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甘作人梯
张国器
人生像一个大舞台,要演什么,全由你自己决定。想不想把自己的角色演好,也完全由自己作主,但客观条件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如我想做画家,但领导却要你当报纸编辑,也只能默默地做一个人梯了:从美术教师——美术编辑——文化馆美术干部------要把人梯做好,也是很不容易的事。回顾我这一生,大量的时间是为人作嫁衣,充当人梯使许多人在我的肩膀上攀登上进。有时我很想搞些本行业务,但又看到许多人举步唯艰,于是就又停下笔来,去助人为乐。我常这样想,舍弃我一人的名利,换取更多人成长,对社会利益上来说,应该是很合得来的。因此我的一生是很有价值的,无怨无悔------编辑生涯年我调《河南日报》任美术编辑,这时全国大规模基本建设开始,我在本报和《郑州日报》上发表了不少反应郑州基本建设的的速写。有三幅被选印在《河南素描集》上。我自感水平低下,挑不起运这副重担。每晚同王威、史正学、白荻四人到省美协马基光先生处的画室进行素描学习,周日四人一块到郊外进行水彩写生、或模特儿画人体素描,都由马先生进行指导。三年无一日缺课,这对我一生绘画起到了奠基作用。抽空就到开封艺术学校向李永海、丁折桂、沙清泉等老师们请教创作。《河南日报》每天收上来的画稿多在五十件以上,组长軎扬辉要求我每稿必退,并且还必须写信告诉作者毛病在哪里?以后又要哪些内容的画。当时我的水平很低,每次的信稿多不达意,都是由组长修改后再誊写的,写不出来,就学王朝闻的《新艺术创作论》《新艺术论集》《面向生活》《以一当十》等著作.慢慢地学会了些写文章的本领。但我每天的时间多是用到写退稿信上,不能画画感觉到不是滋味,后来派我到郑州记者组工作,这时全国基本建设开始,我画了许多建设工地的速写,在郑州期间认识了《郑州日报》的美编沙莎和龚柯,他们经常把我的作品拿到《郑州日报》发表,我和沙莎共同创作了《我国第一个宪法公布》先在郑州报上发表,《河南日报》的领导批评我说:“怎么你不为我们服务,吃我们的粮,却为人家当兵”我感觉这里确实不如到《郑州日报》工作,不久《郑州日报》的李晴果然到开封要求调我,社长丁西凌,说我能干,不久就和小学教师李鹏翎、图书馆的张万钧,结成同盟,三人每在周日,结伴到郊外写生,或弓背街小学里进行素描练习,开始画水彩,后来画油画,直到五七年,鹏翎被划为右派为止。这时郑州艺术学院调来了两个年轻的画家王儒伯和邱光正,我们经常将自己的油画习作拿去请他指正,或看他俩创作,收益不小。年12月我因被圈定为极右份子,下放到罗达庙劳动三年,实际我在生产队里的时间很少,大部分被抽去搞各种展览,大跃进展览、小麦丰收展览,后被郊区抽调到文化馆,郊区将全区的美术老师一百多人办了个壁画学习班,由我主讲,我们住在关帝庙小学,我教老师们学画人物,一个月后,带领老师们到各公社创作大跃进壁画,我和孙要文巡回指导,从此和郊区有了关系,多次被邀到那里办美术学习班,为郑州郊区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其中上美术大学的有三人。报纸的退稿,就是为了引来更多的作品,我给作者写信,第一条,只有鼓劲断不伤害作者的积极性,我实际在充当着他们的老师,有一次我到息县办事,下了汽车,忽然风雨交加,我到前边一所房中避雨,那是息县东山公社的文化站。主人问了姓名后,从箱中取出一叠我在《河南日报》时写给他的退稿信,足有五十多封,他是个画家,在我许多次的帮助下,他创作不少画,才被调到这里为文化站站长,他认定我是他的恩人,接着大摆宴席,真是好心必得好报。《郑州日报》是河南漫画的发源地年郑州市开始了大规模经济建基本建设,几个纺织厂相继落成。从上海和一些大城市调来了一批文化素养较高的工人,他们中有的原是《上海工人报》和上海《新民晚报》的美术通讯员,如华耀、罗玉秀、胡同、巫德华等人,来到郑州就向《郑州日报》投稿,于是就为其他厂的工人引了个头,从此郑州就出现了漫画。我当时担任报纸美术编辑,自己本来就喜欢漫画,于是抽空就向各大厂爱画的工人进行联系,又在郑州纺织机械厂、第二砂轮厂建立了工人漫画小组,并定时给他们上课。因为报纸需要美术作品,那就要培养作者队伍,并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年我们与市工会合作在老坟岗工人俱乐部,共同举办了郑州市第一期工人美术学习班,我们报社的三个美术编辑和社会上三位画家,共同担任教师,我任教务主任,沙莎、龚柯、靳福顺和我任教。培养了第一批工人业余画家。我们从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取来的美术讲义,教会五十位工人人体解剖和绘画构图以及色彩知识,这就给许多厂里的宣传鼓动工作,增添了力量。为未来的业余美术爱好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着我在五年内的所有星期日的晚上,我和李智先生,到省文化宫采用说相声的手法,向工人同志们讲解漫画知识,白天到市文化馆为群众讲“如何画漫画”,报社里建立了“漫画作者组,每个月出刊一期《工人的画》专刊。每个月开一次作者会议,在会上,宣布最近以来报纸需要报道要点,并讨论每个人来稿的优劣点处,郑州的漫画队伍,逐惭形成了,漫画在郑州大地上普及开来。《郑州日报》的领导张骚人先生,是很重视报纸的群众工作,他要求群众办报,经常教育我说:“你一个人只是一支笔,能画的画是很有限的。若能将全市的美术作者都发动起来,那力量就大了。”于是把我这个年轻人定为美术通联工作。我一天到晚骑着车能走访十几个画画的作者,我常常将自己经过蕴酿成熟的漫画构思,奉献给初学作画的同志,并到家多次帮助修改。使他的作品能在报上初露头角,当他的能力和信心都能独立时,一个个漫画家在报社的培养下成长了起来。一个出版社美术总编的起步年九月,郑州日报收到一个初中一年级学生刘德璋寄来的画稿,题目是《儿童队中的老将》,开始我们看后、感到这张用油光纸画的画,线条软弱无力,造型不准,大家看后,便随手将它扔进字纸篓里了。后来我又觉得一个十几岁孩子画的画很不容易;画的内容还有点意思,于是又从字纸篓中捡起,抚平了,稍加修改,发表了。一星期后,我到他所在的郑州三中,找到美术老师李云亭先生,由他将小画家刘德璋唤出。一个身穿草绿色上衣,身材瘦小,咀上沾着黑墨的小孩站在我的面前,在他的后面门外,站了许多来看热闹的学生。我问他:“寄给你的稿费都咋花了?”他说:“买了顶帽子”,又问他:“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他说:“想当个画家。”我给他说:“我是郑州日报的美术编辑,叫张国器。我可以帮助你实现你的志愿,你星期日可到报社找我。”于是他在高中毕业之前,差不多在每周都到报社去。我教他如何画速写,学习线描;学会漫画构思等本领,后来缪印堂和画家刘小青给我们寄来了不少画稿。其构图和线描、人物造型都非常有工夫,我就把发表过的来稿全送他学习保存。这样他不断学习他人之长,水平逐惭提高,后来他在客车厂当了一名工人,不断在各报刊上发表作品,逐渐成了郑州市一位小有名气的业余漫画作者,是我们报纸不可缺少的一位美术供稿者。他们客车厂党委宣传部的一些人,感到嫉妒,向报社来信说:“刘德璋父亲系国民党师长,因此不准再发表他的作品。”报社周总编看了信后,感到这个要求不合情理,便派我代表编委会前往解释,我持着报社编委的信前往争辩,我说:“刘德璋本人是个学生出身,他父亲虽是国民党的师长,但是在抗日战争时与敌战斗中牺牲的,何罪之有?我们报社编委会认为,只要他本人没有越规行为,我们用不着你们的批准,就要照发不误。”客车修配厂的人,瞪着眼没话可说。就这样我为这位作者争得了发表作品的权利。年他被《海燕出版》吸收为专业美术编辑,后来因他工作能力特佳,能吃苦耐劳,就又提升为总编。并被河南漫画研究会推选为会长之职;现在已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员。他自己编印出版了一本他自己的漫画集,并在序言上,特别提到了当年幸遇我这个作编辑的人,在我的帮助下顺利成长起来。现在他的父亲因在抗日战争中与敌战斗中牺牲,政府以革命烈士待遇对待。为他找对了位置有一天我到《河南日报》社找吴懋祥研究问题,老吴说:“我这里收到一位叫崔恒庵的老师许多张宣传画,可惜达不到发表水平,退了吧,又恐伤害作者的极积性,你看是不是跟着你画漫画?我立即答应。在我走时将他的一大捆画带回了《郑州晚报》,又写信给他说:“你的作品由《河南日报》转给了我们,经研究后,认为你如愿画漫画的话,我们可以帮助你,请你于这个星期日,到我报美术组找张戈器同志面谈。”果然,这位崔老师按时到来,谈话间他很乐意搞漫画创作。当时我就把我写的讽刺诗《替死鬼上任》交给他,要求他配一幅漫画。第二天我就骑车到他家去看草稿。当然,他第一次画漫画,还摸不着门道。我就帮他起了个小图,再请他描线,画成送到报社之后,在人物形象上我给予适当修改。画成功后,他暑名为崔子剑从此这就成了他终生的名字了。以后这位崔老师,不断来稿,我们就变成了很要好的朋友。我们对作者的每一幅画,都是像老师教学生那样耐心的帮助,有意识地引导他掌握漫画规律,一定让他首战告捷,才会产生对漫画创作的信心。我对许多初学漫画的人,都是这样,才培养出一大群漫画家,如潘进武、胡庆达。欧阳德尊、张木森、张志泰、孟庆元等等,如果不这样,郑州市就没有漫画供报纸发表了。这位崔子剑老师果然不负所望,他后来逐渐成为了河南的名画家。被选为河南漫画研究会的副会长,中国美协会员。现在不仅画漫画,而且还是位画虎的名家。一位高级裱装师的成长史年8月,荥阳县文化馆搞了一次书画展,要我去审查,我到后看到:几十幅书画软片,贴满了一个展室,风一吹,作品乱飘。使人看了很不舒服,也不正规。我建议他们将作品托裱一下,可是全馆没人能干这种活。一有位叫卢德骥的青年画家,那时他是砖窑厂小学的美术教师,他画的水粉连环画《红领巾救火车》在整个展品中是比较好的,他看到没人学裱画,于是道:“我来学学如何?”我欣然同意。于是我和荥阳文化馆里一位同志,冒雨到上街区买了宣纸和板刷,回来后我就用几种代用品的刷子,教卢德骥托裱起来,经过三天的工作,一幅幅平平展展的书画作品展出了。后来市内的展览开始裱装时,我专程到砖窑厂调他前来学习,经过一个月的磨练,小卢的手艺大有提高,每天能托五十张画。省里美展办公室的吴明耀主任我俩是老同学。一次来找我闲谈时,说到裱画问题;感到每次请人装裱,非常被动,并且请来的老先生也特别难侍候,他说:“如有个青年裱画的,该多好。”我向他推荐了卢德骥,我说:“他可以帮助省里装裱一个月,但你们必须送卢德骥到北京荣宝斋学习半年。”老吴慷慨允诺后,我又专程到荥阳砖厂为他请了一个月的假期,一个月后,老吴果然送小卢进京学习,荣宝斋学成后,卢德骥就成了省美展办公室的专业装裱师了,以后又仿问了日本,在国内大有声望。还不断为国家装裱重要作品,现在是我省裱装技术声望最高的高级装裱工艺师。两只咬人的“狗”由郑州市群众艺术馆和漫画研究会发起,和杭州、兰州、广州、福州共同举办的“五州漫画联展”于年3月在福州市群众艺术馆开幕后,在杭州、兰州、郑州、广州以次轮展,郑州市展出后,由我将展品送交广州漫画组织展览。当我携带五地的漫画展品抵达广州之前,收件人约定我们在广州文化公园见面,接待我的是,全国知名漫画家廖氷兄先生。这次我不远千里到广州又相会,按道理应该是一个热情的情景,谁知一见面,他笑着说:“唉哟,我们的狗来了!”我始料不及的说:“廖老,多年不见你可好啊,我怎麽我是狗啊?”廖老先生板着脸说:“咋不是狗,我俩都是狗,是咬人的坏狗。在反右派期间,你我都是报纸美编,咱们被人家逼着在报上天天画漫画骂人,你说是不是?我可是天天能看到你们的《郑州日报》,你这只恶狗,可画的不少啊!”我说:“那时领导将右派帽子拿在手中,给我下命令说:“哪一天在报纸上看不到你的反右漫画,那天你就是右派份子!”你想我敢停笔吗?”我俩都笑着说:“违心啊!”。这件事得从头说起。在年二月间,漫画家李寸松先生,到了郑州在郑州文代会上认识了我。看了我曾在《漫画》月刊发表的几幅作品和《郑州日报》的一些漫画,回京后向《漫画》编辑部推荐,我到北京《漫画》编辑部学习,有幸认识了许多世界知名的漫画大师,结识了不少漫画界的朋友。学习了不少漫画创作本领。回郑后,才有能力大力开展郑州市的群众性漫画创作活动。年4月我在北京《漫画》编辑部学习,临时担任来稿的初选工作,那时正是反右派前夕,但瑞猊未现。廖老从广州专程前来送他的漫画新作《十把扇子》。米谷老师和他寒喧后,就把我向廖大师引见说:“这是我们中国最老和最大的漫画家,是漫画界的元老,是我们中国的漫画大师。我深深地向廖老鞠了一躬,说了一些敬佩和问候的话。接着米谷老师就拿起廖先生的《十把扇子》的画稿,对着上面的诗唱起来。我们就是这时认识的。中国的漫画家,大都不是在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多是自学成才。因此我跟大师们学习,也只能是听他们在评论画时,所道出的漫画规律,用笔记下来,以后再慢慢消化。到了八十年代,方成和缪印堂先生才从相声艺术和漫画中找出规律,分别写出《笑的艺术》和《漫画ABC》的。那时只有在米谷老师的引荐下,对老画家们个个登门造仿,听他们讲述创作漫画的经验,从中细细琢磨,把感性化为理性化的认识。我除了向漫画编辑部的许多专家交谈外,先后拜仿过张仃、张正宇、丁聪、叶浅予、华君武、方成、苗地、王乐天、李滨声等人,并向他们求教。我白天,在编辑部上班,收稿退稿,选取较好的画稿送交米谷老师处理。每晚上要画一幅作品,第二天由画家们给以指导。使我最为感动的是,米谷老师对下面的来稿,虽然存在问题,但觉得稍有可取之处,就设法挽救,他常常嘴里吊着大烟斗在室内来回度步,绞尽脑汁为作者出点子,想好了才教我把编辑的想法写信告诉作者,让他修改。最后帮作者画出一幅成功的画。这种高尚的品格,也影响了我,在当编辑时,也作为一种职业道德继承下来。在我将离开北京时,米谷老师借给我一百幅画家画的原稿,要我回郑州市展览,以便在郑州培养一大批漫画家。我回来后,在市文化馆展出并开了座谈会,我又在全市美术作者大会上作了漫画讲座。又带着这些原作到铁路文化宫和省文化宫展出。受河南日报社邀请,对编辑部全体人员进行了讲学和展出。在省文化宫每星期六晚上开展漫画讲课,我都作为教师主讲漫画,培养了不少漫画作者。这样不拿报酬的培训班教师共干了十五期,才有郑州市众多的漫画家出现。点燃全省漫画之火邓小平复出以后,内心极为振奋,我恢复工作后的第五天,就向全市下发了通知,召集省会漫画作者会议,会议地址就在郑州市群众艺术馆。到会约有近百人,其中省直就有30人,组建了《省会漫画创作组》,我被大家推选为组长。我们制定了工作规划:决心将河南的漫画创作推向高峰。第一:邀请全国知名漫画家,到郑州市群艺馆举办“河南省漫画讲习班”;第二:年底举办省会第一届漫画作品展览。郑州漫画座谈会部分同仁合影:前排:王忠阳、巫德华、张国器、郑凤岐、彭追云、刘德璋、崔子剑后排:王振东、李运江、金伯年、倪宝诚、郭园林、耿炳伦
二排左5:缪印堂左6:张国器
我是漫画界老人。北京的大漫画家,我大都相识,于是我写信邀请知名画家缪印堂先生,来郑州开班讲学,这是全国第一次举办漫画学习班,共收学员八十人,除郑州市五十人外,尚有息县、荥阳、新密、洛阳的学员。学程一个月,学员在缪老师的辅导下,创作不少好的好作品,这就使我省漫画水平得到空前提高。接着丁聪、王福祥、等一些知名画家接连到我馆讲课。我们又将这一些年轻人组建了《郑州市青年漫画创作组》共十五人。我们举办的省会第一届漫画展览,共收作品三百件,经评选后展出二百件,在省文化宫展出一个月。《河南画报》社派记者马国强到来拍照,发表了两个专页,共五十幅。为了鼓励作者,经市委宣传部和市工商局批准,在二七广场宣传栏里定期展出《漫画窗》十八个,除展出漫画作品之外,并附设了五个漫画广告栏,藉以创收,以便为漫画作者发放稿费,这种以文养文的办法,曾受到国家文化化部的表彰。那时对漫画广告的创作,还属一门新课题,我就自己单枪匹马地摸索和尝试,经过一段实践,引来了许多客户,因为有了钱发稿费,才使《漫画窗》的稿源极为充沛。在“省会漫画创作组的基础上,我又帮助《河南日报》社的冯淼先生组建了《河南漫画研究会》,经会员大会选举,接连三届我都当选为副会长,我的作品三次参加了河南省三届漫画展览,其中《多子夺福》被评为最隹作品奖,受奖金三百元。全国共有八家报纸转载,作品《坐化》被评为二等奖,作品《白了少年头》评为一等奖。为了悼念邓小平的逝世,我曾在河南日报一版发表的《腾飞皆因点睛人》,后被推荐为全省漫画作品特等奖。全省最早最大的暑期美术学习班年夏天,郑州市委为了使全市学生们能很好度过漫长的署假,要求我们艺术馆组织个全市的美术学习班,领导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我。我在全市内选取从美术专科学院毕业生的教师三十人,作任课教师,从河南大学和轻工学院请来了五位教授,和郑师的两位高级教师,作为高级班和中级素描班的执教者,从教师中又选出五位富有领导能力的,作为分校校长,召开了三次教研会,分别审查了每位教师的教案,明确了职责,就开始向外招生。报名时学生们来了满院,当时的书记李学源同志,看到那麽多学生,内心无底,劝我是否少招些学生。我向他解释说:“你别怕,我曾作过农村和工厂的群运工作,我有能力并且也有经验完全可以驾驭这项工作。一切由我负责任”。我们设了五个报名窗口,按就近入学的原则收取,共设了本馆、铁二中、十八中、七中、伏牛路小学五个分校,分为高级素描班、中级素描班,初级素描班、国画班。每个分校设三个班。共拥纳三千学生,为了向各分校提供画素描的石膏模型,我们又建了个模型工厂,有五个工人专门翻制石膏模型,顾专人往各校运送西瓜和模型。我自己骑着自行车,冒着酷暑在五个分校间来回巡视,以解决教师和学生中发生的问题。如教师的饮水困难,七中的学生,把写生的茄子扔到国际饭店里,引起纠纷。素描班把老师借来的范画偷走了;十八中分校学生和老师打架问题;铁二中分校不按时上课,等等,我都一一妥善解决。这期大规模的学习班为后来大批学生考入美术院校打下了良好基础。和县区文化馆美术干部们
(左:曹云霞高庆鸿张国器李宗寅后:耿炳伦张玉玺)
接着我又负责办起了实用美术班,这是因为社会上的商品外型设计、商标、装潢急需。我聘请了轻工学院画国画的教授宋晓东、本馆雕塑专家吴树华馆长、搞图案的省文联高级编辑包杰、作商标设计的省外贸局的高级设计师胡庆达、长于速写的我馆黄居正副书记、画水粉画的省歌舞团国家一级画师汤君超等人,作为任课教师。我负责全部教学的督导及班务工作,七中高级教师马瑞增,帮助进行巡回指导。原计划招学员四十人,当时因为刚刚开放,社会上搞实用美术的人才非常奇缺,所以报名的人数特别多。还有领导常托人走后门,设法让子女能够进入学习。我们严守质量关,只看考试成绩不顾情面,对于基础低的,都一律刷去,最后录取了五十名学生,一个教室里坐得满满地,老师教得都很认真,学员们也很刻苦。洛阳牡丹花会期间,我和国画老师宋晓东,带领他们前往写生半个月,通过短短地四个月的学习,成绩很使人满意,许多人学习尚未结束,就被用人部门录用了。荥阳县来的三位学员,被安排到荥阳被单厂作了设计师,有几位到了工艺美术社作了工艺师。儿童画的魁首河南省有一亿人口,少年儿童有三千三百万,使人感到惭愧的是,在年以前,我们全省在历届国际儿童画大赛中,却不能获奖,参展的也仅有十一幅。而台湾省,每届都有一万多幅儿童的作品送选,每次获金奖的都在十幅以上。其重要原因,不是我们的孩子们愚昧所致,而是反映我们学校的素质教育,不能与先进国家接轨,同时也缺乏对学校的美术教学的研究。省文化厅按国家文化部的要求,要注重对少儿的美育工作,要求每省都有专人来抓这项工作。省里要求我市选出一个同志来担此任务,当时艺术馆的黄居正副书记要我来挑这副担子,那时我刚恢复工作不久,只想多创作些漫画作品,但又不想使老黄同志为难,他认为我作过报纸编辑,也做过中小学美术教师,又懂得美术创作,我从整体考虑,就答应了。开始我不知这项工作的深浅,只认为把孩子们的画,收了后再转寄给国家外展公司就行了。后来将我们孩子的画和国外儿童的画进行分析比较,才感到根本问题,在于老师用什么思维方式进行教学,有着直接关系。张国器在一次儿童画研讨会上
我曾做过小学和中学的美术教师,并采用奥地利美术教育家齐·赛克所创造的《自由式美术教学法》施教,这能使全体学生对美术课都能产生兴趣,能培养学生独立的性格和创造性。美术课不是绘画的技术教学,它应是审美教育和创造性培养提高的启迪。我走仿了一些中小学,发现大都是把美术课,当作画画手艺的传授,这种教学法,远远停滞在三十年代的水平。于是我想:要使我们的孩子们能和先进国家的儿童比肩,就必须对美术教师进行再教育,将老师们的教学方向来一个扭转。为了给教师们一个提高的机会,我从教学的指导方向和绘画技能两方面下手。通过努力,促使文化和教育主管部门共同组建了“郑州市少儿美研究辅导中心”我任第一副会长和秘书长,各区县都以各文化馆为基地,组建了该地区的“少儿美术辅导中心”,文化和教育协手工作,这样一个庞大的联手机构,覆盖了整个郑州市的城乡。年2月我到北京的“中国少儿活动中心”访问了专家龙念南先生和中国对外展览公司的负责任人田福会同志,又到文化部向小路同志讨教,得知我国将要在六月一日举办全国少儿版画展览,回来后就请了版画家陈天然和张松正先生,在艺术馆开办了五期教师版画学习班。在这以前,大部分教师不懂版画的技法,经过一周六个半日的学习和亲手操作,市区内有近百所中小学教师,都能熟练地掌握木刻、纸版、石膏版画的水印、拓印、和油印技术,并且可以把版画技法,教给自己的学生们做着玩。这种手脑并用的美术活动,引起了学生的莫大兴趣。我带着这些学生习作,走中牟、到荥阳,串登封、转新密,跑巩义,抵新郑。走一处对教师教一处,给学生们展一处。没有多久全市一股版画热风在城乡各学校刮了起来。最后我们向北京中国儿少年活动中心送去了二百三十幅作品,入选了五十一幅,其中有五件被评为优秀奖。在这次“全国儿童版画展览会”首次展出了我市孩子们的许多画,在数量上排为全国第二位。我们许多学校的校长高兴的率领美术教师和学生进京参观。从这以后,我们的城乡美术教师,把艺术馆的美术干部当作了知心朋友。我经常到北京借一些国外的儿童画,在星期天举办作品分析会,从人家的教学思维,到出奇古怪的绘画技法,由大家分析讨论。年春节时,我到省文化厅赵建功处长家去拜年,赵处长让我看了国家文化部刚下发的有关举办《全国儿童画展览》的文件,当时我照抄一份,归来后,就以市文化局的名义向全市各区县下发了“举办郑州市第二届少儿画展览”的通知,定于四月五日收稿,五月中旬选取优秀作品送省。由于我们在寒假中,就已经开始了工作,所以一开学全市各校就一齐开始了创作,比起他地方早两个月。这次在全国少儿美展中,我们市的少儿美术作品有十五幅入选。省里其它地市只有焦作一幅作品。当我在京看到我市孩子们的画,还感到有些少时,主持工作的人说,“你们一个市,比人家一个省的画还多,还有啥可报怨的?”为了作好这一工作,我每月只少要到北京一次,以便扑捉国际儿童画动向,并讨教儿童画方向。年十月,我到中国儿童少年动中心,看到龙念南正在起草中国举办的《国际儿童画大赛》的文件,我给他出了一些主意,如奖品可到洛阳工艺厂要求赞助些唐三彩马,并曾请人与工艺厂作了有成效的联系,帮助解决了他们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我也从中获取了重要信息。回来后,就将这一信息迅速传达给了各校美术教师。结果我们在这次国际大展中入选了二十五件作品,并得到五名金奖。展出后我们许多学校的校长,带着老师和美术小作者进京参观,除了看画以外,还目睹了繁荣的首都景象,大开了眼界。又一年在过春节的时候,我得知将举办《全国少数民族儿童画大赛》,我趁过年时,去四中找到李鹏翎老师,请他在年假期间,对西藏班的学生加以训练,三月中旬,李鹏翎老师带领二十位西藏学生到北京参加比赛,受到国家民委对他们的热情接待。许多老师都认为我们孩子们画又多又好,但每年出展作品实在少得可怜。后来我到外展公司,才知中国外展公司因受经费的制约,没钱为大批儿童画出资外寄。后来我和艺术馆的彭长胜馆长,专程去和外展公司找田福会主任商量,是否可由我们以国家名义向国外送展?得到许可后,省文化厅向全省征集作品,并要求将作品统一送往我馆,经评委会筛选后,又对送选作品作了登记、编号、拍照,将出国作品的档案送交国家外展公司一份,然后将作品寄往国外,这样我们就获得了独立“出口”权,这样我省每年大致要出国五千张左右,我省儿童每年可荣获国际奖项约一千件上下,获奖最多的当然是郑州市。其他各地为了能使美术教育能赶上郑州,纷纷邀我前往各地对美术教师讲学,这样儿童美育的灿烂花朵在全省遍地开放。全球在每届大赛中,从十四万件中选出十二件最好作品,称为最高奖,并制作成儿童画台历,奖给获铜奖以上的小作者。我们中国先后共获此种最高奖项十九枚,江苏睢宁县两枚,上海一枚,北京两枚,新乡两枚,信阳一枚,其馀均为我市儿童摘取。在每次展览和儿童画大赛以后,除了给学生们颁奖外,都要给参与的教师和各级工作人员,包括区县文化馆和教育上的美术教研员、教师都要按贡献颁发奖品和奖状,上面盖有文化局和教委的公章,这就使许多有关同志在评职称时能顺利的过关。评上了高级职称。儿童画大赛一瞬
在儿童画大赛上紧张工作(左1:高庆鸿左2:张国器)
在我主持下,每年一届全市少儿画展在6月1日按时展出,总计共展出八届,儿童现场作画大赛共四次。十年来每年在九月份,要向国外输出近五千幅作品。曾在全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获奖和展出,我们六岁的王鹏画的《我心中的巴黎》被法国评为一等奖,受法国邀请,到法国观光,并受到法国总统的接见。我们十岁的常浩,获西班牙《十年回顾展》一等奖,获.55元美金的奖励,创中国儿童画最高奖额。每年我们能从国际获得了大批奖项,现在算起来仅金奖就有两千二百枚,其他银奖,铜奖就无计其数。每次我们都能从邮局,用汽车拉回满满一车国外发给儿童的奖品。无论嵩山脚下,或是黄河岸边的娃娃的胸前,都有儿童挂着世界各国发的国际奖牌。白友民张国器汤君超孙要文在展场留影
郑州市儿童画展在北京展出年4月1日的北京官园“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里,宾客如云。从郑州来的教师们衣着齐整,每张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他们在等着康克清大姐和何竹康省长的到来。今天是郑州儿童画在此开幕展览的日子。九时整,所有嘉宾来到官园,国家文化部部长周巍峙,国家教育部的领导,《人民日报》等媒体记者,国家妇联主席范崇燕,国家青联主席刘延东,画家伍必端、王琦、李志敏,版画家协会副会长马克,陆续到齐。在郑州市副市长窦思忠的主持下,正式开幕。康克清和何竹康剪了彩。官园的同志们还为我们组织了座谈会,参加的人员有首都的美术教师,知名书画家,国家文化部、教育部,全国妇联,《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央电视台少儿部、《美术报》等单位和画家。大家对我市孩子们的画,感到形式多样,并且大部儿童都能掌握手脑并用的版画手法,对展出的幅各类版画,大加夸赞,每幅作品都载负着孩子们心理和肌理的特征,稚拙而有风趣,丝毫没有成人的造作之嫌。第二天中午休息时,王光美专程来看画展,她看得很仔细,弯着腰,对每幅的标签都认真的审视,边走边看,连声称赞说:“画的好。”当工作人员告诉她,“这都是版画,她惊叹说,“那更了不起,郑州的孩子们真聪明!”第二天下午,木刻家刘砚大师,在家人搀扶着来看展览,老先生说:“我是开封人,我看这些画有很浓的乡土味,童味也很足。我感到很亲切,我看将来他们定会大有希望的。”第三天下午,漫画家李滨声来给老师们座谈,我们要给他雇车,他坚决不要,并说:“省下钱给孩子们画画用吧。硬是步行了六七里来到官园。五天后,各报不断发表郑州市的儿童画,《人民日报》在文艺版上用诗配画的形式选登了我市两幅作品,其他《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健康报》、《少年报》、《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登载了不少作品。郑州儿童画展览在北京中国少年活动中心(官园)隆重开幕
张国器(左二)和领导们在儿童画展览现场发展了美育,也改变了美术教师们的待遇我曾在马路上遇见几位不同身分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分别向我谈到,关于在此项工作中作出贡献的提级问题的意见。郑州市市教委主任王国栋在骑车的路上和我相遇,二人骑车并行,他说:“我非常感谢你们市群艺馆,能不断为美术教师举办免费学习班,使美术教师们的艺术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了较大地提高。还不断将学生们的画送到国际上参加大赛,市内不断举办大赛和儿童画展,这就优化了咱们学生的学习志趣和争胜心理。我说:“学生是我们的希望,我们群艺馆为教育服务,这是我们的本分,也是文化部下达给我们的任务。因为我们作的文化工作是全体人民的文化,孩子们占人口的1/3,岂可轻视?一次我在公交车站等车,遇到了二七区教委主任王勋业同志,他感到对我市儿童画参加国际大赛,对学生素质大有好处,他说:“我已经给所有美术老师说了,凡是在此项工作上作出贡献的,在评职称时就破格升级,并且区里还要重奖。”一次我到市场买菜,碰到中原区教委美术教研员刘国友同志,高兴地说:“张老师呀,我可是沾了你们的光啊,你们举办的儿童画展览和大赛,作品出国,我作了些工作,因此获得了不少奖状,有一等的也有二等的组织辅导奖,因为每张奖状都有教委和文化局的公章。嗨,在评职称时,我这才从学门出来不久,就破格评了个小学高级教师,我非常感谢你们啊!”郑州南学街小学的儿童木刻版画还有一次在中原路上碰见了南学街小学的宋校长,他发了一通牢骚:“你说说,人家胡锡钧是个美术教师,现在的工资比我这个校长还多二百元,每次要提级时,任凭是千分之一,都有他的份,这真不合理。”我给老宋解释说:“你老兄别生气,人家现在工资高,是他为国家作出了贡献,譬如说,你校十岁的常浩,参加了西班牙《儿童画十年回顾展》,获得了第一名,人家外国人发了.55美元奖金,是我们中国儿童获得国外的最高奖额,省文化厅厅长亲自给他颁奖。你说胡老师作的贡献大不大?该不该奖励?还有,你校五位同学,在一个暑期中,由胡老师辅导下,用木刻刀刻出了㎝×㎝全国最大的儿童木刻版画,上边约有八十多个人物,参加了宋庆龄基金会举办的世界儿画大赛,并荣获了金奖,在颁奖会上《光明日报》美术编辑老刘给我说,“伙计,你们郑州市的孩子们真不简单,我们一打开那幅版画,大家被画惊呆了,老天爷,那么大,人物又那么多,这所学校真不简单呀!”你想胡老师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你们学校怕是不多吧?我所知道的是,他这个人没有假日和星期日,我不管何时去,他都在工作着,难道他不该受表彰?”宋校长无言以对。据我所知,在职称评定中,南学街小学的胡锡钧、郑师附小的唐迎周、省实验小学的刘长性、七中的马瑞增、四中的李鹏翎等都被评为了高级教师,其中有很大成份,是他们在儿童画工作中,作出了大的成绩,为我们祖国争了光。胡锡钧后来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是我亲自给他起草写的材料。其他年轻的老师,以及各区县的文化馆美术干部、美术教研员,只要能经常参加市内的儿童画活动的,都能获得文化局和教委的奖状,在评定职称时,大都得到了好处。中牟造纸厂小学美术教师李月娥,辅导学生作的木刻版画《葡萄棚下》被《人民日报》八版,配诗发表,又在国际上荣获银奖,当我收到奖品后,当夜用电话通知了厂党委,这时正赶上教师评职称,有了这个国际奖,李老师也被评为了高级教师。在儿童画工作干得出色的,新密市文化馆美术干部李宗寅、荥阳市文化馆美术干部曹云霞、中牟县文化馆美术干部孙伯礼、登封市文化馆美术干部耿炳伦等也都因为在这项工作中,作出成效;大都提升为副馆长、馆长或市、县文化局副局长等职。新郑市城关小的美术教师朱永伟,因为辅导出许多儿童木刻版画,出国获奖,被提升到市教育局为美术教研员。省第一实验幼儿园教师李老师,因辅导孩子们的画大都获奖,不但被提升为院长,并出访日本。陇西小学美术教师王莹莹,辅导学生的画参加国际大赛,都有十多件荣获金奖,评为高级教师,还被推荐到天津师范大学深造,等等。在新郑讲课时,孩子们,知道了阴历正月二十七日,是我的生日,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给我系上了一条红领巾,又赠了一面祝寿的锦旗,这样别致的祝寿,真是旷世稀有,我从内心非常感动。我拼命工作,只想为我们国家多培养些创造性人才,也不辜负来世一趟。我这一生,因为生性愚钝,所以尽最大努力学习工作,总感到赶不上别人。我一生不会打球、下琪,更不会打牌,除了学习就是工作。我离休后,没有闲着,共撰写出版了七本有关儿童美术的书年我因工作较好,被评为郑州市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后因同样条件,在1/人中能提升了一级工资。并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模范工作者”,荣誉称号。三次被评为“全省儿童画最佳组织辅导工作者”荣誉称号。年被郑州市政府评为《老有所为工作者》荣誉称号。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少儿文化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提升一级工资,还获奖两千元。张国器(年2月5日于郑州绿东居)张国器笔名:戈器,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洛宁县。年自西安技艺师范学校毕业。年元月参加革命工作,为洛宁县城关完全小学美术教师。年3月调洛宁县立中学当美术教师,年8月调陕州专区文工团作舞美工作。年文工团解散,被分配到河南省总工会作宣传干事。年8月调《河南日报》社作美术编辑。年调《郑州日报》社作美术编辑。(其间曾为22中、2中美术教师两年)。年报纸停刊,调市文物陈列馆工作一年后又回报社。文化大革命后,由报社进五七干校。年调郑州市文化馆至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漫画研究会副会长、顾问。河南省美协少儿艺委会常务副会长:郑州漫画研究会副会长。
张国器国画作品:
张国器作品《艳春》
张国器作品《画家带徒图》
张国器作品《黄鹂枝头唱老焦》
张国器作品《千里黔陵吊少帅》
张国器作品《鹦鹉牡丹》
张国器作品《洛水万年育文明》
张国器作品《诗来寂寞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