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畜牧业发展形势向好

“总体看,我国畜牧业目前已形成比较充足的生产能力,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发展机制,形成了稳定可控的质量安全系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草原政策体系,为现代畜牧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对《经济日报》记者说。

“稳”,主要是生产稳、质量稳、生态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肉类和禽蛋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奶类产量居世界第三。年,全国肉类总产量万吨、禽蛋万吨、牛奶万吨,年均增长1.7%、1.7%、1%,肉蛋奶人均占有量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99.4%,畜产品中“瘦肉精”监测合格率99.9%,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在%,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能力和条件进一步提升。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10.28亿吨,连续5年保持在10亿吨以上,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4%,重点天然草原平均牲畜超载率连续3年保持20%以下,草原生态呈现稳定向好势头。

“优”,主要是产业素质优、市场竞争力优。

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54%,比年提高9个百分点;生猪规模养殖场26.7万个,增加4.7万个。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国家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家,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47%;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32.4万个,占总数的24.3%。饲料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年产量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达到32个,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1%。行业生产效率和生产力持续提高,生猪出栏活重公斤,比年增加7公斤。平均每头能繁母猪提供的仔猪数15头,比年提高1.3头。奶牛平均单产达到6.5吨,比年增加1.5吨,年产9吨以上的高产奶牛超过万头。

我国畜牧业仍需要调结构、调布局、调规模。年,我国肉类产量比上年下降82万吨,肉类结构中猪肉产量下降至63.6%,禽肉和牛羊肉等肉类产量增加,“一猪独大”局面逐步改变,畜产品供应日益多样化、多元化。《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的施行,倒逼畜牧业加快布局调整优化,南方水网等地区生猪养殖逐步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畜禽养殖散户加速退出,养殖规模正持续扩大。年全国生猪养殖户减少多万个,养猪户第一次降到万以内。奶牛养殖场(户)万个,比年减少32%。

草原治理持续加力

我国草原面积近60亿亩,约占国土面积的40%。近年来,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围绕“生态、生产、生活”和“牧区、牧业、牧民”工作大局,持续推进草原生态改善,草原保护政策体系也日趋完善。

年起,国家在内蒙古、新疆、西藏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同时,逐步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牧民增收。年中央财政投入资金亿元,年起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黑龙江等5省的所有牧区半牧区县,资金总量也逐年增加。最近5年间,中央累计投入资金.64亿元,实施草原禁牧面积12.33亿亩,草畜平衡面积26.05亿亩,牧草良种补贴面积1.2亿亩,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万户。年,经国务院批准,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继续在13个牧区省区实施,并调整完善了政策措施。如提高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取消原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牧草良种补贴;加大绩效评价奖励资金投入;调整完善半农半牧区政策实施方式,并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河北省接坝区草原面积较大的区域,构建和强化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农业部、财政部共同制定了《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指导意见(-年)》,确保政策资金及时落实到草场牧户。

近年来,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深入推进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等草原重大工程,并强化草原保护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针对性。如退牧还草工程重点治理退化严重的草原,京津风沙源草原治理工程重点治理沙化草原,岩溶地区草地治理工程重点治理石漠化草地。年起,进一步完善了退牧还草政策,扩大了实施范围,提高了中央投资标准,黑土滩、毒害草退化草地治理纳入工程实施范围。

年,经国务院同意,历经10余年的退耕还林工程更名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耕还草首次被正式提出。年至年,退耕还草任务逐年增加,从占退耕还林还草总任务的3.4%达到11.6%,年起退耕还草补助标准也从元/亩增至0元/亩。年推动启动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工程,中央投入基本建设资金3.6亿元,在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和新疆先行治理万亩已垦撂荒草原。牧草良种体系建设已纳入全国现代种业工程规划,加快推进我国草种产业提质增效。

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为54.6%,比“十二五”初期增加3.6个百分点。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10.39吨,同比增加1.03%,连续7年稳定在10亿吨的水平,草原生态总体向好。草原补奖政策平均每年有.3亿元资金直补到牧户,牧民年人均政策性收入近元,占牧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超10%,已成为牧民转移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转型升级亟待突破

随着畜牧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畜产品消费增速放缓使畜产品供需结构矛盾更为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对传统养殖方式形成了巨大挑战,廉价畜产品进口冲击对提升国内畜产品竞争力提出了迫切要求,食品安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bbts/229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