体在第一时间迅速作出反应。
俄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台“第一频道”在1日晚黄金时间新闻中播出消息,称青藏铁路
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将西藏同中国内地连接起来。该电视台使用央视国际频道的直播画面报道说,中国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完成了世界难度最大的工程,该条长度约公里的铁路不仅穿越常年积雪的群山,而且还解决了在永久冻土层铺设铁轨的世界性难题。此外,电视台还报道了火车的给养、医疗设备等。
俄“电讯新闻”7月1日则引用胡锦涛主席在庆祝仪式上的讲话说,“这是中国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该媒体指出,这个耗资42亿美元的宏伟工程有利于中国落后地区的发展,振兴西部省区,“它的开通是给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俄罗斯“ROSBALT”新闻网以“中国火车攀上云端”为题,详细报道了青藏铁路开通情况。该新闻网报道说,火车将经过米的高海拔地区,比秘鲁境内穿越安第斯山脉的铁路所保持的纪录还要高出米。
△德国:“沿着铁路登上世界屋脊”
本报柏林7月2日电(记者王怀成)青藏铁路通车受到德国媒体的高度 《柏林日报》题为“沿着铁路登上世界屋脊”的报道,感叹中国人四十多年前就梦想建设世界最高的铁路,现在只用不到五年的时间就建成从格尔木通往拉萨的关键性的路段。报道引用我铁道部有关人士的话说,青藏铁路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给当地人民带来好处,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将因此得到提高。铁路通车将使运输价格下降,能源、建材和生活物资的价格将明显降低,进而促进西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柏林日报》还配图介绍青藏铁路的一些主要特点,对中国在铁路建设中投入1.54亿欧元用于环境保护,沿线建造33座桥梁以使藏羚羊等濒危动物的迁徙不受阻碍等都作了详尽报道。
△日本:能促进西藏经济开发
本报东京7月2日电(记者严圣禾)青藏铁路7月1日全线开通的消息在日本受到广泛 《读卖新闻》说,青藏铁路的开通能够促进开发经济发展落后的西藏自治区。现在每年到西藏旅游的人数为万人,铁路开通之后将增加40万人以上。此外,目前西藏与外界的货物运输主要依靠卡车,今后将有75%通过火车运送。《朝日新闻》则作了题为《火车驰骋在“世界屋脊”上》的报道,并强调指出铁路开通的日子为中国共产党创立85周年纪念日。
另据报道,日本旅游业期待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能够再次掀起日本民众赴华旅游的高潮。到年为止,日本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境外游客来源国,每年有三百多万人前往中国旅游,但在年日本赴华旅游的人数首次被韩国超过。
△法国:“铁龙在青藏高原上舞动”
本报巴黎7月2日电(记者宋斌)7月1日,开往拉萨的火车正式开通,法国主流媒体对此给予了高度 《世界报》1日刊登“北京为通向世界屋脊的火车举行通车仪式”的文章,形容直达拉萨的火车为“铁龙在青藏高原上舞动”,称这是中国民族自豪感的又一次体现,同时火车的开通也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省份没有开通火车的历史。文章指出,配有特殊设备的火车大多数时间将在海拔米的高原上奔驰,跨越座桥梁,穿越11个隧道,该工程总投资达30多亿欧元。文章还特别介绍了中国为保护环境和动物迁移,特别投入了约1.25亿欧元的资金,以保障这个绿色通道的健康运营。
《费加罗报》也同日刊登题为“中国为通向世界最高地的火车举行开通仪式”的文章,指出这是自“三峡工程”之后的又一重大工程,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为开通仪式剪彩,国家和地方的其他重要领导人也陪同参加了仪式。文章向读者介绍了进藏火车装备了特殊供氧设备、防紫外线辐射的特殊装置,以保障旅客乘车安全;火车在从格尔木到拉萨总长公里的区间内将穿越海拔米的常年冻土地带等。
法国《十字架报》也在报道中把通向拉萨的铁路工程称为中国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在人类生命禁区完成的伟大创举。《竞赛周刊》也发表文章指出,该工程的开通将对西藏经济腾飞,减少西藏进出货物成本以及加速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捷克:通往西藏的“超级铁路”
本报布拉格7月2日电(记者任鹏)青藏铁路1日顺利通车,捷克各大媒体对此予以高度 《权利报》载文称,继三峡大坝之后,中国完成了另一项伟大工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这条全长公里的“超级铁路”将拉萨与内地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从而为西藏的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创造了新的机会。
捷通社报道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青海的格尔木为铁路开通仪式剪彩,与全国人民一起庆祝这个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时刻。青藏铁路平均海拔多米,最高达到米,打破了秘鲁安第斯铁路的最高海拔纪录。
捷最大报纸《今日报》的网站则特意为青藏铁路开辟了特别专栏,列举了青藏铁路创造纪录的数字,并发布8张精美的照片,有火车在风光壮美的高原上奔驰和藏族人民满心欢喜乘火车等内容,让读者对青藏铁路有了更加直接的感性认识。
△南亚及海湾国家:人类铁路工程史上的奇观
本报伊斯兰堡7月2日电(记者周戎)巴基斯坦《每日时报》、《黎明报》,印度《印度斯坦时报》、《印度快报》,孟加拉《孟加拉国观察家报》,伊朗《伊朗每日新闻报》和卡塔尔《海湾时报》等7月2日在各自的国际版和评论版都对中国青藏铁路的通车作了积极和客观的报道,称赞中国在高原上修建青藏铁路是人类铁路。工程史上的奇观。伊朗报纸还着重报道了最近五年西藏经济连续保持12%的年增长速度;《海湾时报》把三峡工程、神舟六号和青藏铁路通车并称为中国近年的三大奇迹。
巴基斯坦报纸强调了青藏铁路通车对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减少运输成本所带来的好处,强调青藏铁路为帮助西藏提高发展速度,跨越发展阶段,保持社会稳定和秩序的意义。孟加拉国报刊还专门提到了此次青藏铁路通车时,先进机车所采用的新技术,如在高原奔驰的火车车厢中增加氧气,避免旅客高原缺氧,保证火车在冻土层的平稳行进,以及车厢内双层玻璃阻隔强紫外线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好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