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白癜风应该注意什么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624902.html
昌都,在藏语里有“水汇合处”之意,扎曲、昂曲在此相汇为澜沧江。奔腾不息的澜沧江,穿昌都城而过,带走了千百年的风霜,带来了新时代的飞跃。
日新月异的昌都城区
三年前,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肩负使命,奔赴福建对口援藏地区昌都市,在澜沧江畔扎下了根;三年来,他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发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援藏精神,不断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悠悠澜沧江,见证了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的情怀与担当。
“大家带着家乡多万人民的重托来到雪域高原,不畏困难、拼搏奋斗,帮助当地抓发展、抓建设、抓民生,干得很出色,为福建争了光。”今年4月,省委书记尹力在昌都看望慰问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时说。
如今,这一批援藏队员即将凯旋回闽。澜沧江,流淌着昌都人民对援藏队员的无比感激;澜沧江,奔涌着援藏队员对雪域高原的无限眷恋……
从开工到运营,接力援藏久久为功
盛夏的阳光,将洛松顿珠、洛松拉姆这对小情侣的脸蛋照得通红。
洛松顿珠,来自洛隆县孜托镇格亚村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年7月,他从西南民族大学毕业,并成功应聘到八宿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成为公司一名行政管理人员。在这里,他邂逅了同事、来自八宿县白玛镇乃然村的洛松拉姆,并展开追求。
八宿海螺水泥公司,是福建省第八批援藏队引进的福建产业援藏重点项目,也是目前昌都市最大的县级投资项目,迄今总投资约14亿元。年4月,项目主体动工。
洛松顿珠初识洛松拉姆时,也是福建省第九批援藏队进藏接手服务八宿海螺水泥公司之际。
“上一批福建援藏队首赴昌都,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良好业绩,为我们打下了良好基础。”刚到西藏,福建省第九批援藏队领队魏东就对全体队员提出要求,“援藏就是接力赛。我们要一茬接一茬、一任接一任,将既有项目建设好、运营好,让它们真正造福昌都百姓。”
那边,洛松顿珠围着洛松拉姆转;这边,援藏队员们围着八宿海螺水泥项目转。
福建援藏队八宿工作组组长林谋东牵头建立八宿县第一个各部门间的项目联动机制,创新推出“3+2+1”工作法,即“情况在一线掌握、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每名队员分别对接一个县职能部门和项目建设节点”“每名队员制定一份周任务清单”。据统计,项目建设期间,八宿工作组共帮助协调解决用水、道路等30余个问题。
年8月,八宿海螺水泥公司投产。从动工到投产,仅用天。
次月,洛松拉姆答应了洛松顿珠的追求:“都在同一个公司上班,有共同语言。”
如今,他俩年收入有10多万元,已进入谈婚论嫁阶段。洛松顿珠的家庭已成功脱贫,母校还推荐他参评西藏自治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典型。
八宿工作组对八宿海螺水泥项目的服务未曾止步:继续跟踪服务,保证每个问题都有专人落实,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川藏铁路、川藏高速等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水泥供应企业;引导海螺集团发挥资金、技术及管理等优势,共谋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拟投资分布式光伏、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等项目。
“福建援藏项目带动了家乡发展,并拓宽了我们的就业渠道。”洛松顿珠心怀感恩。
随着更多援藏项目转入运营,福建援藏队员更清晰地认识到,援藏不仅仅是“投一些钱”“盖一些楼”,而有着更新的工作内涵、更高的工作要求。
年12月,昌都市妇保院迁址新建工程启动,其中,福建援助资金1亿元。“年7月,我们刚来时,这里还只是一个刚完成主体建设的‘空壳子’。”援藏期间任昌都市妇保院院长的刘达宾回忆道。
落实房屋装修方案,医院管理经验,培训本地医师,建学科……经过刘达宾们的努力,如今,该院已初步发展成一家儿童眼科、儿童口腔等特色科室优势明显,病理中心建设走在自治区前列的高原地区现代化妇保院。
年底,福建省委、省政府及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向昌都市援赠首批20辆新能源公交车,并由此推动昌都组建开投公交公司。
公交车有了,但管理跟不上,怎么办?福建援藏队协调福建省国资委、省交通集团,选派3名管理骨干短期援藏,成立“便捷公交小组团”,协助开投公交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启用智能调度系统、优化原线路并增设新线路、推广掌上公交App。如今,群众对公交服务满意率已从最初的65.8%提升至91.3%。
从帮扶到引领,福建经验熠熠生辉
盛夏的阳光,将左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五星红旗照得格外鲜艳。
旗台旁,25岁的格桑正带着小朋友们唱藏歌、做游戏。来自旺达镇则巴村的她,经过培训,已成为左贡县和欣社工服务中心的一名正式社工。这是福建援藏工作队左贡工作组组长黄新聪从厦门引进的一家专业社工机构。
在左贡工作组的支持下,左贡县委宣传部向和欣社工购买服务,并以旺达镇列达村为试点,于年5月启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项目。
根据协议,和欣社工每月须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开展8场活动。
“我们通过绣五星红旗、讲红色故事、看红色影片、绘红色印记、演家乡特色等活动,宣传党的政策、宣讲各种法规。”格桑告诉记者,活动之外的工作时间,她也都坐镇实践中心,与村民们聊天,帮他们解决一些生活小问题,辅导小朋友做作业,陪他们玩游戏。
长期以来,村民们闲时喜欢去寺庙,甚至会带上家里的小朋友。如何把他们吸引到实践中心来?
左贡工作组与和欣社工想出一招:村民参加实践中心组织的活动,或者平常到实践中心“打卡”,都可以获取一定的积分;年底,积分可以兑换水壶、打茶机等生活用品,积分排在前面的村民还可免费赴昌都市区、厦门实地参观。
慢慢地,实践中心有了人气,“有事找社工”也成了村民们的一种共识。
为了跟在昌都市区打工的女儿视频聊天,60多岁的边玛央措找到了格桑,让其帮忙下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bbts/25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