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共读如何构建诗意的共读生活附

语文课程生活中的整本书共读,对于学生而言,既是诗意的,也是理性的。诗意指的是共读内容契合学生年龄特征、兴趣倾向和心理诉求,阅读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与学生独立自主的闲适性阅读没有明显不同,都能带来安全、轻松、积极的体验。理性指的是共读的过程和目标都带有设计感,都被纳入了课程意义上的监控、评价中,需要在知识获得、能力提升、策略和方法运用、思维发展、审美创造等目标维度收获一定的成长。诗意与理性共存共生,是共读的要求,也是共读的基本特征。如何做到让共读既拥有诗意,又不失理性,既让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又落实了课程目标呢?我们以《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的共读为例,进行探讨。一、导读:在激趣中隐含阅读策略儿童阅读,首先不是任务驱动,而是兴趣驱动。无论是低中年级还是高年级的整本书共读,兴趣都应该是开启一段真实阅读旅程的基础。持续的、“有我”状态的阅读,仅仅有兴趣还不够,还需要有合适的阅读策略来“保驾护航”。兴趣激发和阅读策略提供是导读课的任务。整本书共读的导读课要在教师深入研读共读文本的基础上,从文本本身的特点入手,达到激趣和隐含阅读策略的目的,而非在文本之外苦下功夫。米切尔·恩德的《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书名很特别,副标题很长,“不可思议”一词很有诱惑力。即使教师不做什么,仅仅将这样一个书名呈现在学生面前,也会激发多数学生初步的阅读兴趣。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爱读故事的,或者有了初步的阅读兴趣,就能有持续的阅读愿望和动力。导读课就是要让学生发现这本书更多值得一读的特质,最好同时能衍生出与具体特质紧密相关的阅读策略来。《小飞侠彼得·潘》的开篇值得在导读课上做文章,《绿野仙踪》的第一章可以在导读课上一起讨论,《五年级意见多》可以通过第一章先来认识几个主要人物,《毛毛》的导读课应该做什么呢?《毛毛》的目录,是值得研读的。先来摘录前三章的目录标题——第一章一座大城市和一个小姑娘第二章一种不平常的优点和一次很一般的争吵第三章一场假的风暴和一场真的雷雨很快就会发现,每章的标题都有共同之处,“和”字连接的两种事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面的章节是不是也是这样呢?学生很快就发现,大多数的标题都是这种形式——除了第十二章和第十九章。发现标题的秘密,尤其是这些对比造成的戏剧效果,会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但这还不够,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发现标题特点的同时,很自然地将阅读策略引出来。师:标题中的两个事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对我们接下来的阅读有什么启示吗?生:我们可以在阅读时从故事中找到这两个事物,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生:要在阅读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rc/226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