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近日在重庆调研时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供给侧。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列为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中国供给侧改革策略终于从“纸上谈兵”落到了实际政策操作层面,结构性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以下是广发研究供给侧改革行情讨论联合主题策略:陈果首先我从主题策略角度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对于供给侧改革的看法。总体来看,我们认为,供给侧改革作为一个主题是成立的。该主题目前还处于一个刚刚成立的阶段,我们称之为立题,这个阶段投资者的对该主题的信念有限,行情激烈而短促,把握难度最高,甚至可能只是交易性机会。如果后续去产能的进度超预期,那么实质性变化可以产生更持续的主题行情,我们称之为实变阶段,把握难度相对好一些。最后,当去产能进展到改变基本面(供求与价格)趋势时,那么就脱离主题,进入基本面的右侧投资阶段,把握难度相对最低。供给侧改革缘起于年10月,中央财办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刘鹤表示,要大力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更加重视供给侧调整,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一个主题,无论它有多大,在新信息的初期,市场往往是需要一个消化的阶段,在这一时间段,这一主题在市场上还只是在蓄势,还不能算正式成立,直到后面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场仍然处于一个消化的时间段,市场包括社会各界对于供给侧的含义有很多争论,对于去产能的力度与进度都有很多的问号。这一主题的拐点是,年1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其中明确提到了供给侧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同时明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必然会带来一些冲击,而且这些冲击很可能会从经济领域延伸到社会领域…阵痛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值得的。这篇文章从权威视角给了供给侧改革明确的解释,表明了在经济社会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去产能是坚定不移的,因此周期品从中期角度来说,市场预期应该是要有所好转的。供给侧改革作为一个主题,受益逻辑清晰明确,已经是成立了。但这个主题能走多远,取决于在经济增长主要是就业、以及债务问题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去产能去得有多快,这是市场核心治疗皮肤病最专业的医院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bbts/20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