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正式召开。两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会中的议案、建议和提案充分体现着全国人民眼中的焦点与热点,涵盖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方方面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今年两会的举办意义非凡。回顾过去,着眼当下,究竟有哪些热点深深牵动着全国亿万民众的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盘点那些建议提案中的文旅关键词。
年两会文旅关键词回顾
1
总书记:聚焦时代与人民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上,表达了对文化文艺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高度重视。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发言多次提及“时代”与“人民”,再次重申了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密切联系群众、为时代立言的重要性。
2
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化惠民+文旅融合+营商环境
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明确提出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为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报告分别对互联网内容建设、文物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发展作出部署。报告特别指出年要发展壮大旅游产业,为文旅发展奠定了整体基调。
3
部长通道:文旅精品+文博建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中,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和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亮相,分别强调了文旅融合与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意义。雒树刚部长指出,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可以更加有活力,旅游也会更加富有魅力,要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推出更多文化和旅游的精品。刘玉珠局长则就博物馆的定位与供求矛盾,提出紧扣博物馆的功能定位的工作重点。他表示,要坚守底线,做到“高雅而不深奥,亲和但不媚俗”。
“紧张有序,成效明显”
提案答复落实最强音
回顾年,文化和旅游部共办理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件,其中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件,政协委员提案件。建议议案中,文旅融合、非遗保护、文化扶贫成为高频关键词,也成为全年政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用“紧张有序,成效明显”对过去一年的办复情况做了充分的概括。正是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这些提案真正实现了“件件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并在“非遗+扶贫”、“旅游+扶贫”等方面发出了最强音。
1
非遗——足不出户的“文化扶贫”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年两会中涌现了不少具有“双重身份”的代表与委员们,他们本身就是非遗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有体会,也格外重视。传承人们提出让传统工艺美术和非遗项目“活”起来,通过出台行业扶持政策,建立国家级传承人博物馆等多项措施,真真切切保证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据副部长介绍,文化和旅游部去年启动支持地方建设非遗工坊项目,通过支持发展一些传统工艺,甚至是家传的工艺,向贫困户普及,通过贫困户掌握这些技术实现脱贫。现已建立工坊超所,带动项目超多个,培训近18万人,带动近50万人就业。在非遗工坊项目带动的就业人群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近23万人,非遗项目的启动直接带动2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2
“旅游+扶贫”
是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年《政府工作报告》落实情况显示,截止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减少万人,超过目标任务量。在扶贫的各项工作中,旅游脱贫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亮点与抓手。全国平均来看,旅游脱贫已占到扶贫总任务的17%至20%,西藏等部分贫困程度较高的地区甚至超过30%。在此基础上,文旅部帮助“三区三州”的个旅游扶贫重点村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同时完成了西藏冈底斯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整体规划,以及南疆四地州、云南怒江州、四川凉山州、甘肃临夏州旅游扶贫专项规划,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超62亿元。
3
“直播+扶贫”——文旅扶贫新方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年初,疫情的突然而至对全社会各行业造成冲击与影响,疫情期间大量线下生产活动停摆,而与此同时线上直播新工具的兴起却为文化扶贫提供了新思路。
“直播+扶贫”在带动消费扶贫的同时,也成为地方领导综合能力的重要考验,“领导干部直播带货”一时间成为现象级消费扶贫行为。据商务部通报,一季度全国电商直播超万场,共多位县长、市长走进直播间为当地产品“代言”。其中在河北保定的首次“直播带货”中,开播3小时就卖出3.3万单,销售额总计.6万元。由此可见,“直播+扶贫”让扶贫农产品线上销售成为扶贫助农中的新亮点。
两会文化领域关键词预测
1
文化扶贫
年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同时也是决胜全面小康之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美丽乡村与扶贫话题的讨论具有极高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也成为了委员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bbts/2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